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让自家兄弟的后代结拜,却不让刘禅参加,此举有何深意?

刘备让自家兄弟的后代结拜,却不让刘禅参加,此举有何深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鱼侃史 访问量:156 更新时间:2023/12/15 8:23:12

在《三国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结义为兄弟,这是小说的安排。但在真实历史上,两人并没有结拜,这里简单说一下。那么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安排关兴和张苞结拜为异性兄弟,为什么却不让自己的儿子刘禅一起跟着结拜呢?

如此一来,岂不又是一番美谈?

结拜是为了团结需要刘备让关兴和张苞结拜是有原因的,当时刘备带着这两位小将离开成都准备讨伐东吴,两人却因为该由谁来当先锋发生了争执,两人都报仇心切,自然都想当先锋为父报仇。当时刘备原本是让张苞当先锋,但是关兴却跳出来也要当先锋,两个人于是就争了起来。

张苞入奏曰:“吴班军马已至。小臣乞为先锋。”先主壮其志,即取先锋印赐张苞。苞方欲挂印,又一少年将奋然出曰:“留下印与我!”视之,乃关兴也——《三国演义·八十一回》

既然都想当先锋,那就拿出真本事来,谁本领大,谁就当这个先锋,所以两人就比射箭,结果都箭术了得,一个射中靶心,一个射中天上飞的第三只飞雁(鸟在天上飞,箭从地上来)。比完射箭,两人不分伯仲,都急眼了,又要比武艺。

刘备一看这怎么行,这不是要闹矛盾吗?于是制止了两人,又顺势让两人结拜为兄弟,以免伤了和气。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举动,毕竟大军出战,团结最重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才有了刘备让他们结拜的故事。

先主问曰:“卿二人谁年长?”苞曰:“臣长关兴一岁。”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先主下诏使吴班为先锋,令张苞、关兴护驾。

刘备也聪明,让两人结拜以后,谁也不让当先锋,而是让吴班当先锋,两个人都当护驾,如此一来,谁也不偏袒谁,不会激化矛盾。这是非常智慧的做法,同时也充分证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正确性。

刘禅监国,君臣伦理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时刘备讨伐吴国的时候并没有带着刘禅,他正在成都和诸葛亮一起监国,所以自然不可能让不在场的刘禅来一出“隔山结拜”的戏码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刘备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也不可能让他们结拜。

刘禅这个时候的身份已经是太子,将来的皇帝候选人,首先在身份上关兴和张苞已经是臣子,刘备和关羽他们由于是早年一起白手起家的时候,为了增进感情,所以才有了结拜这一出。随着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关羽他们的身份也随之水涨船高,除了说本身能力过硬,凭着结拜兄弟这一身份想必也令其身份尊宠。

倘若说刘备统一江山,关羽和张飞自然不必说,那必然是要被封为侯的,为什么不封王呢?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老祖宗刘邦曾经立下规矩“异性不得为王”,所以即便关羽和张飞是兄弟,但也不能打破这个制度。

所以正因为这种身份上的君臣之别,刘备没有必要再让刘禅也跟着一起结拜,毕竟刘禅已经贵为皇储,什么资源没有?何必还要通过结拜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势力呢?作为将来的皇帝,刘禅一声令下,蜀国集团的臣僚们不都得俯首称臣。

因此这种情况下刘备并没有必要让刘禅跟着结拜,而且让他跟着结拜也不是什么好事,完全就是在给自己树立敌人,倘若关兴和张苞成为刘禅的异性兄弟,想必凭着这一身份也能迅速成为蜀国集团的权力核心人物。

可见,刘备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让刘禅跟着结拜,让关兴和张苞结拜仅仅只是为了团结两人的关系而已。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标签: 刘禅

更多文章

  • 若诸葛亮北伐成功,会继续辅佐刘禅还是会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刘禅

    诸葛亮本一山野村夫,其被刘备三顾茅庐,委以重任,假如诸葛亮北伐成功,其是不会造反的,反而会一心一意辅佐刘禅。有以下三个原因:一、诸葛亮的人品不管读正史还是演义,想必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个极为重情义之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刘备的儿子刘禅可能不是你想象中“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刘禅

    对于刘禅,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买不起的阿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禅昏庸无能,不思进取,成天只顾寻欢作乐。纵有诸葛亮等名臣辅佐教诲,也于事无补,最终江山落入他人之手。不过纵观三国历史,刘禅在位41年,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孙权229年称帝,一共在位24年)。刘禅得以与魏、吴维持三国4

  • 诸葛亮去世后,此人立即出言诋毁,结果被刘禅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禅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冬先后出兵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对于诸葛亮北伐来说,虽然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不过,通过对曹魏的不断袭扰,也打乱了对方的兵力部署,客观上延续了蜀汉的存在时间。换而言之,诸葛亮北伐是有积极意义的。到了公元234年

  • 诸葛亮唯一的金兰兄弟:是东吴大臣,却把刘禅捧上天,结果被孙权修理得挺惨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刘禅

    前几天写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招来了很多明白人的批评。比较委婉的质疑是这样的:“那个义结金兰说的好像是男女结拜,都是男人结拜,好像不叫义结金兰。”这种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很多男女或女士拜把子,也叫义结金兰。还有一种就比较尖锐了:“三个大男人义结金兰?真是啥水平都敢写文章!”本来想回复一句

  •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能当30年的皇帝,刘禅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刘禅

    刘禅于223年即位当了皇帝,在位四十多年,早年就拜诸葛亮为相父,但是之后因为邓艾偷渡阴平而投降了魏国。而刘禅从223年继位一直到了263年投降一共在位了40年,而诸葛亮是公元234年病逝的五丈原,也就是说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当了29年的皇帝,为什么世人还都把刘禅说成扶不起的阿斗,如果真是扶不起那又怎么

  • 三国:后主刘禅亲政治国的审时度势和知人善任,延续蜀汉有功

    历史人物编辑:艾伦说史标签:刘禅

    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罗开玉、谢辉在《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中认为刘禅在位长久,能够任用贤能之才,偏安川蜀,保全蜀汉基业,也是卓有作为。

  • 历史上真正的刘禅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禅

    刘禅作了41年皇帝,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平庸之辈”或“绝非庸才”之类笼统的评价。显然,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刘禅应当得到更为全面、细致的评价。权力游戏:历史级 在权力这个事情上,刘禅可能是同时代君王中最优秀的一个。刘禅登基时,“以父事”诸葛亮,“政由

  • 董卓讨伐战—拖拖拉拉,各有打算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董卓

    董卓奉何进之命入京后,何进被宦官诛杀,正好迎来了势力洗牌的时候,董卓凭借自己强大的西凉骑兵迅速在洛阳站稳脚跟,兼并了并州丁原的部队,收服了吕布这位大将,之后又想废帝另立来增加自己的声望,中间反对的袁绍被迫离开洛阳,袁绍他不敢轻易动,其他反对的大臣就没这么幸运,于是陈留王刘协登基为帝,董卓势力进一步扩

  • 三国迷局: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董卓

    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势力在“角斗”中同归于尽,地方割据势力董卓依靠强兵强势入主洛阳,开启了他对东汉政府数十载的残暴统治。他的残暴统治“对象”遍及于皇室、群臣、老百姓、这些人在他专政,乱政下,苦不堪言。第一,对于群臣进行杀戮,镇压。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御史拢龙宗在拜见董卓的时候,没有把佩剑取下来

  • 汉末诛杀董卓的英雄王允,为何掌权没几天,就被董卓余党杀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琐窗标签:董卓

    东汉末期,由于朝政腐败,国家处于混乱不堪之中,汉灵帝死后,其长子汉少帝刘辩继位,由于皇帝年少,所以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开始争夺朝政大权。后来外戚大将军何进密诏地方军阀董卓进京,企图借助董卓之力帮助其对付十常侍,没想到董卓还路上时,他就被宦官们杀死了,结果董卓率军赶到后,立即控制了少帝刘辩和朝政大权。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