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真的傻吗?其实刘禅很聪明,原因或许在这!

刘禅真的傻吗?其实刘禅很聪明,原因或许在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宠物小星球 访问量:1337 更新时间:2024/1/31 0:39:08

刘禅,小名阿斗,父亲是刘备,母亲是甘夫人,刘备驾崩后,将蜀汉大位传给了刘禅,刘禅从此成了蜀汉皇帝,自公元223年即位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刘禅一共在位40年,是三国君主中在位最长的一位,由于近代的一些影视作品的渲染,导致很多人认为刘禅有点傻,觉得他始终是扶不起的阿斗,然而事实上刘禅其实很聪明,他并不平庸,今天笔者就列举几例来说明。

一、知人善任

刘备临死之前在白帝城进行了托孤,让诸葛亮与李严共同辅佐刘禅,刘备驾崩后,刘禅即位,即位后刘禅一直十分尊敬诸葛亮,并称诸葛亮为“相父”,只要是诸葛亮安排的事情他都准许,并支持诸葛亮北伐,此时的诸葛亮掌控着蜀汉大权,甚至有些专权独断,但刘禅却不生气,反而事事听从于诸葛亮,刘禅作为一国之君,有如此大的度量,实则令人敬佩。

后来在李严事件上,刘禅毅然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将李严贬为了平民,要知道李严当时也是辅政大臣,且位高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牵制诸葛亮,但刘禅明知道如此,却还是同意了诸葛亮的做法,这就说明刘禅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刘禅知道诸葛亮是一位贤臣,是蜀汉真正的肱股之臣,是真心辅佐他的臣子,所以刘禅十分信任诸葛亮,而与此同时,魏国则对司马懿处处堤防,一下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在诸葛亮病逝之后,李邈上书诋毁诸葛亮,刘禅知道后大怒,于是将李邈下狱并诛杀,由此可见刘禅并非庸主,对刘禅而言,诸葛亮就是贤臣,不容他人诋毁,这明显就是知人善任。

二、权力交接

后来诸葛亮病重期间,刘禅让李福到五丈原问候,并询问国家大事,于是诸葛亮进行了最后的安排,说自己之后蒋琬可以重用,蒋琬之后费祎可以重用,等到诸葛亮病逝后,刘禅马上下令废止了丞相制度,此时的刘禅知道没有人能取代诸葛亮的位置,于是将诸葛亮的权利划分,先后让蒋琬、费祎、姜维等人担当重任,从此将蜀汉的大权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从此刘禅掌控着蜀汉,直到蜀汉灭亡,长达29年之久。由此可见,刘禅并不傻,他能在关键时刻掌控全局,并做出很好的安排。

三、口才很好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杀死了掌权的大将军曹爽,夏侯霸的堂侄夏侯玄也被司马懿从前线召回了京城,司马懿随即让郭淮代替了他的位置,夏侯霸向来与郭淮不和,知道从此之后一定会起事端,难免会祸及自身,于是叛逃蜀汉,在阴平迷失了道路,此时粮食也吃光了,脚也磨破了,处境十分窘迫。

刘禅得知夏侯霸来投,马上派人前去迎接,并召见了夏侯霸,此时的夏侯霸心情十分不好,面色十分沮丧,于是刘禅宽慰夏侯霸说:“你父亲是在交战之中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所杀”,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刘禅用了简短的话语就宽慰了夏侯霸,并拉近了关系,因为张飞曾经娶了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并生下了两个女儿,后来张飞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这两个女儿又先后成了刘禅的皇后,刘禅故此才这样说,刘禅用了十分简短的话语,便拉近了与夏侯霸的关系,由此可见,刘禅很有口才,很有思想,并不昏庸。

四、仁义之君,智慧之处

公元263年邓艾率军偷渡阴平,随即攻克江油,长驱直入,并在绵竹杀死了抵抗曹魏的诸葛瞻父子,兵锋直指成都,不久就率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此时刘禅召集大臣商讨对策,有人提议守卫成都,有人建议东投靠东吴,也有人建议开城投降,最后刘禅选择了开城投降,其实这也是刘禅的仁义之处,聪明之处,说他仁义很简单,如果坚守成都城,并进行抵抗,能坚持多久,曹魏的大军并将源源不断的冲杀过来,血拼到底不过全城皆死,要么因为粮草断绝饿死城中,要么敌人攻打进来血战而死,最后赔上满朝文武及城中军民的性命。

如此一来,成都必将成分一座废城,受伤的还是平民百姓,蜀中百姓如果听说刘禅不投降,一定会奋战到底,又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呢?刘禅果断投降,避免了一场血战,保住了全城人的性命,也保住了蜀中百姓的利益,这正是仁义之君的典范,为了保住百姓而自身遭受耻辱,又能如何呢?说他聪明也很简单,当时即使刘禅投靠东吴,就一定能受到东吴的礼遇吗?况且东吴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曹魏,蜀汉灭亡之后,东吴又能坚持多久呢?如果投靠东吴后,东吴不久后也灭亡,岂不是受到两次侮辱吗?所以刘禅此时选择投降,也是明智之举,不仅保住了成都城,也保住了皇室血脉。

五、暗藏大志,善于隐忍

刘禅投降曹魏后,司马昭一直不放心刘禅,所以总找机会试探刘禅,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款待蜀汉降臣,特意让人演奏蜀汉的歌曲,当时很多蜀汉大臣听见蜀汉的曲子,都纷纷落下泪来,并为亡国而哀叹,只有刘禅表情很好,并且十分的高兴,司马昭见刘禅很高兴,于是问刘禅:“你思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这里很快了,我不思念蜀国”,结果刘禅的话被旧臣郤正听到了,郤正于是教刘禅说话,以后如果司马昭再问,就说:“先人的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蜀地的”,后来司马昭果然来问刘禅,刘禅就按照郤正教的话回答。

结果司马昭一听,就知道是郤正教的,于是对刘禅说:“这是郤正教的吧”,刘禅于是回答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结果逗的司马昭大笑,司马昭从此放松了对刘禅的警惕,知道刘禅并无大志,其实这只不过是刘禅演的一出戏,故意给司马昭看的,其实刘禅胸怀大志,只不过时运不济,所以只能隐忍,此时的刘禅心中或许有复国的想法,或者不曾想过一次,苏东坡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也就是说因为胸怀大志,所以才能隐忍到极限,此时的隐忍,只是为了明天,所以刘禅一直在隐忍之中,只不过他最终也没能实现梦想。

参考文献《魏略》、《三国志》、《汉晋春秋》

标签: 刘禅

更多文章

  • 司马炎在刘禅的墓中放了三样东西,抬高自己,使刘氏蒙羞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刘禅

    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江山新任的掌舵人,最终也将整个国家葬送,不过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却在被俘之后,安稳的生活了数十年,直至西晋司马炎时期才死去,享年64岁,在古代医学不发达时期已是长寿之人。只是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虽然受到优待,却也免不了被胜利者羞辱,甚至在他死后,司马炎还在他墓里放了三样东西,使刘

  • “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吗?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刘禅

    蜀汉王刘备,众所周知,他的一生都是充满了辉煌的,有如此强盛功绩的他共有三个儿子,其中刘禅最大,也是在刘备死后的继承者,人称“阿斗”。“扶不起的阿斗”这是一句话众人皆知的话,那“阿斗”刘禅是真的扶不起吗?那既然扶不起,刘备又为何会将皇位传给他呢?在刘禅继位的背后一共有三个原因原因一:那就是刘禅是刘备的

  • 诸葛亮长期控制朝政,刘禅心中有所不满吗?其实不见得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禅

    诸葛亮是蜀汉前期的真正的执政者,《魏略》中有这样一句话:''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刘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古代权臣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都是非常恶劣的,不过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却非常和谐。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也没有表面上那么和谐,刘禅对诸葛亮还是有所不满,并且还有证据。那么这个

  • 一代英主——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谢哈说娱乐标签:刘禅

    刘禅,卖草鞋的刘备的长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多次经历死亡。在夷陵之战之后他爹死了,于是223年他成了蜀汉的老大。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叫汉国,并不是蜀国,因为主要统治区域在蜀地,所以别人称它为蜀国。别人叫它蜀国就和日本鬼子叫中国支那一样是蔑称。刘禅在蜀国当了41年老大,在哪个特殊的年代仅次于吴大帝孙权的在位

  • 刘备坚韧不拔,刘禅乐观豁达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刘禅

    三国,是英雄建功立业的时代,是人才大展拳脚的时代,也是寒族鱼跃龙门的时代。刘备的成功得意于时代的造就,刘备的失败是天时的局限。刘备号称出生贵族,他家里却比较穷,年轻时以织席贩履为业。好在那是一个不问出生的年代,有特点、有个性、有才华的人都能出类拔萃。跟多数英雄一样,刘备人穷志不穷。他从小就喜欢贵族的

  • 刘备让自家兄弟的后代结拜,却不让刘禅参加,此举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刘禅

    在《三国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结义为兄弟,这是小说的安排。但在真实历史上,两人并没有结拜,这里简单说一下。那么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安排关兴和张苞结拜为异性兄弟,为什么却不让自己的儿子刘禅一起跟着结拜呢?如此一来,岂不又是一番美谈?结拜是为了团结需要刘备让关兴和张苞结拜是有原因的,当时刘备带着这两位小将

  • 若诸葛亮北伐成功,会继续辅佐刘禅还是会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刘禅

    诸葛亮本一山野村夫,其被刘备三顾茅庐,委以重任,假如诸葛亮北伐成功,其是不会造反的,反而会一心一意辅佐刘禅。有以下三个原因:一、诸葛亮的人品不管读正史还是演义,想必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个极为重情义之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刘备的儿子刘禅可能不是你想象中“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刘禅

    对于刘禅,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买不起的阿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禅昏庸无能,不思进取,成天只顾寻欢作乐。纵有诸葛亮等名臣辅佐教诲,也于事无补,最终江山落入他人之手。不过纵观三国历史,刘禅在位41年,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孙权229年称帝,一共在位24年)。刘禅得以与魏、吴维持三国4

  • 诸葛亮去世后,此人立即出言诋毁,结果被刘禅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禅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冬先后出兵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对于诸葛亮北伐来说,虽然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不过,通过对曹魏的不断袭扰,也打乱了对方的兵力部署,客观上延续了蜀汉的存在时间。换而言之,诸葛亮北伐是有积极意义的。到了公元234年

  • 诸葛亮唯一的金兰兄弟:是东吴大臣,却把刘禅捧上天,结果被孙权修理得挺惨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刘禅

    前几天写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招来了很多明白人的批评。比较委婉的质疑是这样的:“那个义结金兰说的好像是男女结拜,都是男人结拜,好像不叫义结金兰。”这种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很多男女或女士拜把子,也叫义结金兰。还有一种就比较尖锐了:“三个大男人义结金兰?真是啥水平都敢写文章!”本来想回复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