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奸臣史弥远:废太子杀大臣,对金人卑躬屈膝,谥号和秦桧一样

南宋奸臣史弥远:废太子杀大臣,对金人卑躬屈膝,谥号和秦桧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冯志超 访问量:4309 更新时间:2023/12/31 4:14:44

秦桧是南宋有名的奸臣,然而南宋其实还有一个奸臣,虽未列入《奸臣传》,罪行却比秦桧还要大,只是由于理学家们的粉饰,他不仅没有成为奸臣,还成了侠肝义胆的忠臣。这个人,就是史弥远

史弥远进士出身,他在朝中的前十年默默无闻,只是从八品的芝麻官升到六品的司封郎中。一直到韩侂胄得势后,史弥远才终于受到重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升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

韩侂胄对史弥远有着知遇之恩,但史弥远却恩将仇报。韩侂胄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但由于他信任的西线主帅吴曦叛变降金,南宋朝堂上主和派立即占据了主动权。南宋遣使和金议和,金朝的条件是韩侂胄的首级,这理所当然的被韩侂胄拒绝了,但史弥远却有了取代的野心。

史弥远拉拢和韩侂胄不合的杨皇后,构陷韩侂胄,但宋宁宗没有理会。其后,史弥远竟大胆的绕过宋宁宗,与杨皇后伪造密旨,杀掉了韩侂胄。

韩侂胄死后,主和派重新执掌朝堂大权,史弥远成为实际上的掌权者。史弥远一上位,马上就恢复了秦桧的爵位和忠献谥号,并积极奉行投降主义,向金朝乞和。由史弥远主持的议和条件堪称最屈辱的和议,南宋在并无大败的情况下,竟然答应将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并另加300万两犒军银”,宋金的关系也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

即使是秦桧主持的和议也没有这般屈辱,消息传回南宋,引起朝野不满,太学博士真德秀愤慨道:“金人欲多岁币之数,而吾亦曰可增;金人欲得奸人(指韩侂胄)之首,而吾亦曰可与。”

然而民间百姓和太学的抨击不会使史弥远的权势受损,他因为杀掉韩侂胄的首功,被主和派推举为首领,于嘉定二年(1209年)担任右丞相,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擅权时期。

史弥远上位后立即运作,将主张对金乞和的为国公立为太子,但他不久后就死了。宋宁宗另立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权跋扈十分不满,想要在即位后打击他。史弥远通过耳目得知此事,于是他就开始向宋宁宗诋毁太子赵竑。

史弥远的奸计没有得逞,赵竑仍为太子,但随着宋宁宗的身体每况愈下,史弥远决心发动政变,谋废太子。宋宁宗死后,史弥远再次和杨皇后勾结,矫诏废掉了赵竑,立身份低微的赵昀为皇帝,是为宋理宗

史弥远没有任何废掉赵竑的理由,他的行为引起了朝野的不满,许多人怒斥他为奸臣。为了改善自己的形象,史弥远不遗余力的扶持理学派,他为朱熹追封官爵,并对朱熹等不符合赐谥的理学大家特赐谥号,提高理学派的地位。尽管理学派天天将正统和忠君爱国挂在嘴边,但由于史弥远对理学的扶持,所以他们不仅对史弥远废立皇帝的篡权行为视而不见,还将其称赞为周公霍光,以寻求合理性。

史弥远可以将自己包装为侠肝义胆铲除奸臣的勇士,也可以造势赞誉自己是忠君爱国的忠臣,但他对金卑躬屈膝,对内残酷专权的行为是瞒不住的。

宋理宗是史弥远扶持的一个傀儡,在皇权本就没有独断的南宋,他是最没有实权的皇帝之一。史弥远专权以后,大力培植自己的党羽,朝中、军中、宫中尽是他的爪牙和眼线,只要有人对他不满,就会遭到他的报复,许多人因此丢了性命,就连被废的赵竑,也被史弥远派人杀死。

古往今来,奸臣中能臣者亦是辈出,纵为奸臣,但能治国安邦,倒也可留美名,可史弥远执政二十余年,却无任何政绩可言。在军事上,史弥远不顾南宋国内日益汹涌的抗金情绪,一味的对金卑躬屈膝,只要是金朝的条件,不论如何苛刻,他都不假思索的满足。

为了应对金朝的索取,史弥远对南宋百姓进行残酷的剥削。史弥远以经济改革为借口,大力印发新会子,下令只能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将旧会子折价一半,导致币值疯狂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史弥远执掌二十多年,南宋在经济、军事上有了很大的衰退,不光百姓对史弥远不满,大骂他奸臣,就连军中的不少将领也痛恨他卖国乞和的丑态。史弥远大权独揽,他不断打压主战派的将领,减少对将士的封赏,并杀害了不少反对他的人。这样一来,朝中权臣大部分都成了他的党羽,乞和派的气焰愈发嚣张。

然而,军事上引起将士不满,政治上不得民心,经济上一塌糊涂的史弥远,却因为他的权势,到死都没有遭到清算。宋理宗是一个傀儡皇帝,史弥远专权时,他不敢有任何不满,史弥远病重后,朝中全是他的心腹,宋理宗依旧只能默不作声。

结果,史弥远最后竟以丞相的身份病死,死后极尽哀荣,算是得到了善终。而且由于史弥远对理学派的扶持,所以文人群体中有不少人给他唱赞歌。不过公道自在人心,史弥远是忠臣还是奸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讨论谥号的礼官们最后给了史弥远一个忠献的谥号,和秦桧的一模一样,这其中的缘故,不言自明。

标签: 史弥远

更多文章

  • 死了一个韩侂胄,又来一个史弥远,南宋会衰亡都是因为自己人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史弥远

    由于史弥远是伪造诏书杀死韩侂胄,不敢向宁宗奏告真相,仅命临安府向宁宗申报韩侂胄已死,而昏庸的宁宗三天后还不相信韩侂胄已死,在知道死讯后也未追究原因,遂使史弥远的奸计得逞。史弥远仅升为礼部尚书,但掌握了政府实权,积极进行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为向金表明屈膝求和的诚意,恢求和活动。复了奸臣秦桧的申

  • 南宋史弥远,罪恶和秦桧不相上下,为何只有秦桧进入《奸臣传》?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史弥远

    说起史弥远,其罪恶尤在奸相秦桧之上。秦桧在宋高宗朝,两度为相十九年,辅佐高宗赵构一心对金屈辱求和,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以“莫须有”罪名冤杀抗金名将岳飞,倍受时人和后世深恶痛绝。而史弥远奸巧猾人,依托主战的丞相韩侂胄而起,却也一味求和,应金人之意,矫诏与杨皇后密谋在玉津园击杀韩侂胄,向金人求和,达成的

  • 宋理宗是否真有帝王之才?看看他在史弥远死了以后的从政

    历史人物编辑:澳古说说历史标签:史弥远

    南宋时期,宋理宗时期权臣史弥远死了以后,他的帮凶郑清之,在理宗即位后不久的绍定元年(1228年)升为签书枢密院事,进入执政之列,绍定三年又升兼参知政事。绍定六年十月,史弥远病死前不久,郑清之又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理宗亲政时面临的仍然是史弥远安排的政局。但是,理宗和郑清之都深知史弥远为政不得人心,因而

  • 宋理宗之所以甘心做傀儡,是因为他在等,等史弥远的死期

    历史人物编辑:大肥肥文史标签:史弥远

    宋理宗意外地当上了皇帝,他知道史弥远的势力布满朝廷,他既为了感恩,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在史弥远当权期间甘心充当傀儡。杨皇后虽名为“同听政”,实亦不预朝政,次年四月即归政。史弥远深知废皇子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帝之事,不得人心于是加紧推行已行之有效的政策,即扶植理学及引用理学人士。理宗即位的次月,即“诏

  • 南宋名相——江万里,真身墓葬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江万里

    很多人都知道南宋著名的平易近族铁汉文天祥,却常常不晓得他的师长教师江万里;只知生平力主抗金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却不知江万里。就连他的墓葬回处,也历来存在争议,争论不断。咸淳九年,江万里以76岁高龄,奉旨再度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一年后元兵大举南侵,南宋王朝外有强敌压境,朝中有贾似讲擅权误国,国家

  • 陈宜中:南宋的最后宰相,与文天祥相比,竟然有着天壤之别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陈宜中

    陈宜中:不作田横刎,死矣死南荒宋代是个出文人的朝代,也是个出奸臣的朝代,北宋是围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最终是以“元祐党籍碑”的出台而结束;而南宋虽无明确的党争,但以权臣为中心的站队,以及战和之争,其炽烈程度更甚于北宋,所以,有宋一朝在《宋史》足足四篇的传记中,共有21人被录入奸臣之列。《宋

  • 害死文天祥的奸臣留梦炎:明清两朝,其后代永世禁止参加科考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留梦炎

    我们都知道,当年岳飞将军死于“莫须有”的罪名,是秦桧连同当朝的佞臣一起陷害,向皇帝进了谗言,导致了这场历史悲剧的发生。而文天祥的死因,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忽必烈下令杀的他。但从历史的文献看,忽必烈对于文天祥应该是相当的期待,不可能想要杀死文天祥的。在紧要关头,其实是因为一个人对忽必烈说的一句话,让忽必烈

  • 南宋丞相留梦炎,害死文天祥,浙江人蒙羞,朱元璋不许他子孙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炘然读历史标签:留梦炎

    古人常言气节二字,无论是路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哀,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皆是世人眼中最值歌颂传扬的美好品德,可偏偏,家国大义面前,总有人如同汤锅中的老鼠,因一己之私背叛立场,出卖良心,以同僚性命换取权力和地位,令后人无比唾弃。而叛国者中最出名的当属

  • 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殉国,其子远渡东南亚建国,百年后回大明朝贡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陆秀夫

    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南宋的最后一位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山投海殉国,延续了319年的宋朝宣告灭亡。崖山海战宋军的失败,标志着传统的汉人王朝第一次断绝,华夏首次被游牧民族全面统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亡国”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姓氏当皇帝,归根到底还是汉人王朝。

  • 历史上陆秀夫抱着南宋皇帝跳海的时候,有十万人追随,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召新标签:陆秀夫

    崖山一战,南宋军惨败,左丞相陆秀夫见事情已经不可为,便先让妻儿跳海,随后抱着年幼的赵昺纵身一跃,宋数百年的国祚就此断绝,这是华夏的历史篇章中最沉重的一页。 崖山海战完结后,海面上飘荡着十余万具尸体,据说有十万人,包括宋朝皇室宗亲,后宫和忠勇的兵士都不愿意在大局已定后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身亡,那么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