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理宗是否真有帝王之才?看看他在史弥远死了以后的从政

宋理宗是否真有帝王之才?看看他在史弥远死了以后的从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澳古说说历史 访问量:3796 更新时间:2023/12/21 2:53:26

南宋时期,宋理宗时期权臣史弥远死了以后,他的帮凶郑清之,在理宗即位后不久的绍定元年(1228年)升为签书枢密院事,进入执政之列,绍定三年又升兼参知政事。绍定六年十月,史弥远病死前不久,郑清之又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理宗亲政时面临的仍然是史弥远安排的政局。但是,理宗和郑清之都深知史弥远为政不得人心,因而在绍定六年十月即下诏改次年为端平元年(1234年),以示与民更始。随后又将史弥远党羽中最为人们痛恨的李知孝、梁成大、莫泽“三凶”以及向史弥远行贿的贪官袁韶、郑埙等贬斥。企图以此改变郑清之原是史弥远帮凶的形象。

此时影响南宋末年政局的宋蒙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史弥远在世时,蒙古军在进攻金朝的同时,也不断侵扰南宋边境,尤其是川陕边境,还不时强行穿越宋境攻打金军,对南宋军民多所杀掠。当绍定四年(1231年)夏,蒙古遣使至南宋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区),与宋边帅陈垓相约联合攻金事,理宗曾命群臣集议,结果如何不详,但边帅陈垓曾派兵与蒙军于次年进攻金首都汴京。金哀宗逃向归德(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大元(时为蒙古)再遣使议攻金”,京湖安抚制置使、兼襄阳知府史嵩之,“以邹伸之奉使草地,报聘北朝(蒙古)”,蒙古“仍许以河南归本国(南宋)”。其时金哀宗已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

南宋绍定六年八月,蒙古军都元帅塔察儿派王槭出使至南宋襄阳,约宋出兵与蒙军联合进攻蔡州,京湖制置使史嵩之遂派副都统制孟珙与部将江海率军二万,与蒙军会攻蔡州。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初十(2月9日),蔡州城危之际,金哀宗传位给族人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传位仪式刚结束宋军已攻上南城,随即又开西门接蒙古军入城,金哀宗自尽,金末帝为乱兵杀死,金亡宋、蒙联军灭金以后,蒙古毁约未将河南划给南宋,只将陈(今河南准阳)蔡东南一隅归宋,南宋被迫接受既成事实,并没有据理力争。

然而当蒙军主力北归后,南宋理宗却采纳部分官员意见,乘虚出兵河南,收复中原,随后西据潼关(今陕西潼关),北守黄河,以建不世之功。同年六月,宋庐州(今安徽合肥)知州全子才率淮西兵占领开封;随后京河制置使兼淮东制置使赵葵,率淮东兵五万,经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到达开封。七月,宋军占领洛阳,蒙军由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郊)反攻洛阳,虽胜败相当,但宋军因缺粮而退兵;蒙军又决黄河水灌开封,宋军弃城南归,南宋收复河南之举失败。同年冬,蒙使王橄前来,“已挟昔年金使例册自随”,责问南宋违约攻蒙事,实际上是要求南宋如同臣服金朝时那样,向蒙称臣并纳岁币。十二月,理宗虽接见蒙使王截,但并未达成协议,从此进入宋、蒙(元)对峙与交战时期。

宋理宗在部署对蒙防御措施的同时,重又举起崇奉理学、引用理学人上的大旗,端平二年正月,理宗下诏讨论北宋理学创始人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及司马光、苏轼等人从祀孔庙事。三月,将当世理学宗师真德秀升为参知政事,但真德秀已病,随后于五月病死。同年十一月,丞相郑清之等,“遂谓近臣惟(魏)了翁知兵体国,将当时最著名的理学家魏了翁由礼部尚书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执政)督视京湖军马,表面上是重用理学家实际是将他排挤出朝廷。

然而出乎郑清之等的意外,宋理宗又任命魏了翁兼督视江淮军马,开督视府于江州(今江西九江),享有“便宜”措置大权,统一指挥除川陕以外的所有抗蒙军事大权。郑清之等心有不甘,于是事事加以牵制,次年二月即将魏了翁免去督视大权,以升任签书枢密院事调回京城,魏了翁遂以病力辞新命。

标签: 史弥远

更多文章

  • 宋理宗之所以甘心做傀儡,是因为他在等,等史弥远的死期

    历史人物编辑:大肥肥文史标签:史弥远

    宋理宗意外地当上了皇帝,他知道史弥远的势力布满朝廷,他既为了感恩,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在史弥远当权期间甘心充当傀儡。杨皇后虽名为“同听政”,实亦不预朝政,次年四月即归政。史弥远深知废皇子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帝之事,不得人心于是加紧推行已行之有效的政策,即扶植理学及引用理学人士。理宗即位的次月,即“诏

  • 南宋名相——江万里,真身墓葬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江万里

    很多人都知道南宋著名的平易近族铁汉文天祥,却常常不晓得他的师长教师江万里;只知生平力主抗金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却不知江万里。就连他的墓葬回处,也历来存在争议,争论不断。咸淳九年,江万里以76岁高龄,奉旨再度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一年后元兵大举南侵,南宋王朝外有强敌压境,朝中有贾似讲擅权误国,国家

  • 陈宜中:南宋的最后宰相,与文天祥相比,竟然有着天壤之别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陈宜中

    陈宜中:不作田横刎,死矣死南荒宋代是个出文人的朝代,也是个出奸臣的朝代,北宋是围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最终是以“元祐党籍碑”的出台而结束;而南宋虽无明确的党争,但以权臣为中心的站队,以及战和之争,其炽烈程度更甚于北宋,所以,有宋一朝在《宋史》足足四篇的传记中,共有21人被录入奸臣之列。《宋

  • 害死文天祥的奸臣留梦炎:明清两朝,其后代永世禁止参加科考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留梦炎

    我们都知道,当年岳飞将军死于“莫须有”的罪名,是秦桧连同当朝的佞臣一起陷害,向皇帝进了谗言,导致了这场历史悲剧的发生。而文天祥的死因,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忽必烈下令杀的他。但从历史的文献看,忽必烈对于文天祥应该是相当的期待,不可能想要杀死文天祥的。在紧要关头,其实是因为一个人对忽必烈说的一句话,让忽必烈

  • 南宋丞相留梦炎,害死文天祥,浙江人蒙羞,朱元璋不许他子孙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炘然读历史标签:留梦炎

    古人常言气节二字,无论是路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哀,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皆是世人眼中最值歌颂传扬的美好品德,可偏偏,家国大义面前,总有人如同汤锅中的老鼠,因一己之私背叛立场,出卖良心,以同僚性命换取权力和地位,令后人无比唾弃。而叛国者中最出名的当属

  • 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殉国,其子远渡东南亚建国,百年后回大明朝贡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陆秀夫

    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南宋的最后一位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山投海殉国,延续了319年的宋朝宣告灭亡。崖山海战宋军的失败,标志着传统的汉人王朝第一次断绝,华夏首次被游牧民族全面统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亡国”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姓氏当皇帝,归根到底还是汉人王朝。

  • 历史上陆秀夫抱着南宋皇帝跳海的时候,有十万人追随,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召新标签:陆秀夫

    崖山一战,南宋军惨败,左丞相陆秀夫见事情已经不可为,便先让妻儿跳海,随后抱着年幼的赵昺纵身一跃,宋数百年的国祚就此断绝,这是华夏的历史篇章中最沉重的一页。 崖山海战完结后,海面上飘荡着十余万具尸体,据说有十万人,包括宋朝皇室宗亲,后宫和忠勇的兵士都不愿意在大局已定后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身亡,那么为什

  • 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此妃悲痛地说:我的路也到头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陆秀夫

    随着小珏说宋朝妃嫔的故事不断进行,这个系列也到了尾声。太平时期,妃嫔们的后宫争斗,往往充满着尔虞我诈,留下了诸多的秘史。到了帝国的最后时刻,南宋的灭亡充满着悲情色彩,而那些嫔妃的命运尤为可怜。今天要说的这位嫔妃,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主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名气根本不响亮,却代表着那个时代女性的铁骨

  • 南宋为何选择崖山作为落脚点?陆秀夫没给大政方针,张世杰带不动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陆秀夫

    因为陆秀夫没有摆好自己的职场位置,而文天祥、张世杰的能力又带不动南宋,所以最后才会出现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的悲惨局面。早年陆秀夫带着小皇帝逃到福建的时候,本来打算抢船渡海。渡海其实有很多选择,当时南宋宰相陈宜中已经跑路到了越南占城,因为他跟张世杰不和,所以南宋小朝廷,居然放弃了渡海前往占城的想法。现

  • 陆秀夫发出一封信后,南宋状元哭死在岳飞像前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陆秀夫

    陆秀夫之于盐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的是,陆秀夫除了与南宋最著名的状元文天祥双忠并列之外,还与同时代另一位状元有交集,而后者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其抗元事迹并不亚于文、陆二公。这位在陆秀夫、文天祥之前殉国的状元,姓陈讳文龙,福建兴化(莆田)人,曾两度出任参知政事(副相),死后与岳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