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理宗之所以甘心做傀儡,是因为他在等,等史弥远的死期

宋理宗之所以甘心做傀儡,是因为他在等,等史弥远的死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肥肥文史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3/12/28 18:39:33

宋理宗意外地当上了皇帝,他知道史弥远的势力布满朝廷,他既为了感恩,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在史弥远当权期间甘心充当傀儡。杨皇后虽名为“同听政”,实亦不预朝政,次年四月即归政。史弥远深知废皇子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帝之事,不得人心于是加紧推行已行之有效的政策,即扶植理学及引用理学人士。理宗即位的次月,即“诏褒表老儒”,于是理学家朱熹弟子傅伯成、陆九渊弟子杨简,以及自幼即读理学著作的柴中行,虽均已年迈,无法出任实职,但均被授以殿、阁职名,及带宫观闲差以取俸禄;在职的理学人士真德秀葛洪乔行简等,均升兼被认为是儒者之荣的侍读、侍讲。

南宋奥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发生了湖州人潘壬、潘丙等率渔民及部分地方军近百人拥立济王赵竑为帝的事件,虽然次日即被赵竑率兵平定,并报告朝廷,但赵竑仍被史弥远派爪牙迫害致死。此次事件史称“霅川(湖州别称)之变”。这件事引起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等正直人士的不满,真德秀一月之内四次辞免“直学士院”要职,后又三次自请黜责。理学家魏了翁为“霅川之变”而遭贬斥的官员送行,被史弥远爪牙认为是“首创异论”魏了翁即以病告假并请领宫观闲差。史弥远为了拉拢他,对魏了翁不降反升,同年九月再升为权工部侍郎,魏了翁再辞职未成后,又荐他人自代。

拉拢不成,史弥远遂以“朋邪谤国”的罪名处罚魏了翁,“柄臣(史弥远)初意,将寘臣必死之(地)”,经理宗“保全”,才改为罢职降三官(阶官),贬往靖州(今湖南靖州)。魏了翁即于贬所建鹤山书院,传播理学。真德秀则因济王赵竑被害后的赠典事,与史弥远及其党羽对抗,因而史弥远准备对真德秀严加惩处,“请加窜殛”,但宋理宗这时却说:“仲尼不为已甚”,亲自出面加以保全。也许理宗认为如果对当时的理学宗师真德秀严惩,则奸相史弥远一向标榜崇奉理学的画皮,即被撕破。史弥远也可能是在了解这层利害关系后,真德秀才能在同年十一月被罢职后,回到家乡浦城(今福建浦城)授徒著书,虽然次年二月又受到降二官(阶官)的处分。

史弥远为了改善他卖国降金的奸臣形象,于宝庆元年二月,追谥岳飞谥号为忠武。为最中民史弥远在惩处当代理学宗师真德秀、魏了翁之后,仍举着推崇理学的大旗,宝庆三年正月,追封已故理学大师朱熹为信国公,特赠最高官衔“太师”。并通过诏书大力表彰朱熹的《四书集注》,称之为“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但是,惩处当代理学宗师,无论如何与史弥远标榜的崇奉理学形象不符。

于是,绍定四年(1231年)就给真德秀、魏了翁恢复原官衔祠禄;次年又起用真德秀为泉州(今福建泉州)知州,魏了翁为潼川安抚使兼泸州(今四川泸州)知州。奸相史弥远“擅权用事,专任俭壬”,“李知孝、梁成大等以为鹰犬”。“馈赂公行,薰染成风”。史弥远的爪牙梁成大,甚至将收受的贿赂公然陈列在居所的堂上及廊下,引导来客观看实际是以此索贿。魏了翁在端平元年(1234年)陈述:奸相史弥远自宁宗嘉定“五、六年,威势已成,遂至决事于房闼,操权于床第”,“其上无人主,旁无同列,下无百官士民”,蔡京、秦桧、韩侂胄也不敢如此擅权妄为。

在奸臣史弥远长期擅权,尤其是在理宗前期完全控制政局以后,正如魏了翁所指出:史弥远“内擅国柄,外变风俗,纲常沦致,法度堕弛,贪浊在位,举事弊蠹,不可涤濯”。正常的封建朝典法制,几乎被摧毁殆尽。因而魏了翁在史弥远死后,奏请理宗恢复三省、二府、都堂、侍从、经筵、台谏等旧制,重建朝章典制,恢复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奸相史弥远病死,长达二十六年的擅权政局终于结束。

标签: 史弥远

更多文章

  • 南宋名相——江万里,真身墓葬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江万里

    很多人都知道南宋著名的平易近族铁汉文天祥,却常常不晓得他的师长教师江万里;只知生平力主抗金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却不知江万里。就连他的墓葬回处,也历来存在争议,争论不断。咸淳九年,江万里以76岁高龄,奉旨再度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一年后元兵大举南侵,南宋王朝外有强敌压境,朝中有贾似讲擅权误国,国家

  • 陈宜中:南宋的最后宰相,与文天祥相比,竟然有着天壤之别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陈宜中

    陈宜中:不作田横刎,死矣死南荒宋代是个出文人的朝代,也是个出奸臣的朝代,北宋是围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最终是以“元祐党籍碑”的出台而结束;而南宋虽无明确的党争,但以权臣为中心的站队,以及战和之争,其炽烈程度更甚于北宋,所以,有宋一朝在《宋史》足足四篇的传记中,共有21人被录入奸臣之列。《宋

  • 害死文天祥的奸臣留梦炎:明清两朝,其后代永世禁止参加科考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留梦炎

    我们都知道,当年岳飞将军死于“莫须有”的罪名,是秦桧连同当朝的佞臣一起陷害,向皇帝进了谗言,导致了这场历史悲剧的发生。而文天祥的死因,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忽必烈下令杀的他。但从历史的文献看,忽必烈对于文天祥应该是相当的期待,不可能想要杀死文天祥的。在紧要关头,其实是因为一个人对忽必烈说的一句话,让忽必烈

  • 南宋丞相留梦炎,害死文天祥,浙江人蒙羞,朱元璋不许他子孙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炘然读历史标签:留梦炎

    古人常言气节二字,无论是路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哀,还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皆是世人眼中最值歌颂传扬的美好品德,可偏偏,家国大义面前,总有人如同汤锅中的老鼠,因一己之私背叛立场,出卖良心,以同僚性命换取权力和地位,令后人无比唾弃。而叛国者中最出名的当属

  • 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殉国,其子远渡东南亚建国,百年后回大明朝贡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陆秀夫

    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南宋的最后一位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山投海殉国,延续了319年的宋朝宣告灭亡。崖山海战宋军的失败,标志着传统的汉人王朝第一次断绝,华夏首次被游牧民族全面统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亡国”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姓氏当皇帝,归根到底还是汉人王朝。

  • 历史上陆秀夫抱着南宋皇帝跳海的时候,有十万人追随,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召新标签:陆秀夫

    崖山一战,南宋军惨败,左丞相陆秀夫见事情已经不可为,便先让妻儿跳海,随后抱着年幼的赵昺纵身一跃,宋数百年的国祚就此断绝,这是华夏的历史篇章中最沉重的一页。 崖山海战完结后,海面上飘荡着十余万具尸体,据说有十万人,包括宋朝皇室宗亲,后宫和忠勇的兵士都不愿意在大局已定后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身亡,那么为什

  • 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此妃悲痛地说:我的路也到头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陆秀夫

    随着小珏说宋朝妃嫔的故事不断进行,这个系列也到了尾声。太平时期,妃嫔们的后宫争斗,往往充满着尔虞我诈,留下了诸多的秘史。到了帝国的最后时刻,南宋的灭亡充满着悲情色彩,而那些嫔妃的命运尤为可怜。今天要说的这位嫔妃,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主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名气根本不响亮,却代表着那个时代女性的铁骨

  • 南宋为何选择崖山作为落脚点?陆秀夫没给大政方针,张世杰带不动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陆秀夫

    因为陆秀夫没有摆好自己的职场位置,而文天祥、张世杰的能力又带不动南宋,所以最后才会出现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的悲惨局面。早年陆秀夫带着小皇帝逃到福建的时候,本来打算抢船渡海。渡海其实有很多选择,当时南宋宰相陈宜中已经跑路到了越南占城,因为他跟张世杰不和,所以南宋小朝廷,居然放弃了渡海前往占城的想法。现

  • 陆秀夫发出一封信后,南宋状元哭死在岳飞像前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陆秀夫

    陆秀夫之于盐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的是,陆秀夫除了与南宋最著名的状元文天祥双忠并列之外,还与同时代另一位状元有交集,而后者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其抗元事迹并不亚于文、陆二公。这位在陆秀夫、文天祥之前殉国的状元,姓陈讳文龙,福建兴化(莆田)人,曾两度出任参知政事(副相),死后与岳飞、于

  • 奇石耸立彰气节,行朝草市,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何来?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陆秀夫

    上世纪90年代末,老李曾有幸参与宋元海战遗迹调查,目的是寻找当时宋元两军在崖门海战的遗存。虽然无有所获,行至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口奇石山“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在石刻前。好是一阵感慨。这篇短文,就此石刻的来源的一些问题,记录了老李向当地文史部门的同行进行了采访与调查一些事情。梳理出来与大家分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