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靖康之变时李纲可帮宋朝安定人心确定战略而宋朝政府则无此能力

靖康之变时李纲可帮宋朝安定人心确定战略而宋朝政府则无此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 访问量:4314 更新时间:2023/12/21 8:00:5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金军再围汴京,宋钦宗想到了李纲

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初二日,他发出诏书,封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并迅速派人召回李纲。

李纲当时在哪?

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李纲被迫辞职;随即被扣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然后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再贬夔州(今重庆奉节);李纲此时正在贬官赴任的路上。

如果宋钦宗能够坚持得更久一点儿,那李纲或许能够赶回汴京,领衔第二次汴京保卫战。

但是,皇帝太怂、朝堂太无能。历史最终没能给李纲重新领衔的机会,也没有给北宋再次渡劫的可能。

那么,李纲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

怀州造车,说明李纲军事能力一般,远不如老将种师道;缺乏盟友,说明李纲关系攻略一般,几乎没人替他说话;出镇两河,说明李纲政治智慧一般,被主和派赶出中枢。

李纲

但是,李纲有激情,足以感染汴京;李纲有意志,足以凝聚人心;李纲有魄力,足以震慑金军。所以,第二次汴京保卫战,北宋最需要李纲这种英雄领衔担当

但激情、意志、魄力这些主观情绪没有实际作用。实际的战争,是智慧与力量的较量。所以,李纲的这些主观情绪意义不大,至少不会产生扭转局面的作用。

但李纲可以补足北宋长久以来的一个最大短板,那就是:只有纠结而从无战略。

自海上之盟以来,北宋一直陷在既要又要还要也要的困局之中。

海上之盟时,北宋既要幽云回归又要艮岳落成,还要北伐大辽也要南平方腊。宋金博弈时,北宋既要赎买山后又要纳降三镇,还要女真不怒也要常胜忠心。汴京之围时,北宋既要三镇不割又要女真止战,还要主和出钱也要主战出兵。

没有战略,也就没有目标。到最后,连北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最简单的战略设计,就是做好一道选择题。

北宋疆域图

对金关系,是主战还是主和?这两个选项,北宋必须选一个,而不能只有纠结着一直不选或纠结着两个都做。

主和,那就彻底认怂,割让三镇、而且痛快割让,取悦斡离不的同时也取悦粘罕和金太宗,让女真上下都满意。

主战,那就死磕到底,三镇不割、而且岁币不输,把送给斡离不的犒军费全都赏给自家军队,然后举国征战,打的赢、打不赢都要打。

但北宋是怎么做的?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几十万勤王援军云集汴京城下,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皇帝和朝廷送给女真东路军五十余万黄金、一千四百余万白银。

既要主战,来了几十万军队;又要主和,花了万千金银。但资源就那么多。这时候,北宋还能拿出多少资源鼓励自家军队?

种师中太原救援战,开始五战而三胜,后在杀熊岭军队自溃。因为士兵忍饥挨饿且得不到赏赐。山西回牛岭之战,宋军据险而守、金军胆寒不前,但宋军再次自相溃散。因为士兵每天只能吃到两升陈麦。李纲出镇两河,申请银绢钱各百万,庙堂只给二十万;申请向百姓买马,竟被开封府以扰民为由取消。

战略之所以是道选择题,是因为资源有限。不能既主和、输币,又主战、出兵。所以,北宋打输了太原保卫战,女真打通了两河通道,第二次汴京保卫战仓促上演。

而具体到第二次汴京之围,北宋面临的局面是:主和已无可能。

两路女真大军已经合围汴京,势必要取得远超第一次汴京之围的战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斡离不肯定无所谓,粘罕却一定有所谓。而女真内部,明显是粘罕的意志更坚决、粘罕的权重更大。

关键是女真奢望的这个战果,北宋根本无法满足。

靖康之变,女真冲进汴京,抢了北宋皇帝的钱、抢了北宋朝廷的钱、抢了汴京百姓的钱,最后总共也才抢到黄金二十四万七千六百两,但第一次是五十一万七千两;抢到白银七百七十二万八千两,但第一次是一千四百三十万二千两。

所以,北宋只能主战。

但是,宋钦宗和北宋庙堂不仅没有谋而且没有断,关键是没有断,不仅还在犹豫着主战还是主和,而且同时并行了主战与主战两种措施。甚至直到汴京被突破,北宋庙堂仍旧没有下定最后决心。而这恰是北宋第二次汴京之围时的最大短板:只有纠结、从无战略。

李纲

这个最大短板,只有李纲能够补足。

所以,除了情绪上的审美价值,李纲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够帮助北宋皇帝和北宋庙堂下定最后决心。

有了主战的决心,北宋庙堂才能集中全部资源去制定和实施主战的战略,汴京军民也才能焕发出强大的抵抗意志。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都有末日。正如曹丕《终制》所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完颜守绪也曾言:“自古无不亡之国、不死之主”。而只有北宋的王朝末日最为顽强。因为北宋的官僚机器自建立起来的那一天,就一直强悍运转、从未止息,而且越到末日越是强悍。

李纲

但官僚机器没有灵魂。它需要有人为它摄入灵魂、设定目标、设计战略。在当时,最有可能完成这件事的,只有身在湖南、赶赴重庆的李纲。

当时,还有没有其他人?除李纲之外,还有没其他人也能够帮助北宋皇帝和北宋庙堂下定决心?当然有,但他们都失败了。

房谋杜断,李纲的作用是人性上的断,而不是智慧上的谋。下决心才能定战略,定战略才能聚人心、聚人心才能成意志。女真兵临城下、汴京再次遭围,北宋生死系于一线,这个决心并不难下。可是最终却始终没能下定决心,才有了靖康之难、二帝蒙尘。

标签: 李纲

更多文章

  • 秦桧一生罪恶累累,在靖康之变中却表现出色,受到忠臣李纲的夸奖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李纲

    秦桧是南宋初期臭名昭著的奸相,对金国屈膝求和,杀害抗金英雄岳飞,一生罪恶累累,受到世人的千古唾弃。而李纲则是与秦桧同时期的爱国忠臣,在宋朝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李纲挺身而出,坚决主张抗金卫国,被世人崇敬千年。乍一看,两人正邪殊途,黑白分明,根本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纲却一度对秦桧印

  • 北宋抗金名将李纲,一个两宋之间的主战派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李纲

    李纲是北宋末年官员中少有的主战派,他曾在北宋末年力保东京汴梁不失,也曾在南宋初年严密部署防线抵抗金兵。他曾想要力挽狂澜于不倒,拯救社稷于危难,然而却有些生不逢时,在投降派林立的朝堂之上,他显得太过格格不入,因而屡遭排挤被贬,数次被贬、又数次起复,最终心灰意冷隐居、病逝于福州。 想要力挽狂澜于不倒,然

  • 壮志未酬,抗击金兵的北宋名臣李纲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李纲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在灭辽之后,以宋朝破坏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为借口,兵锋南指,意欲灭宋。这年十月,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命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以粘罕(完颜宗翰)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以斡离不(完颜宗望)为主帅,由平州攻燕山。昏君宋徽宗慌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向南逃去。形势

  • 1980年,一名军人在检查修械所时,发现遗失千年的兵器-李纲锏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李纲

    中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统:在春节的时候贴上驱邪保家的门神。在众多门神中,有一位叫秦叔宝的唐朝名将,他的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怒目而视,手中则持着双锏。锏在一些武术典籍中被分到鞭类,属于短兵器,但是分量重,对使用者的力气要求很高。所以,以锏为武器的将领很少,秦琼是最有名的,但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宋朝名臣使用

  • 李纲有名无权,宋钦宗一心求和,这样的北宋如何不亡?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李纲

    起初宋钦宗即位时,童贯根本不把钦宗放在眼里,拒绝钦宗任命他为东京留守以保卫开封,而是追随徽宗南逃,逃到江南的镇江后,截住东南的勤王兵和运京的物资及送往朝廷的报告“递角”企图拥立徽宗于东南。及至金军退兵,钦宗为保持自己的帝位将“六贼”中王黼、梁师成、李彦以不同方式处死。蔡京、童贯等虽遭贬斥,但未受到严

  • 史书记载的“神兵利器”竟藏身仓库,抗金名将的“李纲锏”现身记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纲

    1980年,福建警备区副政委视察金鸡山修械所,在屋子角落发现一把满是灰尘的铁锏。当他看到锏上的七个字时大吃一惊!这竟是历史有记载的“神兵利器”!抗金名将李纲使用的“李纲锏”。01、废铜烂铁里的“宝”这位政委视察的金鸡山修械所里,有一个堆满金属制品的仓库。八十年代那阵,但凡是废铜废铁,最后大多都进了熔

  • 赵构到李纲家吃鱼,为何吃完连说三个“好”字就将李纲罢免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纲

    说起秦桧,大家就恨得牙痒痒,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奸臣、大汉奸,据说秦桧生的修长貌伟,气质儒雅,冲淡谦和,与人交谈时有如沐春风之感,就是这样一个貌似谦冲的翩翩君子,举手投足之间就能杀人于无形。秦桧是主和派,与朝中主战派势同水火,最令他碍眼的人就是丞相李纲。秦桧欲处之而后快,但李纲是朝中忠臣,为人正直,

  • 历史上三位叫做李纲的名臣,个个刚正不阿、值得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李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同名同姓者可谓再正常不过,甚至还存在同名同姓者身处同一时代,且都拥有很高知名度的情况。举例来说,秦朝末年韩信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他因用兵如神而被后人誉为“兵仙”。与此同时,韩襄王有一个庶孙也叫韩信,在归顺刘邦后,他被封为韩王。同为西汉开国功臣的两位韩信,最终也都难逃被诛杀的下

  • 辅三朝东宫,成一世贤名 “太子杀手”-李纲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纲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同名同姓,汉朝初年的楚王韩信和韩王韩信(后称韩王信);或者说一些奇葩的政治现象,比如唐朝名臣封德彝,李建成把他当心腹,李世民也是,甚至李渊也相信他;再比如,曾经有个大儒辅助三朝太子而不倒,甚至被称大贤,有趣的是这三个太子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登基,故而号称太子杀

  • 杨存中是岳飞义弟,却为何能掌管禁军四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杨存中

    作者:许云辉1136年秋,淮阳战事吃紧。禁军统帅杨存中奉诏率万名精锐禁军驰援前线,行至藕塘(今安徽定远藕塘镇)遭遇,遭遇伪齐大将刘猊所部伏击。伪齐军“据山列阵,矢下如雨。”杨存中临危不惧,派将领率五千精锐骑兵冒着箭雨冲向山头搅乱敌阵。他趁敌军惊慌失措之际,指挥大军佯攻敌阵,自己率精兵直插敌阵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