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的逗比轶事12件

赵匡胤的逗比轶事12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雨穿尘过 访问量:2506 更新时间:2024/4/12 22:47:40

01

宋太祖赵匡胤他爹赵弘殷年轻时当过“流浪汉”,来到一个名叫杜家庄的地方,当时天降大雪,赵弘殷在一个大户人家门外避雪。

那户人家的家丁见他相貌不凡,就把他请进屋里,好酒好菜地招待他,从此他便住了下来,什么脏活苦活都干。

时间一长,那家主人见这小伙子既勤快又老实,便让他入赘当了第四个女婿,后来就生了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

杜家庄之前有个水潭,名叫双龙潭,应验到了这兄弟俩身上。

02

有一年兵荒马乱,为了避乱,赵匡胤的母亲用两个篮子挑着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背井离乡,路上遇到著名道士陈抟

陈抟见此情景,脱口而出:“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

陈抟是四川安岳人,五代宋初一位道行高深的隐士和学术大师,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这个宗师一眼就看出赵匡胤母亲挑的是两个皇帝,眼光何其“毒”也。

03

赵匡胤发迹前曾作过一首诗,诗曰: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后来他当了皇帝,编修国史的官员觉得实在“不像话”,就对这首诗进行了润色,将后两句改为“未离海峤千山黑,才到天心万国明”,但文气卑弱,气魄大不如赵匡胤原作。

04

周世宗柴荣死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

柴宗训年龄幼小,而时为点检的赵匡胤既有威望又有度量,将士们都很服他。

公元960年,辽国和北汉联军突然进攻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命令赵匡胤率军拒敌。

大军即将出发时,京师到处流传着一句“谣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马上就要打仗了,一些有钱人家开始拖家带口地逃匿,赵匡胤虽然掌握着禁军,但也有点慌,问家人:“外面乱麻麻的,我们怎么办?”

当时赵匡胤的姐姐正在厨房做饭,听了赵匡胤的话,顿时面如土色,抓起擀面杖,对准赵匡胤就是一棒:“大丈夫遇到大事应该自己拿主意,你小子倒好,跑到家里来大惊小怪,让我们这些妇道人家担惊受怕,哪有大丈夫的样子!”

赵匡胤哑口无言,默然而出。

05

当上皇帝后,赵匡胤有一天大宴群臣,翰林学士王着喝高了撒酒疯,不顾场合地大喊大叫。

赵匡胤以他是前朝学士而不予计较,只是让人把他扶出去,王着却不肯出去,又移步来到屏风前,用衣袖掩面,痛哭不已,左右好不容易才把他拽走。

第二天,有人向赵匡胤打小报告,说王着昨天在宫门边大哭不已,思念世宗(指前朝皇帝周世宗)。

赵匡胤轻描淡写地说:“这个人是个酒鬼,在世宗幕府的时候,我就很了解他。再说,一个书生,哭一下世宗也没啥关系,坏不了事的。”

06

南唐后主李煜命有“林虎子”之称的名将林仁肇镇守武昌,赵匡胤欲取上游,但是很怕林仁肇,迟迟不敢发兵。

后来,李煜弟弟齐王来朝贡,赵匡胤顿时眉开眼笑,计上心来,密令武昌的和尚盗取林仁肇的画像,挂于便殿,然后把齐王叫来,问他是否认识此人。

齐王回答说不认识,但看样子有点像林仁肇。

赵匡胤说此人正是林仁肇,前不久他给朕上了一表,同时还寄来了这张画像,表示他想归顺朝廷。

齐王不知是计,派人潜回南唐,把情况告诉了李煜。

李煜就这样中了赵匡胤的反间计,杀了林仁肇,亡了国。

07

文学家徐铉曾经两次奉李煜之命出使北宋,意图求和。

徐铉对赵匡胤说:“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李煜好比地,陛下好比天,李煜好比子,陛下好比父,您为什么容不下他呢?”

赵匡胤说:“既然是父子,为什么要在两个地方吃饭?”

徐铉无言以对。

08

徐延休、徐铉、徐锴号称“三徐”,是江东(指南唐)的著名人物,全都博学多才,尤其是徐铉,不但博学多才,而且为人刚直不阿,口才杠杠的,没人说得过他。

有一次,江东派徐铉与宋朝谈判。

按照惯例,朝廷应派官员迎接、陪伴,可是朝臣们都害怕徐铉那张利嘴,谁也不愿去。

宰相很为难,就向赵匡胤作了汇报,请他作个指示。

赵匡胤让人找来十来个文盲,随便点了一人:“就派他去。”

朝臣们都吃了一惊,派一个文盲去接待,皇上是几个意思?

那个被点到的殿侍者也茫然不知所措,但是皇上让他去,他又不敢不去。

见到徐铉后,徐铉果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大道理一串一串的。

可是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赵匡胤派去的文盲一句也没听懂,自始至终用傻笑来应对,把徐铉累了个半死,始终无法沟通,想见个明白人,又见不到,只得无趣而返。

09

有一年科考,主考官是一个名叫宋白的大臣。

这家伙手脚不干净,收了很多考生的贿赂,他准备录取的考生里,有不少是不该录取的。

但他又担心发榜后会遭到非议,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把录取名单呈给皇帝,想借皇帝之口堵住他人之口——皇帝都金口玉言了,你们吵吵也没用!

谁知赵匡胤劈头盖脸一通训:“我委任你为主考官,这种事情当然由你决定。你来问朕,朕怎么晓得哪个该录取哪个不该录取?听好了,发榜后如果民众有闲话,朕就砍掉你的脑壳谢罪!”

宋白吓得脸色煞白,马上修改了录取名单,将不该录取的统统换掉。

10

北宋以前,有个说法叫“三公坐而论道”,意思是在朝廷开会时三公以上的大臣是有座位的,但是他们的这个待遇,被赵匡胤取消了,目的是降低他们的待遇,加强君主专制。

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天,朝会时仍然赐座。

宰相范质开始奏事时,赵匡胤说最近我眼睛不好使,你把奏章拿近点给我看。

待范质离开座位朝他走来,他暗中吩咐宦官把范质的座位撤走了,范质起身把奏章交给皇上,想回到原位时发现座位不翼而飞,顿时有点不知所措。

从此以后,三公和其他大臣们一样,只能站着和皇帝说话了。

11

赵匡胤经常在后苑用弹弓打麻雀玩,一位大臣不满,说有急事求见,他见所奏之事很平常,很是生气,问他几个意思,得到的回答是“事情再小也比打麻雀重要。”

赵匡胤顿时火起,取下身上的佩斧,用斧柄猛撞那位大臣的嘴,撞落两颗牙齿。

大臣吐了一口鲜血,不声不响地把牙齿捡起来揣进怀里。

赵匡胤火更大了:“你把牙齿藏起来,难道想起诉我不成?”

大臣说当臣子的虽然不能起诉陛下,但是史官是可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记下来的。

赵匡胤马上转怒为喜,赐给那位大臣很多金帛。

12

赵匡胤登基后不久,准备对首都外城进行扩建。

来到朱雀门,看到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越看越别扭,就问随行的韩王赵普:“为毛不只写朱雀门,加个之字干吗?”

赵普回答说,不过是个助词罢了,赵匡胤一声冷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意思是何必玩儿这些虚的,把赵普弄了个大红脸。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会不会是赵光义的阴谋?难怪赵匡胤对他没防备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或许就是他弟弟赵光义出的馊主意。每个皇帝起家的时候,身边都有一帮忠心耿耿的武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硬仗肯定是要这帮人去打的,赵匡胤也不例外。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对赵匡胤都是忠心耿耿的。如果赵光义想要篡位,光除掉赵匡胤就够了吗?远远不够。因为手握兵权的这帮赵匡胤的死忠粉们,肯定会扶持赵

  • 赵匡胤怎么想的,他善待老柴家,就不怕人家报复?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趁着新皇年幼,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朝。不过赵匡胤这个人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太一样,他不像刘邦等人大杀功臣。赵匡胤不仅不杀功臣,甚至连对后周的皇族老柴家,都没杀,还好好的养着。功臣吧,也就算了,已经夺了兵权,掀不起什么大浪。可老柴家的怨气显然更大,毕竟人家原本可是皇帝,被

  • 宋朝一员虎将,曾屡次救下赵匡胤,被诬陷谋逆,赵匡胤只说2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朱哥爱民标签:赵匡胤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救命之恩更要舍命回报。但是历史却也无数次的证明,无论什么样的恩情,在权力和地位面前都化为乌有。例如北宋的这位虎将,他曾经多次解救赵匡胤于危难,但是此人被诬陷谋逆的时候,赵匡胤这样处置他。 这位虎将就是张琼,张琼在后周时期就一直跟随赵匡胤。张琼此人武力过人,精于骑射。在赵

  • 赵匡胤做皇帝后发难曹彬,曹彬一番神回答,赵匡胤对他信任有加

    历史人物编辑:字句的青苔标签:赵匡胤

    北宋名将曹彬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姨妈是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但他从来不显摆。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问曹彬:“往日我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疏远我?”曹彬一听,心想赵匡胤做了皇帝,这是想报仇啊,但他不怕,因为他足够聪明。曹彬马上叩头谢罪说:“我是周室的近亲,又担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害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

  •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赵匡胤

    历史上关于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历来说法不一,再《宋史》中只简单记载了一句“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那么宋太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宣祖赵弘殷次子,母为昭宪杜太后,赵匡胤有兄弟四人,兄长赵匡济,次子赵匡胤,三子宋太宗赵匡义,四子赵廷美。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的弟

  • 宋史:分析宋太祖赵匡胤两次征讨“北汉”未果的重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大吉大吃标签:赵匡胤

    文/日尧居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人的容忍都是有底线的,宋太祖赵匡胤在西征后蜀之后,太祖赵匡胤的脾气却变得越发急躁,就目前宋朝的形式而言,稍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灰飞烟灭的后果。几年来太祖赵匡胤如履薄冰的度过了多少次关乎生死存亡的劫难,这让他认识到目前的政策和国策,不能在墨守成规,紧守国门。更不能小心翼翼的四

  • 北宋有一虎将,曾多次保护赵匡胤,被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只说了2字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赵匡胤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那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最动荡的年代了,不过俗话讲乱世出英雄,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在这时候脱颖而出。他在乱世之中建立了大宋王朝,而在他登基的路上,总是免不了贵人相助,北宋开国大将张琼就是其中之一。张琼曾两次舍命保护赵匡胤的生命安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张琼才是赵匡胤成功的最大功

  • 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赵匡胤

    我是靖宇读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題。宋太祖赵匡胤因为死的太突然,所以正史野史说法不一,令后世争议很大,成为悬疑案之一。记史书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把“武成王”关羽赶出庙堂?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赵匡胤

    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常平村人。关羽与刘备、张飞结拜为三兄弟,刘备建立蜀国,关羽守襄阳、定益州、督江陵,被封为前将军。唐朝开始悬挂关公神像,关羽已经被神化。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深远,关羽忠孝仁义、智勇两全,简直就是战神的代表。后来又成了财富的代表,无所不能的神。但是这些表象没有遮盖住宋太祖赵匡胤的眼睛

  • 赵匡胤登基的当天,一个武将被满门抄斩,赵匡胤知道后痛惜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赵匡胤

    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五代十国时期拉开帷幕,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又一个割据混战时代。在长达50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小国林立,军阀连年混战,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中原大地沦为血火疆场。直到后周显德元年,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登基后,以一统天下为己任,他以非凡的胆识和才干,内修政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