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会不会是赵光义的阴谋?难怪赵匡胤对他没防备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会不会是赵光义的阴谋?难怪赵匡胤对他没防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白茹雪 访问量:4708 更新时间:2024/2/4 5:38:34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或许就是他弟弟赵光义出的馊主意。

每个皇帝起家的时候,身边都有一帮忠心耿耿的武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硬仗肯定是要这帮人去打的,赵匡胤也不例外。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对赵匡胤都是忠心耿耿的。

如果赵光义想要篡位,光除掉赵匡胤就够了吗?远远不够。因为手握兵权的这帮赵匡胤的死忠粉们,肯定会扶持赵匡胤的儿子继承大位。

所以说只有解除这帮死忠粉们的军权,赵匡胤身边才没有可信任的人!结果是,赵匡胤只能依靠自己的弟弟赵光义,那么赵匡胤一死,赵光义不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一、赵光义是文化人,但是地位太高了。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这天下就是他带兵打下来的。可是赵光义作为他的弟弟,却跟他截然不同,他是正儿八经的文化人。

平日里没少读书,所以身边聚集了一大帮文化人。这些人在创业的时候作用肯定比不上武将,所以完全依赖于赵光义拉他们一把。

而赵匡胤对弟弟赵光义也好得出奇,在建立宋朝以后,将赵光义一路提拔成了晋王,地位在百官之上,甚至连宰相都要向他俯首称臣。

那么问题来了,还有谁能威胁到赵光义的地位呢?当然就是赵匡胤的那些铁杆粉丝了!这帮人手握实权,一个个都是行伍出身,压根就不买文人的账。

于是一场杯酒释兵权就这么上演了,很多人觉得石守信等人被剥夺了兵权,这是有利于赵匡胤的统治,其实背后获利最大的就是赵光义。从此以后,朝中除了赵匡胤,那就是赵光义说了算了,为啥皇帝手底下还要弄个副皇帝呢?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

二、两大证据直接说明,赵匡胤有意传位给弟弟?

很多人说,你亲眼看到赵光义害了赵匡胤吗?没有就别瞎说。还有人拿出了各种证据,表明赵匡胤是要把大位传给赵光义的,有哪些证据呢?

证据一,广为人知的金匮之盟。

杜太后临终前,把赵匡胤拉到身边问道:柴家丢了天下,让你捡了便宜,这是为啥?

赵匡胤摇摇头:因为我长得帅?还是因为老娘您有福气?

杜太后立刻补充道:除此之外,那是因为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年纪太小!乱世之中,成年的君主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我决定,将来你要把大位传给你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差点要骂娘,后来想想眼巴前的不就是自己老娘嘛!这才在心里骂骂咧咧地忍住了。

杜太后看赵匡胤有点儿不情愿的样子,立马让赵匡胤发誓,要不死不瞑目,此外还让赵普把这事儿给记下来,放在一个金盒子里。

这下完蛋了,人证物证都有了,赵匡胤就算是跳进黄河,也没法子把大位传给自己儿子了!

证据二,赵匡胤总是在暗示弟弟。

在史料当中,我们会发现,赵匡胤总是暗示他的弟弟赵光义,将来要把大位传给他。这是咋回事呢?

比如说有一次赵匡胤心血来潮,想看看弟弟骑马。所以他便将自己的御马交给赵光义,这玩意儿可是皇帝专属交通工具,赵光义哪里敢骑。结果赵匡胤说:反正以后你要经常骑的,提前试试也不错。

还有一次赵匡胤估计是脑壳没门板给挤到了,居然莫名其妙地对大臣们说:赵光义这小子龙行虎步,而且刚出生的时候天有异象,将来肯定是要做太平天子的!他的福分比我高啊!

好家伙,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要把大位传给赵光义嘛!这么看来,赵光义这个皇位还是合法的了?

三、所有证据都存在很大漏洞。

关于证据一,其实历史上早就有了定论,肯定是假的。为啥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赵匡胤的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不是从老爹那儿继承来的,杜太后有什么权力选择接班人?难道刘邦的老妈可以让刘邦将大位传给刘邦的兄弟吗?第二,赵匡胤去世时,俩儿子当时岁数都不小了,赵德昭26岁,赵德芳17岁。他们完全有能力治理天下了吧?不存在什么幼年登基的事情。第三,有老妈这么诅咒自己儿子的吗?杜太后去世前,是怎么预料到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们还没有长大成人的?难道她在诅咒儿子早逝?连个备选方案都不给一个,万一你儿子赵匡胤能活个七老八十呢?还得传位给赵光义?第四,金匮之盟是在赵光义登基以后才出现的,当时赵光义强行登基,不少人都不服气。此前赵普已经被贬谪,他为了拍马屁,这个时候找出了金匮之盟,从此平步青云。你说金匮之盟这玩意儿,不就是赵普瞎掰出来的投名状嘛!

由此可见,证据一简直就是在胡扯。就算后世再多史料记载了这玩意儿,从任何一个角度也说不通这件事!

证据二呢?这些东西就可以胡诌了嘛!自从李世民偷看起居录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对史料插一手。赵光义为了让自己的大位显得更加合法,他完全可以让史官添油加醋搞这么一手。

毕竟你见过哪个皇帝会提前把继承人夸得天花乱坠的呢?就算是太子,是不是也应该留一手?何况是弟弟呢?

四、朝中都是赵光义的人了。

不得不说,赵光义下棋是一位高手,

第一,他先让哥哥把那些开国将帅们的军权都给罢免了。这么一来赵匡胤就被孤立了,因为大家都很寒心,觉得跟着赵匡胤混没有盼头。第二,赵光义又对赵普这一类跟着赵匡胤的文臣们旁敲侧击,如果懂事的就投入他的门下,如果不懂事的,就想办法贬谪出去。本来赵普不懂事,后来变得懂事了。

毕竟大家对赵匡胤失望透顶,公司刚上市,还没来得及分红,董事长就要把老员工们给踢出去了,生怕他们分到原始股。

这个时候副董事长大手一挥,私底下承诺其他员工,将来肯定给他们原始股。你说这帮员工愿意跟着谁干呢?

所以说赵光义在后期早就已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掌权人。赵匡胤对此其实也很无奈,毕竟是自家兄弟,也不能下死手,可是不下手的话,自己的大位逐渐被架空,这才有了那场斧声烛影的吵架。

总结:有两个儿子的前提下,你会把家产给你弟弟吗?

自己扪心自问一下,你辛辛苦苦创业,攒下一大笔家产。这个时候你有两个儿子,你会把家产都给你弟弟,反而不给你儿子吗?

我想是个人都不会这么做吧?所以说从人性最基本的原则角度来看,大家也都知道,赵光义肯定是篡位了。从后来两个侄子和弟弟赵廷美都相继早逝也能看得出来,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呢?你们家就你长寿是吧?

赵匡胤不是没有防备,他没有立太子,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毕竟他去世的时候才50岁。他是武将出身,身体别提多好了,所以压根没考虑到自己会英年早逝。

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教育子嗣,顺便把弟弟赵光义的权力,逐渐用和平的方式给夺回来。结果没想到弟弟赵光义会那么狠心,先下手为强。

老话说得好:世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参考资料:《宋史》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怎么想的,他善待老柴家,就不怕人家报复?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趁着新皇年幼,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朝。不过赵匡胤这个人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太一样,他不像刘邦等人大杀功臣。赵匡胤不仅不杀功臣,甚至连对后周的皇族老柴家,都没杀,还好好的养着。功臣吧,也就算了,已经夺了兵权,掀不起什么大浪。可老柴家的怨气显然更大,毕竟人家原本可是皇帝,被

  • 宋朝一员虎将,曾屡次救下赵匡胤,被诬陷谋逆,赵匡胤只说2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朱哥爱民标签:赵匡胤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救命之恩更要舍命回报。但是历史却也无数次的证明,无论什么样的恩情,在权力和地位面前都化为乌有。例如北宋的这位虎将,他曾经多次解救赵匡胤于危难,但是此人被诬陷谋逆的时候,赵匡胤这样处置他。 这位虎将就是张琼,张琼在后周时期就一直跟随赵匡胤。张琼此人武力过人,精于骑射。在赵

  • 赵匡胤做皇帝后发难曹彬,曹彬一番神回答,赵匡胤对他信任有加

    历史人物编辑:字句的青苔标签:赵匡胤

    北宋名将曹彬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姨妈是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但他从来不显摆。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问曹彬:“往日我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疏远我?”曹彬一听,心想赵匡胤做了皇帝,这是想报仇啊,但他不怕,因为他足够聪明。曹彬马上叩头谢罪说:“我是周室的近亲,又担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害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

  •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赵匡胤

    历史上关于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历来说法不一,再《宋史》中只简单记载了一句“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那么宋太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宣祖赵弘殷次子,母为昭宪杜太后,赵匡胤有兄弟四人,兄长赵匡济,次子赵匡胤,三子宋太宗赵匡义,四子赵廷美。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的弟

  • 宋史:分析宋太祖赵匡胤两次征讨“北汉”未果的重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大吉大吃标签:赵匡胤

    文/日尧居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人的容忍都是有底线的,宋太祖赵匡胤在西征后蜀之后,太祖赵匡胤的脾气却变得越发急躁,就目前宋朝的形式而言,稍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灰飞烟灭的后果。几年来太祖赵匡胤如履薄冰的度过了多少次关乎生死存亡的劫难,这让他认识到目前的政策和国策,不能在墨守成规,紧守国门。更不能小心翼翼的四

  • 北宋有一虎将,曾多次保护赵匡胤,被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只说了2字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赵匡胤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那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最动荡的年代了,不过俗话讲乱世出英雄,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在这时候脱颖而出。他在乱世之中建立了大宋王朝,而在他登基的路上,总是免不了贵人相助,北宋开国大将张琼就是其中之一。张琼曾两次舍命保护赵匡胤的生命安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张琼才是赵匡胤成功的最大功

  • 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赵匡胤

    我是靖宇读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題。宋太祖赵匡胤因为死的太突然,所以正史野史说法不一,令后世争议很大,成为悬疑案之一。记史书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把“武成王”关羽赶出庙堂?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赵匡胤

    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常平村人。关羽与刘备、张飞结拜为三兄弟,刘备建立蜀国,关羽守襄阳、定益州、督江陵,被封为前将军。唐朝开始悬挂关公神像,关羽已经被神化。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深远,关羽忠孝仁义、智勇两全,简直就是战神的代表。后来又成了财富的代表,无所不能的神。但是这些表象没有遮盖住宋太祖赵匡胤的眼睛

  • 赵匡胤登基的当天,一个武将被满门抄斩,赵匡胤知道后痛惜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赵匡胤

    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五代十国时期拉开帷幕,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又一个割据混战时代。在长达50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小国林立,军阀连年混战,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中原大地沦为血火疆场。直到后周显德元年,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登基后,以一统天下为己任,他以非凡的胆识和才干,内修政理外

  • 定都开封赵匡胤一百个不愿意,他为何不选择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赵匡胤

    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不能说开封差,毕竟开封也是古都,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位置,处于运河和黄河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北方的水运重心,定都这里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北宋来说,却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究其原因就一点,军事压力太大了。一旦游牧民族南下,那么几乎是一马平川,开封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赵匡胤登基之后就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