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尊称为“朱子”的朱熹真的是个伪君子吗?

被尊称为“朱子”的朱熹真的是个伪君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新波美食记 访问量:2384 更新时间:2024/1/25 18:15:26

朱熹,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但是为何后世却有朱熹是伪君子一说?

这要从他的生活作风问题谈起,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然而提出这个观点的朱熹,却用实际行动去颠覆了这一观点。

根据《宋史》第三十七卷记载,庆元二年,监察御史沈继祖上奏宋宁宗,说朱熹是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说他“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

意思是,朱熹纳两名尼姑为妾,而且还在儿子死后将自己的儿媳妇给搞怀孕!

这就是南宋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

这点可谓让世人大跌眼镜,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在此时已经让世人皆知,然而朱熹却犯这样的错误,实在让人难以琢磨。

还有就是根据《夷坚志》记载,朱熹在担任浙东常平使时,曾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

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仲友与歌伎严蕊有伤风化之罪,下令让抓捕严蕊,关押在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

然而严蕊宁死不从,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宋孝宗,孝宗皇帝对此十分不满,下令将朱熹调任,转由岳飞后人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

严蕊吃了无限的磨折,放得出来,气息奄奄,几番欲死。

以如此手段对待一个女子,实在让人所不齿。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并不是!

首先因为庆元党案后世对此疑惑重重,可能朱熹确实在生活作风问题有些错误,但后世多认为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

庆元党案实际就是朝廷权贵借此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这其实就是一场政治案件,也让后人对其真实性有所怀疑。

而且唐友仲严蕊事件后世也多有疑团,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里说“宋人小说多不足信”,并举了严蕊的这首《卜算子》,怀疑“系唐仲友戚高宣教作。

朱熹之所以被冠以伪君子,其实也是和他得罪当朝权贵因而被抹黑有原因!

朱熹为官时十分勤政,也做了不少让人敬佩的事情,朱熹初入仕途时就向孝宗皇帝提出反对和议,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

这就直接得罪了主和派的当朝宰相史思退,所以朱熹未能受到重用。

在乾道四年,崇安发生水灾,朱熹力劝豪绅发藏粟赈饥,还向官府请贷粮食六百斛散发于民,拯救了不少受饥荒的灾民性命。

在后来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一些列减轻农民负担的主张。

但因为触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未被采纳,而且还得罪了一大批地主阶级。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朱熹还提出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在君主专制制度盛行的时代,敢提出限制君权这哪个皇帝能接受?

这自然引起宋宁宗和执政外戚韩侂胄的不满,因此朱熹就光荣离职了。

不久就发生了庆元党禁,也就开始有了对朱熹生活作风的挖掘。

如此看来,朱熹之所以会被后世一些人认为是伪君子,其原因也正是和他得罪当朝权贵,再加上其生活作风也许有些小问题因而引发政治斗争所放大问题化所导致。

标签: 朱熹

更多文章

  • 朱熹《家礼》《家训》对徽州宗族治理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晓文爱娱乐标签:朱熹

    原标题:朱熹《家礼》《家训》对徽州宗族治理的影响明清时期,徽州“儒风独茂”。无论是明时期的里老调处,抑或明末清初的乡约、保甲调处等,都体现出道德教化、说合劝谕这一鲜明特色。南宋理学大师、新安朱氏后裔朱熹和徽州故土的桑梓之情,使“儒风独茂”的古徽州特别崇奉朱熹理学。朱熹的《家礼》《家训》成为徽州各宗族

  • 一代理学宗师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兴儒学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朱熹

    引言: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曾这样评价朱熹: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朱熹而作为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朱熹拥有许多不同的身份,但是无论是哪个身份他都有一定的成就:在理学研究方面,他被后世尊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在政治方面,他官拜焕章

  • 《国史粗讲》:朱熹是如何评价北宋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朱熹

    今天我们接着《国史粗讲》,在昨天的内容里我们知道了北宋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急转直下,国内的政治水平越来越糟糕,这就牵扯出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斗,他们到底在争什么?一句来说就是是否需要传统。王安石为了变法是否定传统的,司马光则不同,他认为传统很重要,一切变法都必须基于传统之上,这是因为在平民社会里

  • 3.1亿起拍,朱熹祖宅地熹园寻找主人,是文化遗产的救赎还是牺牲

    历史人物编辑:够气派一哥标签:朱熹

    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一个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宅地,一个集徽派文化、朱子文化、歙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竟然在淘宝直播上以3.1亿元的起拍价进行拍卖。这是怎么回事?事件熹园,位于江西婺源县紫阳镇,原名“朱家庄”,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古树掩映,徽派建筑粉墙黛瓦

  • 王阳明为何会对朱熹“格物”说产生反思?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朱熹

    思想一致有益于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但却极大地扼杀了学术自身的理性思辨和多样自由,王阳明恰恰生活在朱子学制度化的特殊时代。自元仁宗确立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时即已意味着朱子学成为学术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形态。所以,中期出现了学术僵化的局面,凡言学者无一不尊朱奉朱,对朱学的反思成了阳明构筑

  • 朱熹家训经典名句,值得每个人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味美乡里标签: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一、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营,营造、修建;华,华丽;良当好讲,谋当谋求讲。译文:我们说,

  • 朱熹问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苦思无果,10岁小孩却一语说破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朱熹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有专家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朱熹家境贫穷但自幼聪颖,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年仅十九岁,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 实拍江南第一书院,朱熹曾两次在此讲学,文学历史爱好者不容错过

    历史人物编辑:贺贺-贺小唏标签:朱熹

    从古朴的建筑中依稀窥见夫子长衫的衣角,从静谧的内室听到学子朗朗的书声,从如今的门可罗雀中品出曾经的论辩不休,一切都将归功于历史,也醉心于历史,岁月的沉淀带来的一段又一段的厚重史诗。仙居县的桐江书院是曾经的“江南第一书院”,距离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书院是乱世中的一盏明灯,在仙居的文史上留下过浓墨色彩

  • 明太祖朱元璋是否真的认朱熹当祖先?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朱熹

    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之身,起兵驱逐胡虏,再造华夏,十余载而得天下。从一个穷得无地葬父的农民,一跃成为开创三百年大明江山的帝王,真是令人听起来热血沸腾的屌丝逆袭记。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汉家帝王大都出身于王侯贵族,或来自于达官名宦之家,只有明太祖是真正的平民出身。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有人建议他认南宋大儒

  • 朱熹问:为什么都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10岁孩童都知道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朱熹

    不知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何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我们都可以统称为“东西”,“东西”之说从何而来?包括外出买菜购物,我们也可以统一概括为是“买东西”,为何不是“买南北”呢?有这样疑问的可不止我们现代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朱熹画像朱熹的疑问 一日,朱熹走在路上,正巧遇上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