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观念十分浓厚,历史上很多血统并不高贵的皇帝在登上皇位以后,往往要请一个身世显赫的古人作为自己的祖宗,如唐高祖李渊将祖先推到春秋时代的老子李耳那里。唯独贫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没有隐瞒自己的出身。
据历史记载,朱元璋登基后,有大臣建议将南宋大儒朱熹作为他的祖先,而且朱熹和朱元璋的出生地都为安徽。但这个建议遭到了朱元璋的拒绝。
朱元璋不愿给自己找一个显赫的祖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朱元璋的性格所致。朱元璋是一个性情中人,他记恩情,特别是从皇后马氏和太子身上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发迹的时候,曾遭到郭子兴的怀疑,并把朱元璋关了禁闭。对此,他的结发妻子马氏想到丈夫饿着肚子,就偷偷从厨房拿些热饼藏在怀中送给朱元璋吃。
当马氏把热饼从怀中拿给朱元璋时,胸前的皮都烫烂了。朱元璋对此很感动,以致后来当了皇帝之后,立马氏为皇后,一直到马氏去世后,也没再立皇后。同时,朱元璋立大儿子为太子,太子死后将皇位传给长孙,也是朱元璋性格的体现。
第二,朱元璋从小没有恶行,没有必要隐瞒儿时经历的真相。朱元璋在小时候当了和尚,干的是清静无为的事情,没有作恶多端的事迹,因此就不会忌讳自己贫困的家世。
第三,为了统治的需要。朱元璋非常讲究法制,他重典治国,用法制的猛药来治理那些不听话的人。《大明律》和《大诰》是朱元璋治国的“宪法”,他明确告诉人们,要忠于朝廷,不能有二心。朱元璋从自家身世的态度上告诉大臣和天下人,要实事求是,不能欺瞒皇帝任何事情。
朱元璋在这一点上所做的表现,的确难能可贵,特别在那个极度讲究出身的年代,虽然政敌也有称他为“要饭皇帝”、“农民皇帝”的时候,但这更证明朱元璋的超人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