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臣建议朱元璋认朱熹为先祖,但他始终承认自己是苦出身

大臣建议朱元璋认朱熹为先祖,但他始终承认自己是苦出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柳叶风动 访问量:4826 更新时间:2023/12/27 4:13:06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观念十分浓厚,历史上很多血统并不高贵的皇帝在登上皇位以后,往往要请一个身世显赫的古人作为自己的祖宗,如唐高祖李渊将祖先推到春秋时代的老子李耳那里。唯独贫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没有隐瞒自己的出身。

据历史记载,朱元璋登基后,有大臣建议将南宋大儒朱熹作为他的祖先,而且朱熹和朱元璋的出生地都为安徽。但这个建议遭到了朱元璋的拒绝。

朱元璋不愿给自己找一个显赫的祖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朱元璋的性格所致。朱元璋是一个性情中人,他记恩情,特别是从皇后马氏和太子身上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发迹的时候,曾遭到郭子兴的怀疑,并把朱元璋关了禁闭。对此,他的结发妻子马氏想到丈夫饿着肚子,就偷偷从厨房拿些热饼藏在怀中送给朱元璋吃。

当马氏把热饼从怀中拿给朱元璋时,胸前的皮都烫烂了。朱元璋对此很感动,以致后来当了皇帝之后,立马氏为皇后,一直到马氏去世后,也没再立皇后。同时,朱元璋立大儿子为太子,太子死后将皇位传给长孙,也是朱元璋性格的体现。

第二,朱元璋从小没有恶行,没有必要隐瞒儿时经历的真相。朱元璋在小时候当了和尚,干的是清静无为的事情,没有作恶多端的事迹,因此就不会忌讳自己贫困的家世。

第三,为了统治的需要。朱元璋非常讲究法制,他重典治国,用法制的猛药来治理那些不听话的人。《大明律》和《大诰》是朱元璋治国的“宪法”,他明确告诉人们,要忠于朝廷,不能有二心。朱元璋从自家身世的态度上告诉大臣和天下人,要实事求是,不能欺瞒皇帝任何事情。

朱元璋在这一点上所做的表现,的确难能可贵,特别在那个极度讲究出身的年代,虽然政敌也有称他为“要饭皇帝”、“农民皇帝”的时候,但这更证明朱元璋的超人才干。

标签: 朱熹

更多文章

  • 被尊称为“朱子”的朱熹真的是个伪君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新波美食记标签:朱熹

    朱熹,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但是为何后世却有朱熹是伪君子一说?这要从他的生活作风问题谈起,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然而提出这个观点的朱熹,却

  • 朱熹《家礼》《家训》对徽州宗族治理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晓文爱娱乐标签:朱熹

    原标题:朱熹《家礼》《家训》对徽州宗族治理的影响明清时期,徽州“儒风独茂”。无论是明时期的里老调处,抑或明末清初的乡约、保甲调处等,都体现出道德教化、说合劝谕这一鲜明特色。南宋理学大师、新安朱氏后裔朱熹和徽州故土的桑梓之情,使“儒风独茂”的古徽州特别崇奉朱熹理学。朱熹的《家礼》《家训》成为徽州各宗族

  • 一代理学宗师朱熹,看朱子如何重建白鹿洞,振兴儒学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朱熹

    引言: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曾这样评价朱熹: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朱熹而作为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朱熹拥有许多不同的身份,但是无论是哪个身份他都有一定的成就:在理学研究方面,他被后世尊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在政治方面,他官拜焕章

  • 《国史粗讲》:朱熹是如何评价北宋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朱熹

    今天我们接着《国史粗讲》,在昨天的内容里我们知道了北宋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急转直下,国内的政治水平越来越糟糕,这就牵扯出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斗,他们到底在争什么?一句来说就是是否需要传统。王安石为了变法是否定传统的,司马光则不同,他认为传统很重要,一切变法都必须基于传统之上,这是因为在平民社会里

  • 3.1亿起拍,朱熹祖宅地熹园寻找主人,是文化遗产的救赎还是牺牲

    历史人物编辑:够气派一哥标签:朱熹

    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一个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宅地,一个集徽派文化、朱子文化、歙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竟然在淘宝直播上以3.1亿元的起拍价进行拍卖。这是怎么回事?事件熹园,位于江西婺源县紫阳镇,原名“朱家庄”,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古树掩映,徽派建筑粉墙黛瓦

  • 王阳明为何会对朱熹“格物”说产生反思?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朱熹

    思想一致有益于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但却极大地扼杀了学术自身的理性思辨和多样自由,王阳明恰恰生活在朱子学制度化的特殊时代。自元仁宗确立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时即已意味着朱子学成为学术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形态。所以,中期出现了学术僵化的局面,凡言学者无一不尊朱奉朱,对朱学的反思成了阳明构筑

  • 朱熹家训经典名句,值得每个人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味美乡里标签: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一、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营,营造、修建;华,华丽;良当好讲,谋当谋求讲。译文:我们说,

  • 朱熹问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苦思无果,10岁小孩却一语说破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朱熹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有专家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朱熹家境贫穷但自幼聪颖,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年仅十九岁,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 实拍江南第一书院,朱熹曾两次在此讲学,文学历史爱好者不容错过

    历史人物编辑:贺贺-贺小唏标签:朱熹

    从古朴的建筑中依稀窥见夫子长衫的衣角,从静谧的内室听到学子朗朗的书声,从如今的门可罗雀中品出曾经的论辩不休,一切都将归功于历史,也醉心于历史,岁月的沉淀带来的一段又一段的厚重史诗。仙居县的桐江书院是曾经的“江南第一书院”,距离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书院是乱世中的一盏明灯,在仙居的文史上留下过浓墨色彩

  • 明太祖朱元璋是否真的认朱熹当祖先?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朱熹

    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之身,起兵驱逐胡虏,再造华夏,十余载而得天下。从一个穷得无地葬父的农民,一跃成为开创三百年大明江山的帝王,真是令人听起来热血沸腾的屌丝逆袭记。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汉家帝王大都出身于王侯贵族,或来自于达官名宦之家,只有明太祖是真正的平民出身。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有人建议他认南宋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