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那一年,赵匡胤还名不显达,赵普为何甘心去做他的家臣?

那一年,赵匡胤还名不显达,赵普为何甘心去做他的家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志庆 访问量:4147 更新时间:2024/1/17 11:46:22

公元956年春天,赵普的上一任老板刘词刚刚病逝,在失业一段时间后,被宰相范质推荐,到滁州任军事判官。

同样是这年的春天,赵匡胤官至殿前司都侯,跟随柴荣四处征战,刚刚攻下滁州,在此驻扎。

命运就这样让赵普和赵匡胤在这一年这个地方相识了。

赵普像

后来故事的发展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在滁州,赵匡胤的老父亲卧病在床,赵匡胤接到皇命要领兵去往他处,无法照顾老父亲,为此事很是头疼。这时候,赵普为赵匡胤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对赵匡胤承诺,会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样来照顾他的父亲。赵普是这样说的,也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是非同寻常的,相当于赵普把自己委身于赵匡胤了。

赵匡胤像

赵普为何甘心去做他的家臣?我以小人之心去揣度一下赵普的心思。

1、手握兵权的武将才是未来的政治明星

五代以来,军阀割据,一个个手握军权的武将划地自治,登基称帝,成为一个个军政府。

赵普在投奔赵匡胤之前,他给刘词做过事。刘词一路靠军功被拜为使相,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可惜的是,刘词年事已高,没多久就去世了,能给赵普的,只是临死前,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

赵普对这个时代有着深刻的认知,他知道自己没有背景,要在这乱世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依附于武将。

投奔刘词显然是失败了,赵普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

2.同时期的赵匡胤最具投资价值,成本低,成长性高

赵普失业的时候,赵匡胤还只是殿前都虞候,虽然已经是禁军中高级军官,但还没有能做决定的发言权,他的上面还有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等等一大批人,加上有资历的掌兵在外的符彦卿等节度使们,这时候的赵匡胤在武将里排不到前十。赵普为什么就认准了他呢?

因为赵普深知投资的技巧。赵匡胤虽然还不算位高权重,但是占据禁军一半军事力量(具体多少不清楚,设置上是一半)的殿前司是他在柴荣的授命下,亲自整编的,官不大,权力不小,也就是成本低,成长性高。

赵普心里:赵匡胤就是这座冰山

其他的诸如李重进张永德、樊爱能、白重赞等人,基本都是身世显赫或者位高权重,掌一方军队的大将,不适合投资。

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就是赵普机缘巧合碰上了赵匡胤,能够在同一时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虽然共事时间不长,但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赵普把握住了这次机会。

赵匡胤父亲病重,赵普替他照顾父亲,这份情谊算是赵普的投名状了。

让赵普没想到的是,赵匡胤可以成长得这么快,回报会来的这么早!从956年春天相识到960年初,仅用四年的时间,赵匡胤就完成了一路升迁到黄袍加身的转变。

后来赵匡胤所作所为也没负赵普,让他独相十年,享尽了世间繁华,算是对得起赵普的投入了。

标签: 赵普

更多文章

  • 宋朝军力孱弱的原因找到了,罪魁祸首竟是赵普,只因宰相肚量太小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赵普

    宋朝在历朝历代给人的印象总是“窝囊”、“积贫积弱”,被当时的辽、金、西夏、蒙古轮番蹂躏,几无一战之力。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造成的后果。由于赵匡胤本人是武将造反登基,所以宋之一朝的国策是重文轻武。宋朝始终以来文臣压制武将,不停地调换军队主帅,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 为赵匡胤立下汗马功劳的赵普,为什么会被罢相贬谪,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赵普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功臣。赵匡胤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到赵普的身影。比如陈桥驿的兵变,一杯酒放兵权,更多的驻军法的实施,官制的改革,边防和辽防的制定等等,赵普都参与了都有,而且他还是好事的“总导演”。北宋建立后,赵普享有他人无比的信任。他三访丞相,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赵匡胤的家人为他治疗。总之,赵

  • 为何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只给了最受重用的赵普一个普通官位?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赵普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赵匡胤称帝前后,最受重用的大臣是赵普,那么,为什么赵普会受到皇帝如此的厚赏?其中原因,有公也有私,赵普很早就追随赵匡胤,早在赵匡胤从军之前,其母杜夫人就请来赵普为赵匡胤讲习学业,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在周世宗攻打清流关之时,作为门门客兼老友的赵普前来投奔赵匡胤,并献策奔袭至后唐

  • 宋太宗赵光义想把帝位传给兄弟,宰相赵普拒绝说:你这是一误再误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寻历史标签:赵普

    宋朝第二任皇帝赵光义,有一天把宰相赵普叫来假惺惺的说:“我想效仿太祖,把帝位传给我兄弟赵廷美或太祖子孙,你认为怎么样?”赵普直截了当的说:“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里,帝王继承,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制。就是当父亲的帝王死后,由他的儿子尤其是嫡长子来继位。但是北宋初年第一次君主更替

  • 你肯定不知道“金匮之盟”竟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宰相赵普伪造的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赵普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太祖赵匡胤崩于万岁殿,享年50岁,在位16年。赵匡胤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没能克承大统,而是由其弟晋王赵光义登基称帝,是为宋太宗。赵光义当皇帝的合法依据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据元脱脱等《宋史》卷242记载,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将死之时,召宰相赵普入受遗命

  • 赵普:能与赵匡胤同坐,一起吃肉喝酒的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赵普

    北宋建立初期,一天深夜,大雪纷飞,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正准备睡觉,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来人竟是赵匡胤。天子到访,赵普可不敢怠慢,他立刻把赵匡胤跪迎进屋,又命人加了几盆炭火取暖,还安排自己的老婆取来美酒,并在炭火上烤了鲜肉。等到赵匡胤入座之后,赵普才坐到他下首的位置,看着赵匡胤问道:“今夜雪那么大,

  • 赵普为何要帮助赵光义?金匮之盟果然是编造的?赵匡胤不愿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赵普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管利弊。赵普帮助赵光义登基称帝,自己也换来了宰相的职权,两者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赵匡胤重用赵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这个老小子太不像话,总是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把手伸到了朝廷当中来。赵匡胤一怒之下,就把赵普给贬出京城,从此赵普成了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旧臣。直到赵匡胤莫名其妙死了

  • 宋太祖赵匡胤生平最讨厌官员受贿,为何这次却鼓励宰相赵普受贿?

    历史人物编辑:张钒标签:赵普

    中国历史五千年里没有哪一个朝代,是像宋代那样的,涌现出一种令历史有些眩目的现象——众多文坛巨匠们跻身于最高权柄中枢,用极大的热情推行变法改革,又在短暂的改革跌宕起伏、反复中命运大起大落,上演一部慷慨激昂、悲天悯人的历史大剧。从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

  •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为何能三落三起,得到赵匡胤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赵普

    宋太宗问赵普:听说你只读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所懂得的知识,确实不超过《论语》的范畴,但这已经足以让天下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显然是和“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的王健林一样,大佬无疑了。观其行事风格,赵普的才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造机遇我们常说机遇总会选择有

  • 宰相肚里能撑船,赵普却是个小肚鸡肠之人,看赵匡胤怎么说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尘说历史标签:赵普

    赵普的名头可不小,就是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他也是位列中国古代王朝著名宰相之列。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干大事都、位置显赫者,大多有能容人的气量。但是,赵普作为一代名相,他可不是那种大肚量的人,曾因一事给赵匡胤进言,被赵匡胤反问一句,顿时无地自容,羞愧难当。这人要是要交狗屎运的时候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