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点评大赏
成年人的朋友越来越少,在不知不觉中,朋友就渐行渐远了。
友情就像一团温暖的火焰,能在凉薄的世间打败孤独,温暖人心。
很多时候,并不是成年人交不到朋友,而是成年人的友谊太现实、太脆弱了。
有人说,友谊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之上;也有人说,三观契合的人才能成为朋友,一旦三观产生差异,再也无法相容。
细细想一想,也并全不是这样。
成年后,好像任何事都变得没有那么单纯,也好像没有任何事,变得那么简单,好像每一件事都有一些原因。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愿不愿意承认,有那么一个时刻,就是友情的终点。
相遇相逢,聚散不由你我。
很多至交好友随着人事变迁,一点点在生命中隐形,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苏轼的一生朋友很多,他都真诚待之。
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都有他待之为友和待他为友的人。
苏轼和沈括,这两位在历史上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苏轼与沈括年轻的时候都是翰林院的同事,两个人惺惺相惜,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吟诗作对,彼此视为知己。
后来苏轼工作调动,到了外地工作;沈括仍留在京城为官。
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境遇,塑造了不同的人。
慢慢的,两个人对朝政有了一些不同意见。在“乌台诗案”中,沈括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一对昔日的老朋友彻底决裂。
对待朋友,不能只追求三观契合,志同道合,既然是朋友,就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东汉末年的“管宁割席”的典故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传颂至今。
管宁和华歆是要好的朋友,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华歆只是做了一个正常人通常情况下都会做的事情,管宁却因朋友的所作所为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
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
事实上,后来的历史证明,华歆是一个品行高尚、为官廉洁的人,他有修养、有学问,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
如果管宁对朋友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就不会失去一个华歆这样的优秀的朋友。
随着人生的阅历增长,也逐渐明白各种道理,真正的友谊并不是交际和相处,而是交心与坦诚。
成年人之间的可贵的友谊是漫长岁月中的耐心陪伴。
岁月最无情的地方在于,它总能悄无声息地改变一切。
一些人,一些事,无论当时多么刻骨铭心,到最后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隐形,甚至消失不见。
唐嫣和姐姐从好闺蜜到形同陌路,她们算得上娱乐圈闺蜜变路人最典型的例子。
2004年拍她们在拍摄《仙剑奇侠传》时结识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唐嫣是姐姐结婚时唯一的伴娘,为了让好闺蜜得到祝福,姐姐直接把手捧花给了唐嫣,足见她们的联系有多么好。
最后她们的友情依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两个人的联系越来越远,形同陌路,再见面时最多也就是例行公事、礼貌敷衍地笑一笑。
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从形影不离到不想见面。这一对好朋友的友情终究难抵岁月消磨。
只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会有离开的一天,当大家都不愿维系之前的感情的时候,那么只能彼此说一句再见,从此好聚好散。
情似孤舟甫离岸,渐行渐远渐生疏。
人生的每个阶段总会遇上不同的朋友,遇见与告别,都只是未知的必然。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写道: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要分开的。过了这段路,你会遇到新的人......
聚散随缘,当有一天,你忆起从前,别忘了曾经的彼此就好。
END
喜欢就来关注路过的莫飞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