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必读背古诗词(三)
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南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作品背景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的一处城镇,在今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赋写这组诗。
还有一种说法: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杨万里授赣州司户参军。三年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杨万里由赣州赴任零陵途中,正好经过攸县,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组诗。南宋时期攸县新市是一个繁华所在,驿道濒临于攸水中游河畔,水陆货运相当方便,生意人多聚集于此,南宋初于此新建集市,得名新市。发源于江西莲花的六市乡攸水,与杨万里的老家吉水仅数十公里之遥。吉水与攸县新市仅仅相隔200余公里,一衣带水。据吉水湴塘杨氏族谱记载,杨万里在攸县新市还有亲属,族叔杨承祖,系杨存裔孙,宋初迁徙湖南攸县,为攸县杨氏支祖。
(二)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2月29日—1206年2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主战派人物,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朝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 谥号文节。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今存世4200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不雅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三) 停顿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诗词注释
1、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一说湖南攸县东北,一说当涂县(今属安徽马鞍山)东五十里。
2、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3、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篱落:篱笆。
5、径:小路。
6、疏疏:稀疏。
7、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8、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五)诗词译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新绿未成阴: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美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儿童急走追黄蝶:忽然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六)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头二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美叶还未长出,春意盎然。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新绿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末二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前二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这首诗除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还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