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的曹操”尔朱荣:征伐北方六镇,拯救魏政权,结局出人意料

“北魏的曹操”尔朱荣:征伐北方六镇,拯救魏政权,结局出人意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志庆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4/1/14 0:50:19

北魏孝明帝时,承袭了父爵的尔朱荣,趁北魏末年兵乱四起之际,招引聚集四方的义勇,逐步组建了一支强悍的契胡军队,并借着为北魏朝廷效力的机会,逐步图谋自己的霸业。

出身契胡酋长家庭,世居秀荣川(今山西朔州)的尔朱荣是一位姿容俊美,风流倜傥的美男子,更是一员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的猛将。《魏书》上还说他“神机明决,御众严整”。

尔朱荣的兴起、发展过程与三国时代早期的曹操极为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北魏的曹操”。

下面就聊一聊这位“曹操”的荣衰。

一、胡太后鸩杀亲生儿子,尔朱荣进军洛阳。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鲜卑贵族沉湎醉色,骄奢淫逸,早已不知当年的兴家立业之苦。导致朝政日益腐败,民众渐入水火之中。

515年正月,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元恪去世后,其长子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

元诩的母亲胡贵嫔随之由太妃升格为太后,垂帘听政。520年,胡太后与小叔子元怿的暧昧关系,风闻朝野,影响极坏。为此,孝明帝把他的母亲软禁了起来。

525年,胡太后利用母子之情,软磨硬泡,再度掌握朝政。重新走向台前的胡太后,表面上看与儿子亲情如故,实则对元诩痛恨到极点。

528年,隐忍已久的胡太后终于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另立了年仅3岁的孝文帝之孙元钊为帝。

孝明帝受制于母后时,暗中把尔朱荣引为外援。在情势十分不利时,孝明帝“密诏荣举兵内向,欲以胁太后。”当尔朱荣奉诏领兵到达上党时,又接到了孝明帝的密诏,命令他暂时停止行动。

不久,就传来孝明帝崩驾的消息。本就觊觎北魏政权的尔朱荣,趁机以靖难为名,进军向洛阳。

二、孝庄帝成为北魏新帝,尔朱荣“河阴之变”。

528年四月,尔朱荣在进军途中,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敬宗孝庄帝。尔朱荣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等,为太原王。

六月,尔朱荣进入洛阳,把胡太后及其私立的小皇帝都抓到了河阴,然后把他们沉入了黄河。随后,尔朱荣大开杀戒,残酷地杀死了2000多位胡汉高官,使得北魏朝廷一时间成了空空如也的凄凉殿堂,史称“河阴之变”。

此举,尔朱荣虽然清除了胡太后及其奸党,挽救了北魏政权,但也把他推向了北魏皇室和官僚集团的对立面,导致人神共愤。即使他对北魏有再造之功,也难以消解其因“屠杀”行为带来的仇怨。

三、尔朱荣征伐北方六镇,孝明帝被逼离京。

与此同时,胡太后毒死孝明帝一事,引发了北方六镇起兵生乱。

所谓北方六镇,是指北魏为了护卫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防范柔然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在北部边塞地区设置的六个军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镇)。

这个时节,北魏六镇的军队趁乱谋事与镇民造反生乱,混杂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不可遏制。不久,六个军镇全部被镇民占领。

六镇起兵的兵民分两支。一只以怀朔镇的高欢、段荣、尉景为代表,先在杜洛周麾下,后来逃奔葛荣,不久离开葛荣,投奔了尔朱荣。

另外一支以来自武川镇的贺拔氏、宇文氏为代表,主要有贺拔岳、贺拔胜、宇文泰、李虎独孤信等,也都归附了尔朱荣。

尔朱荣于“河阴之变”后,控制了北魏朝廷。随之,率军镇压六镇乱兵。到后来,只有葛荣还在负隅顽抗。

528年8月,尔朱荣以侯景为前锋,率领大军征伐葛荣所部。在邺城附近与葛荣遭遇后,尔朱荣充分利用葛荣大军兵力分散的弱点,击溃流民部队,进而生擒葛荣并押至洛阳斩首。

六镇起兵及其引发的镇民暴乱,就这样结束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尔朱荣拥立的孝庄帝被他的堂兄元颢赶出了京城。

原来,孝庄帝的堂兄元颢受命前往邺城镇压葛荣时,恰逢尔朱荣攻破洛阳,发动“河阴之变”。面对葛荣的强大势力和朝廷的不测事变,元颢为了自保,就投降了梁朝。之后,梁朝派大将陈庆之与元颢一起北伐。过程中,元颢在睢阳自立为帝,后又夺占了洛阳。

得知洛阳失陷的消息后,尔朱荣率领大军绕开陈庆之的大军,攻破了洛阳城,元颢随即出逃,死于途中。之后,尔朱荣又迎请孝庄帝驾回洛阳。

四、尔朱荣骄横引发反抗,孝庄帝手刃岳父。

再次拯救了北魏皇室的尔朱荣,日益居功骄横,逐渐肆意妄为。一时间权倾朝野,莫与之敌。

他对孝庄帝的控制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孝庄帝的左右,全是尔朱荣的眼线,元子攸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

而且,尔朱荣还干涉后宫。他的女儿本是孝明帝的侧妃,但尔朱荣强迫孝庄帝把她立为皇后。尔朱皇后不但经常地发脾气耍性子,而且常常说,孝庄帝本来就是她爹拥立的,是她爹把帝位让给了。

孝庄帝外有强臣威逼,内有恶后恫吓,感到非常压抑。于是,孝庄帝开始与一些近臣密谋诛杀尔朱荣。尔朱荣虽然听说了些讯息,但他自负地认为孝庄帝做不到。

可是,悲剧还是出现了。530年农历九月,孝庄帝以尔朱皇后生子为由,诱使尔朱荣进入皇宫,然后趁机亲自将其刺杀。

尔朱荣没有捐躯在疆场上,却丧命于自己所拥立的女婿的刀下。原因不是谋朝篡位,而是因其骄横跋扈,欺凌弱主!

这种结局,有点太那个……

标签: 尔朱荣

更多文章

  • 进退维谷的权臣—尔朱荣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尔朱荣

    历史上总有那样一些人,因为天下时局变化,加上朝廷懦弱无能而应时而出,手握朝政而君王都需要被迫让步,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抱负,可惜在时局之下难以施展,最后大多数都难以保全自身,他们被称为权臣,从周公旦,霍光,王莽到曹操,张居正等都是这样的人,而在南北朝的北魏,也有这样以为“奇才”,稳固了北魏的江山社稷

  • 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尔朱荣则生擒敌首、七千精骑逼降百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小熊猫电竞推荐标签:尔朱荣

    文/减水书生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张飞张翼德,是否果能如此?不得而知。这种高难度的斩首行动,无异于屠龙术。有技术,还得有百万军的大阵仗。三国战场,没给张飞一试身手的机会。张飞没赶上,但尔朱荣赶上了。滏口之战,是尔朱荣足以传唱千

  • 两朝风云尔朱荣在河阴之变屠杀王公大臣,为何没篡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尔朱荣

    河阴之变是北魏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时刻之一,也是北魏朝廷崩溃的开始。当时由于胡太后与孝明帝元诩争权,使得军阀尔朱荣与北魏朝廷矛盾重重。胡太后毒杀元诩之后,先拥立元诩女儿为太子即位,后又改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胡太后的操作直接激怒了尔朱荣,尔朱荣便拥立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元子攸称帝,率领大军杀向洛

  • 能力很强,却被皇帝忌惮尔朱荣为何这么强?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尔朱荣

    将帅是一个朝代所不能缺少的人物,这个人物一旦出现,并且非常有才,就能给朝廷带来很大的实力提升。古代发展的过程里,确实出现了不少将帅之才。他们使得朝廷有很大的提升,另外还能让自己的本事在这其中发挥得更出色。尔朱荣就是这样一个将领,他的存在就像是有神帮忙一样,当时在军事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之所以有这

  • 侯景:我已无路可走,唯有放手一搏!谁让他被全地图玩家抛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侯景

    熟知南北朝历史的朋友,肯定觉得侯景这家伙太坏了。为啥?因为南朝梁国维系了47年的太平时光,就这么被侯景一个人给破坏了。侯景之乱,直接造成了梁武帝饿死台城,南梁分崩离析。也间接地导致了巴蜀之地落入西魏之手,从而使得南朝自此一蹶不振。那么侯景为啥这么做呢?其实人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是不会铤而走险的。侯景

  • 什么是国人暴动? 什么是吴楚七国之乱? 什么是侯景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侯景

    指周代厉王之后、宣王之前十四年间(前841~前828)的政权。有两说,一为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称共和;一为共伯和执政。周厉王胡暴虐侈傲,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大夫芮良夫曾加劝谏,指出荣夷公好“专利”(霸占土地山川的产物),会酿成大难,厉王不听,终以荣夷公为卿士,执政用事。芮良夫又告诫执政诸

  • 南梁的侯景之乱导致南朝疆域大幅缩小,南陈又无力北伐故领土极少

    历史人物编辑:森光若晨雨标签:侯景

    相对于之前的三朝,南陈的地盘大幅缩水,主要是因为在建立的过程中,陈朝丢掉了之前朝代拥有的巴蜀、汉中与江淮地区等大片土地。所谓南朝,也就是宋、齐、梁、陈四个南方的割据王朝,刘裕夺取东晋江山建立刘宋王朝之后,正式开启了南朝历史,之后经历了南齐、南梁与南陈,合称南朝。南朝刚建立的时候,也就是刘宋时期,地盘

  • 荼毒江南的侯景之乱的平定,居然靠一个废柴王爷,和一个外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侯景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九十三)王僧辩(上)最近老有读者在问我:你讲了好长时间北朝和萧绎的事情了,那么侯景呢?把建康打下来、逼死了萧衍和萧纲父子以后,侯景又干嘛去了呢?实际上,侯景很忙。他又得忙着称帝,又得忙着抢地盘,还得忙着跟抢来的各路美女厮混,实在是把他累的够呛。然而,他的好日子也并没持续多久,因为

  • 古代那些权倾一时的人死后有多惨,侯景一家的结局让人头皮发麻

    历史人物编辑:老易说史标签:侯景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死者为大,然而这几人死后的结局,完全颠覆了这句话。第一个:智瑶智瑶是春秋末期晋国的执政大臣,也叫作智襄子。当时晋国还有赵、韩、魏三家比较庞大,智瑶要求这三家献出封邑。韩、魏两家害怕智瑶,答应了献地,这时赵氏的当家人赵无恤就不干了。赵无恤胆敢拒绝智瑶的要求,智瑶就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

  • 南梁侯景之乱揭露的真相:权贵蛀国,清谈误国,佞佛祸国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侯景

    温馨提示:全文共3009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前言:很多人可能对南北朝的梁国并不非常熟悉,毕竟它只存活了55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而言,它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转瞬即逝。然而,这朵浪花掀起的波澜,却有着极为耀眼的光华。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我国文化到了六朝时才有了文学的自觉。回望庞大的两汉,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