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荼毒江南的侯景之乱的平定,居然靠一个废柴王爷,和一个外国人?

荼毒江南的侯景之乱的平定,居然靠一个废柴王爷,和一个外国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曹振 访问量:1424 更新时间:2024/1/14 0:55:36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九十三)王僧辩(上)

最近老有读者在问我:你讲了好长时间北朝和萧绎的事情了,那么侯景呢?把建康打下来、逼死了萧衍萧纲父子以后,侯景又干嘛去了呢?

实际上,侯景很忙。他又得忙着称帝,又得忙着抢地盘,还得忙着跟抢来的各路美女厮混,实在是把他累的够呛。然而,他的好日子也并没持续多久,因为有个人来收拾他来了,他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王僧辩。

王僧辩的父亲叫王神念,本来是北魏的太守,后来父子俩一起从北方逃到了南梁(大约是因为北魏内乱的缘故)。这一份履历看似在南北人员流动的大背景下稀松平常,但背后却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细节,那就是王家可能并不是汉人,而是汉化的乌桓人。

乌桓这个民族,在汉魏之际是北方的颇让曹操祖孙三代头痛的。而到了南北朝后期,他们居然成为了帮助延续曹魏正统的南朝的中坚力量,实在是有趣。

南渡以后的王僧辩很快就出仕了,而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江州刺史手下做参军。而这位刺史大人,正是萧衍家的七皇子——萧绎。

从古到今,在领导身边干活的总是升得快,更不用说还是未来的从龙之臣。因此,王僧辩不久就成为了萧绎手下的大将,并且在侯景之乱时带领一万湘东军前往勤王。

不知道是存心走得慢还是真有什么事儿耽搁了行军,反正从江陵走水路的王僧辩刚到建康,台城就陷落了。对于这支来勤王的部队,侯景倒是挺客气,除了把他们的辎重给没收了以外,一点也没为难王僧辩他们,让这一万人平平安安打道回府去了。

回到萧绎身边以后,萧绎也一点没责备王僧辩,仿佛他勤王不力和丢掉装备早在他计划以内一样。不久以后,他又让王僧辩带领部队,去进攻不听自己命令的河东王。然而,这一回却又被王僧辩拒绝了。

王僧辩拒绝帮萧绎打侄子,倒不是说他不忍心看着萧家子孙自相残杀,而是他觉得此时河东王实力实在太强,只能诱敌深入徐图后定,不该主动出击引火烧身。结果,他的这一战略构想却遭到了萧绎的严厉抨击:

卿惮行拒命,欲同贼邪?今唯死耳!

王僧辩也不是孬种,立刻就和老领导杠上: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见老母!

萧绎勃然大怒,抽出宝剑一剑砍断王僧辩的髀骨(股骨),王僧辩顿时血流不止。萧绎还不解气,又让人把王僧辩扔到大狱,打算好好收拾他。

对于股骨骨折还合并大出血的病人来说,如果处理不及时基本就是个死。但是王僧辩不仅没死,反而还在母亲以及群臣的请求下活了过来。甚至在河东王大军即将进攻江陵的时候,被萧绎亲自从大狱里请出来主持防务。由此可见,萧绎要么是纯粹在气头上,没下死手;要么实在是个文人,连砍人都砍不死。

从大狱里放出来的王僧辩立刻展现出了他的军事天赋,不仅击溃了来犯之敌,还带领部队成功反杀,一路打到长沙,将整个河东王的地盘全部收入萧绎囊中。

很快,侯景就抽出手来打萧绎了,在无将可用的萧绎手里,王僧辩再次被顶上了一线。他也实在不负众望,刚到巴陵就把所有船只全部沉掉,效法项羽破釜沉舟之意;随后又带领手下婴城死守,抵挡住侯景大军的进攻,生擒统帅任约,阻断了他们西进的希望。

随后,王僧辩被任命为征东将军,开始了对侯景的反攻。

而当王僧辩顺江而下的时候,侯景也在宫中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的篡位大戏。杀掉萧纲以后,他又立了萧衍的孙子萧栋为帝。不久以后,他又把萧栋废掉,自己正式当起了“大汉”皇帝来。

侯景的这个“汉”,地盘实在小的可怜——四面楚歌的侯景只能保有建康以东的三吴地区。这片曾经的繁华之地又在不断的兵灾之中被掳掠的残破不堪,因此,侯景的败亡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很快,王僧辩大军攻破重镇芜湖,又迅速拿下了姑孰、历阳,台城的攻克只在旦夕之间。而侯景也爆发出了最后的狰狞,在活剐了几个降臣以后,他亲自带领手下的死士,准备和梁军巷战到底。

只是侯景毕竟只是个天生残疾的家伙,其手下也没有什么为之效死命的忠臣。在王僧辩部队的冲击下,侯景立刻就败下阵来。而后他做了一件很有黑色幽默的事情——抄起钢刀带着满身的血污,跑回宫里去找当时劝进自己的谋士王伟骂街。

侯景:你小子撺掇我做皇帝,可把我坑惨了!(说完就打算砍王伟,结果没砍着,于是就准备跑路)

王伟:自古以来哪里有叛逃的天子!宫中府中还有一堆亲兵尚可一战,要死也得死战场上!

侯景差点被这个书生气死,咬牙切齿道:“我当年打贺拔胜、降柳仲礼都易如反掌,今天有如此惨败,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说完,脚底抹油,带着两个儿子跑路。不久,侯景就被跟随他的随从砍下脑袋,拿去领富贵去了。

(在这里多说一句,尽管王伟是文臣,还对侯景之乱背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在王僧辩和萧绎面前却展现出了难得的风骨,甚至敢在被俘以后还大胆嘲讽萧绎独眼龙。在南朝遍地怂包的背景下,王伟算得上是最后的硬骨头。)

就这样,从太清元年侯景提出内附到下承圣元年,历时五年的侯景之乱终于告一段落。这五年的时间,对整个历时二百七十一年的东晋南朝来说,都不啻是一场浩劫。然而侯景的死却并不意味着浩劫的结束,而仅仅是另一场浩劫的开始。

还记得那个被拿来过渡一下的萧栋吗?侯景称帝后,他和他的两个弟弟都被投进大狱。当王僧辩军克复建康的消息传进他们耳朵里的时候,两个弟弟都欢欣鼓舞,以为能重获自由。只有萧栋摇了摇头,惨然道:“你们以为大祸得免了吗?我觉得恐怕离死不远了!”

那么,萧栋兄弟结局如何呢?王僧辩入城以后,又会如何处置这座已经矗立了树百年的江东王都呢?

咱们下回再说。

标签: 侯景

更多文章

  • 古代那些权倾一时的人死后有多惨,侯景一家的结局让人头皮发麻

    历史人物编辑:老易说史标签:侯景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死者为大,然而这几人死后的结局,完全颠覆了这句话。第一个:智瑶智瑶是春秋末期晋国的执政大臣,也叫作智襄子。当时晋国还有赵、韩、魏三家比较庞大,智瑶要求这三家献出封邑。韩、魏两家害怕智瑶,答应了献地,这时赵氏的当家人赵无恤就不干了。赵无恤胆敢拒绝智瑶的要求,智瑶就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

  • 南梁侯景之乱揭露的真相:权贵蛀国,清谈误国,佞佛祸国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侯景

    温馨提示:全文共3009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前言:很多人可能对南北朝的梁国并不非常熟悉,毕竟它只存活了55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而言,它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转瞬即逝。然而,这朵浪花掀起的波澜,却有着极为耀眼的光华。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我国文化到了六朝时才有了文学的自觉。回望庞大的两汉,军事、

  • 侯景乱梁!君王城上竖降旗,十四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侯景

    励精图治是为帝王者必备修养,历史上励精图治的帝王不少,但长期坚持的,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翻开史书,不乏盛世、治世的帝王,晚年都有些许昏聩。太康盛世的晋武帝司马炎,晚年沉迷享乐,分封诸侯,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猜忌、好面子、刚愎自用、劳民伤财,如果他多活几年,“安史之乱”可能提

  • 侯景之乱后士族地位下降,为何南陈皇权会在此时选择与士族交好?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侯景

    经过梁末的侯景之乱与江陵之役的南朝早已千疮百孔,原从东晋南下的衣冠士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幸免于难的名门望族也所剩无几,陈霸先只能以南方的本地士族为主要依靠建立南陈,如吴兴沈氏、吴郡陆氏、会稽虞氏等。故而新兴的南陈政权完全不同于南朝中任何一个政权,陈寅恪先生称之为“此为江左三百年政治社会上之大变

  • 侯景明明是个极不安分的人,可梁武帝却为何执意要收留他?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侯景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萧衍自从降服南齐后就做出一副励精图治的样子,自己则是身先士卒勤俭生活。衣服不着华丽,食物都吃素,财物也不贪图。可以说一开始是赢得了百姓的忠心的,至少相对昏庸多年的南齐皇帝萧宝卷来说百姓眼里萧衍还算是个好皇帝。这个皇帝一开始还信道教,他和

  • 改变了南北朝格局的侯景被杀后,其妻做了一件事,残忍但大快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侯景

    古人在形容对一个人恨到极致的时候,会用这样一句话:恨不能生啖其肉。当然这多半是一句气话,说出来只是发泄自己心底的气愤,但真正会吃了所恨之人肉的人是很少的,但并不是没有,比如在南北朝时期,南梁的一位公主就在丈夫死后,吃了丈夫的一块肉。那么,公主为什么会如此的恨自己的丈夫呢?他又做了什么事呢?这位公主就

  • 南北朝侯景:打破历史僵局的,也可能只是“搅屎棍”般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侯景

    说到历史上的搅屎棍,我首先想到三个人:项羽、侯景、阿道夫。回望历史,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在社会车轮滚滚向前的历史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车子原地打转,走不动的时候,这时期可长可短,我们都谓之历史的僵局。这僵局恰似一摊死水,已经掀不起半点涟漪,当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往往就会有一些个混不吝的战略冒失者

  • 侯景惨败洞庭湖:北方人终究打不过南方人的水军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侯景

    侯景发动叛乱后,攻克台城、生擒武帝、击败各地援兵,占领了江东半壁江山。纵观整个南朝,只剩荆州刺史、梁湘东王萧绎这个最强大的实力派。侯景挥师西进,连克江州、郢州,兵锋直指荆州。双方在巴陵进行了一场大战,而这场大战,将决定整个南朝的命运。一、两军对峙巴陵城得知叛军西进,湘东王萧绎令王僧辩统领巴州刺史淳于

  • 侯景乱世并非偶然,而是梁武帝做事太荒唐,亲手断送唐国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侯景

    梁武帝出身于南朝王、谢、袁、萧四大望族之一的兰陵萧氏,在齐和帝中兴二年四月,萧衍起兵代齐为帝,以禅让的方式在建康即帝位,改国号为梁。梁武帝自己也认为前期的统治是“我家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就这样看似繁荣的治世,却被侯景区区八百铁骑攻破建康。侯景之乱加速了萧梁政权的瓦解。萧梁政权的瓦解并不是一朝一夕

  • 侯景一个低级官吏发动的叛乱,无意间改变天下格局,促使隋朝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侯景

    侯景在归降梁国之前,曾经跟随过尔朱荣、高欢,而就是这样一个降将,靠着八百残兵一路发展,最终举起大旗反梁,起初的形式对大梁十分有利,但大梁没有一位能人可以把握时机,让侯景一路兵临城下。侯景攻破大梁都城后,进宫见梁武帝时,有一段对话,搜史君觉得特别有意思。又问:"初度江有几人?"景曰:"千人。""围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