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进退维谷的权臣—尔朱荣

进退维谷的权臣—尔朱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富刚 访问量:3736 更新时间:2023/12/6 0:51:03

历史上总有那样一些人,因为天下时局变化,加上朝廷懦弱无能而应时而出,手握朝政而君王都需要被迫让步,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抱负,可惜在时局之下难以施展,最后大多数都难以保全自身,他们被称为权臣,从周公旦,霍光王莽曹操,张居正等都是这样的人,而在南北朝的北魏,也有这样以为“奇才”,稳固了北魏的江山社稷,却不得不对北魏皇族大开杀戒,最终搞得众叛亲离,被孝庄帝杀死,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可能没有曹操那样征战四方复兴天下的功绩,不过在我看来,也是一代奇才。

尔朱荣,胡人,祖居尔朱川,因此以尔朱为姓氏,作为胡人中一支,和后赵也有着一些关系,他的高祖尔朱羽带着三千骑兵跟随北魏荡平了后燕,就世世代代效忠于北魏,后来因为军功得到了梁郡公的爵位,尔朱荣在北魏孝明帝时期得到了这个爵位,年少的时候尔朱荣就透露出了聪明和机智,遇事果断而且容貌俊美,这个时候正是北方再次战乱的时候,尔朱荣就散尽了家财而招募了很多的壮丁组建军队,给予他们装备和粮食加以训练,有了自己的势力,借着为北魏朝廷平叛的名义不断扩大自身,这点和早期的曹操很相似,他的对手有柔然,有北部起义的胡人,还有北魏六镇起义的贵族,在这期间他网罗人才,择贤能之士为自己所用,高欢,候景,宇文泰都是这时候被提拔,日后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将领,这时候的尔朱荣就和在衮州蓄势待发的曹操一样,有了自己的野心,已经想着如何窃取更大的利益了。当时的北魏朝廷被胡太后把持,朝政混乱不堪,她又重用小人,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她的儿子逐渐长大,对权利被剥夺很不满,母子矛盾激化。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利,小皇帝下召尔朱荣带兵入京勤王,尔朱荣喜出望外,自己终于有插手朝政的机会了,结果胡太后知道消息后把亲儿子杀了,尔朱荣更加开心了,直接自己另立了一个天子,带着军队开开心心的杀进了洛阳,把胡太后一党杀个干干净净,然后让自己扶持的傀儡皇帝登基,史称“河阴之变”。然而在北魏六镇起义中,有一些起义军通过不断吞并其他起义军而扩展自己的实力,其中葛荣领导的军队居然占据了七州之地(和三国时期十三州已经不同,天下州很多),遂自己建立了齐国,之后吞并了另一个大农民起义军杜洛周,决心直接攻破邺城,取代北魏,这时候他的对手是尔朱荣。尔朱荣听说邺城被围,丝毫不慌,带着七千精锐骑兵星夜兼程突袭,一人带两马直入河北。这边的葛荣一看实力差距巨大,自己好歹有30万大军,打7000还不手到擒来?结果尔朱荣先是埋伏疑兵,派出小股部队引诱葛荣,进行混战。之后又考虑到混战中棒比刀好使,又给士兵强化了装备,同时规定不已人头为功,只要大胜,人人有功,可以说尔朱荣把纪律,装备的要求做到了完美,之后七千骑兵往来冲杀,葛荣不能抵挡,最终被尔朱荣冲破中军,大胜之。(这就是农民起义军和朝廷正规军战力差距)对待俘虏,尔朱荣先是放他们回家,然后这些人就成群结队回家,毕竟同乡一般在一起,尔朱荣在路口派出人把他们重新聚集,进行安置,原来的首领量才而用,就这样把部队打散后编入了自己的军队,后援未到就打赢了战争。

528年,青州流民矛盾尖锐,有人揭竿而起而相应者云集,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万人,自称汉王和朝廷对抗,结果这次尔朱荣都不用自己出手,平定了葛荣之后顺带派兵就把这些流民击溃,真正的对手,还在南梁。元颢北逃后得到萧衍的支持卷土重来,带着名将陈庆之和几千精兵北上,一路势如破竹,等到尔朱荣班师回朝,陈庆之已经快打到洛阳了,尔朱荣迅速挥师和陈庆之一战,不胜后迅速改变策略,造出了很多皮筏渡过了黄河进攻元颢,直接将元颢杀的大败,随后全军出击,陈庆之也是无力回天而撤军,最终因为洪水而全军覆没(败战后还有千余人跟随),最终只身逃回南梁。当然,尔朱荣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只有这样,关陇地区的少数民族也纷纷起兵,他们起兵后相互结盟,之后共同进攻魏军,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关陇大部分地区(影响力大),530年,平定关东后尔朱荣发兵关陇,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人为帅进军,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关西,关陇地区,至此,尔朱荣统一了北方,虎视眈眈,有当年曹操的影子。之后在朝廷内,他和孝庄帝矛盾也不断激化,尤其是他把女儿嫁给了皇帝后,女儿不懂得收敛脾气,反而还欺负皇帝,经常怏怏不乐。后来尔朱荣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将他的声望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双方也到了快摊牌的时候,皇帝密谋一些宗亲近臣打算谋害尔朱荣,结果消息根本守不住,尔朱荣不觉得皇帝有胆子杀他,就算兄弟,妻子都劝他,也没有劝动这个固执的男人,他还是走进了宫廷。530年九月,尔朱荣入宫,因为之前孝庄帝质问他何时杀死自己,所以尔朱荣一般进宫不带很多护卫,兵器也很少,这边毫无防范,那边蓄谋已久,结果可想而知。得到宫人报信说女儿生了的尔朱荣开心的很,结果被孝庄帝埋伏的人加上皇帝本人补刀,尔朱荣惨死当场,跟随的心腹和侍卫也都被杀,北魏朝廷迎来了大换血。

纵观尔朱荣为何不能和曹操一样,其实原因有很多,刘协没有宗亲的帮助(掌握实权的王爵),而孝庄帝有;东汉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而北魏还有很大的影响力;曹操为人谨慎,不会犯这种自大的错误,而尔朱荣会。所以尔朱荣三十七岁就这样死了,带着他想要一统天下的野心,死在了他的女婿手中,好像这些权臣都喜欢这样,结果能善终的寥寥无几,只能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标签: 尔朱荣

更多文章

  • 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尔朱荣则生擒敌首、七千精骑逼降百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小熊猫电竞推荐标签:尔朱荣

    文/减水书生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张飞张翼德,是否果能如此?不得而知。这种高难度的斩首行动,无异于屠龙术。有技术,还得有百万军的大阵仗。三国战场,没给张飞一试身手的机会。张飞没赶上,但尔朱荣赶上了。滏口之战,是尔朱荣足以传唱千

  • 两朝风云尔朱荣在河阴之变屠杀王公大臣,为何没篡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尔朱荣

    河阴之变是北魏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时刻之一,也是北魏朝廷崩溃的开始。当时由于胡太后与孝明帝元诩争权,使得军阀尔朱荣与北魏朝廷矛盾重重。胡太后毒杀元诩之后,先拥立元诩女儿为太子即位,后又改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胡太后的操作直接激怒了尔朱荣,尔朱荣便拥立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元子攸称帝,率领大军杀向洛

  • 能力很强,却被皇帝忌惮尔朱荣为何这么强?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尔朱荣

    将帅是一个朝代所不能缺少的人物,这个人物一旦出现,并且非常有才,就能给朝廷带来很大的实力提升。古代发展的过程里,确实出现了不少将帅之才。他们使得朝廷有很大的提升,另外还能让自己的本事在这其中发挥得更出色。尔朱荣就是这样一个将领,他的存在就像是有神帮忙一样,当时在军事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之所以有这

  • 侯景:我已无路可走,唯有放手一搏!谁让他被全地图玩家抛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侯景

    熟知南北朝历史的朋友,肯定觉得侯景这家伙太坏了。为啥?因为南朝梁国维系了47年的太平时光,就这么被侯景一个人给破坏了。侯景之乱,直接造成了梁武帝饿死台城,南梁分崩离析。也间接地导致了巴蜀之地落入西魏之手,从而使得南朝自此一蹶不振。那么侯景为啥这么做呢?其实人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是不会铤而走险的。侯景

  • 什么是国人暴动? 什么是吴楚七国之乱? 什么是侯景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侯景

    指周代厉王之后、宣王之前十四年间(前841~前828)的政权。有两说,一为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称共和;一为共伯和执政。周厉王胡暴虐侈傲,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大夫芮良夫曾加劝谏,指出荣夷公好“专利”(霸占土地山川的产物),会酿成大难,厉王不听,终以荣夷公为卿士,执政用事。芮良夫又告诫执政诸

  • 南梁的侯景之乱导致南朝疆域大幅缩小,南陈又无力北伐故领土极少

    历史人物编辑:森光若晨雨标签:侯景

    相对于之前的三朝,南陈的地盘大幅缩水,主要是因为在建立的过程中,陈朝丢掉了之前朝代拥有的巴蜀、汉中与江淮地区等大片土地。所谓南朝,也就是宋、齐、梁、陈四个南方的割据王朝,刘裕夺取东晋江山建立刘宋王朝之后,正式开启了南朝历史,之后经历了南齐、南梁与南陈,合称南朝。南朝刚建立的时候,也就是刘宋时期,地盘

  • 荼毒江南的侯景之乱的平定,居然靠一个废柴王爷,和一个外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侯景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九十三)王僧辩(上)最近老有读者在问我:你讲了好长时间北朝和萧绎的事情了,那么侯景呢?把建康打下来、逼死了萧衍和萧纲父子以后,侯景又干嘛去了呢?实际上,侯景很忙。他又得忙着称帝,又得忙着抢地盘,还得忙着跟抢来的各路美女厮混,实在是把他累的够呛。然而,他的好日子也并没持续多久,因为

  • 古代那些权倾一时的人死后有多惨,侯景一家的结局让人头皮发麻

    历史人物编辑:老易说史标签:侯景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死者为大,然而这几人死后的结局,完全颠覆了这句话。第一个:智瑶智瑶是春秋末期晋国的执政大臣,也叫作智襄子。当时晋国还有赵、韩、魏三家比较庞大,智瑶要求这三家献出封邑。韩、魏两家害怕智瑶,答应了献地,这时赵氏的当家人赵无恤就不干了。赵无恤胆敢拒绝智瑶的要求,智瑶就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

  • 南梁侯景之乱揭露的真相:权贵蛀国,清谈误国,佞佛祸国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侯景

    温馨提示:全文共3009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前言:很多人可能对南北朝的梁国并不非常熟悉,毕竟它只存活了55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而言,它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转瞬即逝。然而,这朵浪花掀起的波澜,却有着极为耀眼的光华。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我国文化到了六朝时才有了文学的自觉。回望庞大的两汉,军事、

  • 侯景乱梁!君王城上竖降旗,十四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侯景

    励精图治是为帝王者必备修养,历史上励精图治的帝王不少,但长期坚持的,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翻开史书,不乏盛世、治世的帝王,晚年都有些许昏聩。太康盛世的晋武帝司马炎,晚年沉迷享乐,分封诸侯,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猜忌、好面子、刚愎自用、劳民伤财,如果他多活几年,“安史之乱”可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