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被杀,萧何冷冷地看着他的尸体,说出4个字,被人诟病千年

韩信被杀,萧何冷冷地看着他的尸体,说出4个字,被人诟病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故事迷 访问量:2106 更新时间:2024/2/14 20:11:31

想必大家都听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吧。韩信成名前只是一个管军粮的小官。因长期不被重用,就准备随着其他人逃亡。

身为丞相的萧何听闻此事,竟顾不上和刘邦打招呼就去追赶韩信。最后劝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之后战功赫赫,最后被后世称为兵仙。

但是为什么韩信最后的下场是被士兵绑住斩杀呢?

而且为什么萧何会看着他的尸体说为国除奸?

说完此话为什么被人诟病千年?

备受白眼的早期生活

韩信在平民的时候,人品一般,家境贫寒。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这让很多人都反感他。

有段时间韩信经常去亭长家里吃闲饭。亭长的妻子看不惯韩信,有次就提前把饭煮好吃掉。

到点故意不给韩信准备饭,韩信顿时明白他们的用意,大怒,随即不再去他家。

之后韩信在大街上被人当众挑衅:你虽然高大,又佩戴刀剑。但你不敢杀人,有本事来刺我。要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觉得大丈夫能屈能伸,以后自己会成大事的。随即爬了过去。

周围的人嘲笑他:怂包一个!由此可见韩信早年生活并不是很如意,当然也有自身的原因。

人往高处走

由于秦的暴政,以陈胜吴广为农民的起义爆发了,各地也都开始反叛,一开始韩信跟着项羽,这期间默默无闻,结果多次提供建议也不予理睬。

然后在刘邦入蜀后投奔汉军,一开始任连敖。

后来犯错本应和其他十三人一起处罚,但轮到他的时候却说:汉王不打算赢得天下吗?为什么要处罚能打仗的人呢?

夏侯婴见他气宇不凡,言语之间有鸿鹄之志。随即放了他。之后与他交谈后,觉得是个人才,随后推荐给刘邦。

刘邦就让他做治粟都尉,但还是不觉得他是个人才。

直到萧何追韩信之后,刘邦才开始注意到这个以后可以和他,项羽三足鼎立的人。

成名之时

起初,刘邦觉得萧何对韩信有夸大的成分。但是萧何和他说:大王想要争霸天下。此人必不可缺。

刘邦在任命韩信后。便问韩信:听闻丞相称赞你,说要想称霸天下,你是不可或缺的。请问将军有何良策呢?

韩信回答到:争天下的阻力很大,但是最大的阻力是西楚霸王项羽,但是我觉得他不是当帝王的料。

不能任用人才,百姓不歌颂他的美德,自称霸王,却放弃有利地形建都彭城。

一个不愿放手权利,没有用人眼光,战略方针失误的人,怎么能和大王争得天下呢?

只要大王任用人才,惠民百姓,顺应将士的心愿。称霸天下指日可待!刘邦听后觉得非常高兴。

随后韩信按照此战略方针,平三秦,收服众王。但是韩信这时候表现了他的贪婪,为在长乐宫被杀埋下了伏笔。

韩信的生命倒计时

前203年,韩信降服了整个齐国,这时候他上书汉王:齐国比较混乱,需要有人代为管理,我毛遂自荐,望大王同意。

刘邦此时正处在被楚军包围的困境中,听闻此事,暴跳如雷。但是无可奈何。

毕竟还需要韩信来支援刘邦击退楚军。但是此事给刘邦留下一个心结。

此后,齐国人蒯通看到韩信有定天下的本领,便劝告他:你偏向谁,谁就能争夺天下。不如你自立为王,名扬后世。韩信感激萧何和刘邦的知遇之恩,拒绝了他。

但是刘邦已经开始怀疑韩信了。垓下之战胜利后,刘邦又封韩信为淮阴侯。韩信的兵权被进一步削弱。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陈豨,陈豨在叛乱前曾拉拢韩信。可在就在韩信准备与陈豨里应外合的时候。

吕后从探子那里知道了韩信要叛变。随即让萧何处理这件事情。

由于萧何对韩信的有伯乐之恩。

韩信去了,却被士兵捆起来斩杀,韩信临死之前说:后悔没有采取蒯通的意见啊。

萧何看着韩信的尸体,说道:为国除奸。刘邦回宫后听闻此事也很高兴。汉朝短期之内没有大的忧患了!

结语

萧何慧眼识人,让刘邦用韩信争得天下,同时也因为韩信的不满足,落得被斩杀的下场。

小编认为,萧何岂能不知道韩信的反叛之心?只不过是觉得是一枚非常好的棋子,不能为汉所用的话,那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了。

萧何知道刘邦的想法。说出了为国除奸。可能之前和韩信还是把酒言欢的好兄弟。

时局不同,只要有反叛之心即使再欣赏也会分道扬镳。虽然萧何被后人评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是他给西汉王朝的做出的贡献的的确确不可忽略。或许黄泉之下,萧何和韩信还是会畅谈人生和理想,岁月与忧愁吧。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被杀,萧何说4个字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萧何

    韩信和萧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都曾经为刘邦和汉朝做出了很多贡献。一开始韩信是萧何追回来的,后来韩信被杀,萧何说是为国锄奸,萧何一直忠于刘邦,这才得以善终。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韩信和萧何都是刘邦的得力部下,曾经为刘邦的起义和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开始,

  • 萧何和吕后联手杀死了韩信,韩信的后裔为何对萧何感恩戴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萧何

    亲们对“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并不陌生吧?当初韩信落魄时投靠了刘邦,萧何首先接待了韩信,萧何当时是刘邦的丞相,人称“萧相国”。当韩信和萧何两个人坐下来一交谈,萧何不由得大吃一惊,韩信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据说韩信生前得到过一本兵书,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自学成了“兵圣”。萧何对韩信很崇拜,心想这要是让他带

  • 萧相国世家,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萧何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姓名:萧何•别名(外号):萧相国•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沛郡丰邑(江苏徐州丰县)•职业:相国•爵位:酂侯•生卒: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主要作品:《九章律》•主要成就: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无为而治,萧规曹随制定《九章律》•地位: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信

  • 萧何也知道赵括的“纸上谈兵”,为何就那么肯定韩信是真材实料?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萧何

    没听萧何说过他知道赵括!至于“纸上谈兵”嘛,想来萧何也玩儿过。身边除了文官就是武将,难免也会谈点儿军事。这种事儿也只能是口头上那么一说,总不能给他三千城管,看他能不能踏平彭城吧?刘邦联合了众诸侯,还要五十六万人马呢!萧何虽然主攻的是律法专业,但肯定也需要涉猎军事领域。萧何在军事领域上的造诣,已经超越

  • 萧何计杀韩信,刘邦给他加封五千户,萧何大喜,门客:大祸临头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萧何

    吕后用萧何计诛韩信,汉高祖尚在邯郸军中,听长安来的使者报告韩信已诛,于是派使者到长安将萧何从丞相提升为相国,加封五千户,今都尉一人率兵五百人为相国卫兵。周围的人均祝贺萧何升官,唯独独召平披麻戴孝吊之。召平是原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成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隐居在长安城东面的一个村子里,种瓜为生。刘

  • 做人做事的典范-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萧何

    萧何,之所以能够做到“相国”(后来叫丞相)职位,不仅在于他事功卓著,而且他还能够取信于当政者,即刘邦。萧何是沛县丰邑人,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地点在今天的江苏省丰县县城。先来看看萧何的事功。萧何因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而被任命为县令的属吏。主管官员考核、人事任免,并协助县令处理政务。后

  • 萧何、韩信、张良史称“汉初三杰”,其中的萧何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萧何

    萧何、韩信、张良史称“汉初三杰”,萧何排名首位,由此可见萧何的过人之处。刘邦自己也说过:“供应粮草、招兵买马、安抚百姓、治理地方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冲锋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深谋远虑我不如张良。我之所以能得天下,关键是得他们三人之助也。”萧何、张良、韩

  • 背信弃义的萧何,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萧何心中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萧何

    前言:世人皆知,刘邦统一天下,离不开三个人的帮助,韩信、张良、萧何,他们三个人各自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被称为汉初三杰,共同辅佐邦夺取了天下,我们就是看一下一心为国为民的萧何。入城后并无贪乐,先存书籍刘邦攻破咸阳后,见到了咸阳宫殿的奢华,当时的军队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哪里见得这种富丽堂皇,将士们都得意忘

  • 萧何有一后人,生前一心要当和尚,晚年混的没饭吃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萧何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从杜牧的诗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南朝佛教是非常的兴盛的。南北朝时期,不光民间的佛教大盛,而且还受到皇帝的推崇,南朝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萧何的后人),不光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吃斋念佛的,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

  •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终不负天下苍生!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萧何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作为开国功勋而名留青册,被奉为“神帅”的,韩信无疑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其中最为璀璨的存在之一。萧何,作为韩信的伯乐,既成就了韩信,又毁了韩信,韩信死后,萧何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世人对韩信一生的评价。如果要解读韩信一生,那么一定离不开一个人,那个改变了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