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史圣司马迁冒死也要给被匈奴俘虏的李陵将军求情?

为何史圣司马迁冒死也要给被匈奴俘虏的李陵将军求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赵旭莉 访问量:2678 更新时间:2023/12/9 3:16:34

司马迁写《史记》写到一半时,李陵被俘,汉武帝刘彻大怒,他认为李陵应该自杀。汉武帝可是个视大臣性命如草芥的主,大臣们谄媚刘彻,也一致认为李陵应该自杀。刘彻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却性格耿直,不懂得趋炎附势,顺势说了刘彻不愿意听的话,他说,李陵爱兵如子,平时常以杀敌报国为最大志愿。如今不幸战败被俘,实在是无奈之举。李陵以不满五千人的步兵,深入沙漠,与八万骑兵对抗,转斗五百公里,箭尽力竭,但仍冒白刃反攻,部下毫无离心,自古名将,不过如此。他虽被俘,却曾力挫强敌,也足以名垂天下。司马迁相信李陵忍辱投降,绝非出自本心,他一定另有计谋,报效祖国。此言一出,司马迁直接被投入死牢,幸好家人靠借贷凑了笔赎金,才降刑为次一等的宫刑。司马迁为了李陵差点人头落地,也就没有千古名著的诞生了,李陵遭遇的战斗到底有多残酷?

公元前99年,汉朝大军分两路向匈奴汗国进攻,一路是大将李广利,出兵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被匈奴击败。另一路大将李陵的遭遇,更为恶劣。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出兵居延海,向北深入沙漠,行军三十余日,挺进到泼稽山,跟匈奴且鞭侯单于的三万人相遇,李陵迎战,杀数千人。且鞭侯单于召集援军,约八万骑,李陵只得撤退。汉匈兵力对比是五千步兵对阵八万机动性更为强大的骑兵,李陵胜算自然为零。

最强悍的步兵也摆不脱骑兵的追击。匈奴兵团分为两翼,左右展开,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且战且走,数日之后,退到一个不知名的山谷,规定士兵受伤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改为驾车,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又杀匈奴三千余人。再走四五日,到达一片苇草茂盛的畜牧地带,匈奴兵团顺风纵火,李陵却先行纵火自救。再南行,到达山丘区域,且鞭侯单于命他的儿子攻击,李陵兵团在树林中设下埋伏,又杀匈奴三四千人。且鞭侯单于以元首之尊,亲自指挥十六倍于敌人的精兵,追击十余日,不能取胜,简直愤怒得发狂,攻击更加猛烈。

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又杀匈奴两千余人。且鞭侯单于已经发现李陵是一支孤军,更紧追不舍。两翼越过李陵,在李陵前方合围,遮断退路,箭如雨下,呼喊投降。李陵继续战斗,一日之内,射出五十万箭,箭遂用尽。就抛弃车辆负重,全体徒步前进,还有三千余人,进入鞭汗山,匈奴兵团堵住谷口。入夜,李陵徘徊阵垒之间,叹息说:“再给我们每人十支箭,就能支持到边界。”然而,他没有箭。夜半,李陵下令击鼓突围,鼓已破裂,不能发声。李陵命人向四面八方冲出,一以分散敌人注意力,一以希望有人能逃回汉帝国向政府报信。他与另一位将军韩延年上马,率亲军十余万人,越岭南走。匈奴兵团潮水般追击,李陵身上除短兵器外,没有其他物,不能阻挡敌人缩小包围圈。终于,韩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李陵的悲剧命运,他为何全家被杀,又是怎样对待汉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李陵

    人物志:李陵的悲剧命运李陵被俘后,汉武帝也有过片刻的清醒,但他采取的补救措施却异想天开:派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接应李陵逃归——显然,在双方互不通气的情况下,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孙敖当然无功而返,为了逃避惩罚,将听来的一则谣言告诉了汉武帝:“据俘虏交代:李陵已经叛国投敌,教单于兵

  • 从假投降到真投降,汉武帝做了什么,让李陵彻底伤透了心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李陵

    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当时李广担任前将军主动请缨,不过他在漠北逛了一圈,却没有找到匈奴。爱好面子的他,在卫青追问责任之下,觉得没有脸面活下去了,于是就“自杀”了。当时李广可是一个很出名的将军,没想到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找到,阴沟里翻船,这让爱好面子的老李家人受不了,而自杀应该是最好

  • 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不仅仅和李陵有关,和司马迁职位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阿宝嘎历史标签:李陵

    说起司马迁,我们知道他写的《史记》流传至今。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说《史记》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不仅仅是史书这么简单,文学造诣也是非常厉害。不过这本书虽然厉害,但是写这本书的司马迁下场并不好,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后来被汉武帝阉割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呢,我们看一下具

  • 李陵五千步卒遇匈奴八万骑兵,寡不敌众投降,那他消灭了多少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候塞雷历史手札标签:李陵

    李广是一位名将,这一点无庸置疑,可惜他没有立下足以封侯的大功,所以遗憾终生。他的孙子李陵也是一位名将。不过李陵的名并不在于打仗多么勇猛、消灭多少敌人,而是因为他投降了。《汉书》中记载,当时陇西(李广是陇西人)的士大夫因为姓李而感到羞愧。就像“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句话一样。所以说他的名大

  • 吉尔吉斯斯坦人的祖先是汉人李陵?这其实是番邦酋长的政治谎言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李陵

    李广是西汉初年一位非常重要将领,号称“飞将军”,数百年后的李唐皇室,更是追认他为祖宗。李唐皇室是不是李广的后代,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争议,但是李广有一个孙子名叫李陵,却是毫无争议的,也是史有明载的。同祖父一样,李陵也是一位名将,然而祖孙不同命,李广被视为民族英雄,李陵却被视为“汉奸”,这是怎么回事呢?

  • 著名将领李陵墓地被发现,身穿汉族服饰下葬,从来没有背叛过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李陵

    近日,韩国媒体报道,一座2000多年的古墓在外蒙古的阿尔泰山区被发现。消息一出,震惊了整个考古界。最终经过考古专家的认证,这座2000多年的古墓很有可能是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李陵的墓。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提起李广,相信小伙伴们都不陌生,李广非常骁勇善战,李广在时,匈奴根本不敢来犯。后来李广死后,没

  • 西汉名将李陵,投降匈奴至死拒回家乡,背后原因让他心灰意冷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李陵

    原来,西汉名将李陵投降匈奴,不肯回乡。这背后的原因让他感到心灰意冷。哪怕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会被别人认为是犯罪。向他国投降,就是背叛自己的祖国。历史上,很多将领遇到这样的情况,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西汉有一位名将,名叫李陵。他其实很擅长打架。汉武帝这边很重要。而此时,皇上命他率领数百骑兵深入大

  • 汉匈战争:李陵5000步兵出征匈奴,仅剩400人,汉武帝:族灭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李陵

    漠北战役后,汉匈之间的纷争进入一段暂时的消沉期。自公元前120年后,大汉神将霍去病病逝,匈奴单于伊稚斜在霍去病去世三年后离世。匈奴暂时无力南下袭扰,汉武帝也暂时转变策略,经略全国边境地区。在南方,他下令平定两越(东越和闽越)。在西南,他下令收降夜郎、且末。在东北,设乌桓校尉,管理乌桓,并实际控制高夷

  • 西汉二百年只有一个伏波将军,却因居功自傲,导致李陵被俘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观察馆标签:李陵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伏波将军”这个称号,最著名的伏波将军就要属东汉初期的马援了。“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就出自马援之口。当时马援班师回朝,很多人都祝贺慰劳他,他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没有平定,自己应该重回边塞,马革裹尸。马援还拿自己和曾经的伏波将军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远远不及,“功薄赏厚。”马援提到的路

  • 悲催李陵,弹尽粮绝诈降反成真;仗义司马迁,为友直言受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缘人标签:李陵

    我是热衷于钻研历史的苏苏说说2021,从事历史方面的创作。欢迎同样对历史感兴趣的您,一起学习我们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本文为苏苏说说2021原创,感谢点赞、支持、关注!“启奏陛下:李陵真的投降匈奴了!我亲眼看到他教导匈奴士兵,不久就会回头攻打我们!”刚刚从匈奴出使回来的公孙敖向汉武帝叩首说道。剧照: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