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名将李陵,投降匈奴至死拒回家乡,背后原因让他心灰意冷

西汉名将李陵,投降匈奴至死拒回家乡,背后原因让他心灰意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聚会旅游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3/12/5 1:13:14

原来,西汉名将陵投降匈奴,不肯回乡。这背后的原因让他感到心灰意。哪怕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会被别人认为是犯罪。他国投降,就是背叛自己的祖国。历史上,很多将领遇到这样的情况,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西汉有一位名将,名叫李陵。他其实很擅长打架。汉武帝这边很重要。而此时,皇上命他率领数百骑兵深入大漠,了解当地地形。

这次任务圆满完成,回来后被任命为骑兵队长。要想统领千军万马,就必须做好酒泉和张掖两地的布防工作。直到公元前89年,他想主动率领大军征服沙漠。在出兵过程中,遇到了单于率领的匈奴军队。第一次使用推车组成营房迎战。可以在前排布置盾牌进行格挡,在后排布置弓箭手进行防御。

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当匈奴人逼近时,敌兵被弓箭攻击时倒地,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但后来因为匈奴调集了大量军队支援,在连续攻势中难以抵挡。另一边,他用射程比较远的弓箭射向了单于。事实上,他差一点就中箭了,但还是没中。战至谷中,被匈奴围困,多弓箭中。在抵抗过程中,他们没有食物,也没有武器。如果此时有几十支箭矢,它第一时间就能破门而出,可是它没有。结果最后的突围战,只剩下十几个人了,他的副将也战死了。遇到这种情况,他也很情绪化,认为自己没脸回去见皇上,所以选择了投降。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李陵的情况无人知晓。

其实皇帝是希望他能战死沙场,算是为国牺牲,死得其所。皇上召妻母进宫,同时找了一个术士,就是要观察一下他的脸色有没有异变化,可是观察过后,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而此时皇帝很生气。不久之后也传来了他投降的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特别生气。朝廷议事时,司马迁欲为其辩护,却被汉武帝定罪处分。这时,皇帝派人进入匈奴境内调查情况,但一无所获。只是说,李陵被捕后,正在教匈奴打仗,就是为了以后能对付汉军。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没有办法战胜对方。皇上听了这番话,下令杀了他全家,不管是母亲、兄弟还是妻子,所有的孩子都不放过。这样的做法不是很合理,在没有看清楚的情况下就随便执行了。

两国恢复往来后,李陵问起他们全家被杀的原因。得知原因后,他觉得自己特别委屈。其实只是因为有另外一个军官在协助训练。就这样,他刺杀了这个人泄愤。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他才拒绝回到家乡。其实如果没有办法打的话,投降适合这种情况吗?全家灭门是正确的选择吗?

根据一些出土献记载,如果在战场上投降,实际上是在犯死罪。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被判处死刑。而等到皇帝已经知道他投降了,匈奴还要帮他们两个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受到严惩。其实看了汉朝的法律,人们就会明白,其中有很多和秦朝的法律很相似,因为当时规定投降肯定要重罪。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汉匈战争:李陵5000步兵出征匈奴,仅剩400人,汉武帝:族灭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李陵

    漠北战役后,汉匈之间的纷争进入一段暂时的消沉期。自公元前120年后,大汉神将霍去病病逝,匈奴单于伊稚斜在霍去病去世三年后离世。匈奴暂时无力南下袭扰,汉武帝也暂时转变策略,经略全国边境地区。在南方,他下令平定两越(东越和闽越)。在西南,他下令收降夜郎、且末。在东北,设乌桓校尉,管理乌桓,并实际控制高夷

  • 西汉二百年只有一个伏波将军,却因居功自傲,导致李陵被俘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观察馆标签:李陵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伏波将军”这个称号,最著名的伏波将军就要属东汉初期的马援了。“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就出自马援之口。当时马援班师回朝,很多人都祝贺慰劳他,他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没有平定,自己应该重回边塞,马革裹尸。马援还拿自己和曾经的伏波将军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远远不及,“功薄赏厚。”马援提到的路

  • 悲催李陵,弹尽粮绝诈降反成真;仗义司马迁,为友直言受宫刑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缘人标签:李陵

    我是热衷于钻研历史的苏苏说说2021,从事历史方面的创作。欢迎同样对历史感兴趣的您,一起学习我们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本文为苏苏说说2021原创,感谢点赞、支持、关注!“启奏陛下:李陵真的投降匈奴了!我亲眼看到他教导匈奴士兵,不久就会回头攻打我们!”刚刚从匈奴出使回来的公孙敖向汉武帝叩首说道。剧照:公孙

  • 轻敌冒进、治军不严、朝令夕改;也许,这才是名将李陵的本来面目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李陵

    《旧唐书·裴度传》有云:一胜一负,兵家常势。500多年后,当罗贯中对整个三国时期的各位名将战绩,有了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之后,依葫芦画瓢,最终将这句话改写成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一句俗语:胜败乃兵家常事!毫无疑问,这是一句非常靠谱的论断!纵观华夏历史,其实,从来没有什么“常胜将军”——纵然勇猛如楚霸王,也有垓

  • 本能立千秋之功,却被皇帝与下属一同坑死的李陵

    历史人物编辑:开开心标签:李陵

    炽热的强汉(33)主笔:闲乐生朱晖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匈战争再次爆发,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前去攻打匈奴,但汉武帝却推说马少,拒绝李陵参战,李陵乃大夸海口要以五千步卒涉单于庭。汉武帝见李陵如此执拗,便决定让他去送死。李陵五千步卒进入大漠后,果然遭到了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八万骑兵的围攻,汉军杀敌数千

  • 李陵为国死战,兵败被俘,汉武帝却杀了他一家老少!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李陵

    李陵,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善骑射,能谦让,为时人赞。少即率轻骑深入匈奴腹地巡视,又以五千骑屯守边塞,防备匈奴。天汉二年,汉武帝的小舅子李广利率军攻击匈奴右贤王,召李陵随往。李广利资质平平,明显是武帝夹带私货让李广利立功,让别人干活。李陵勇武异常,但是迟迟没有战功,屯兵多年却未曾与匈奴交战。于是不愿同李

  • 蒙古出土汉朝房屋,墙上十个字,揭示了汉朝降将李陵的冤屈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李陵

    汉朝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个王朝,在历史上第一个将匈奴打败的朝代,就是汉朝。汉高祖时期,匈奴几乎是肆无忌惮的。经过了不断的发展,汉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就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这个盛世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文景之治后,到了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态度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正是在汉武帝时期,

  • 何谓拓跋、秃发、慕容鲜卑?吐谷浑是鲜卑吗?拓跋氏是李陵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李陵

    两晋南北朝(15):3月19始写两晋南北朝,见此篇,有兴趣者翻篇前往!五胡乱华里的五胡,我们已经讲了匈奴、羯、氐,另外加上了巴氐(賨人),变成了六夷,还剩下鲜卑和羌了。今天我们来讲讲鲜卑,这可是五胡乱华里最为重要的一族了,可以说完全重塑了中华文明。鲜卑属于东胡,就是居住在匈奴东边的胡人。东胡被匈奴击

  • “比武争罪,法场成亲”秋蝉和李陵轰轰烈烈的爱过,却最终错过

    历史人物编辑:遨游在历史标签:李陵

    有些角色刁蛮任性起来非常惹人厌,但是刘怡君曾经饰演过两次“野蛮女友”却成了观众眼中的白月光。一个是《少年包青天》中的“庞飞燕”,还有一个就是《大汉天子》中的“秋蝉”!秋蝉和念奴娇从小情同姐妹,念奴娇的父亲原是一位将军,被厌次侯冤枉谋反结果落了个满门抄斩,两人藏身歌舞坊伺机刺杀厌次侯父子,为父报仇。美

  • 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他说了7个字,汉武帝霸气回应:砍了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陵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执政期间,对一直骚扰汉边疆的匈奴采取了武力打压的政策,结果在这场“虽远必诛”的僵持战中,通过卫青、霍去病两大将领的带领,把匈奴赶到边远之地去了。汉武帝晚年,起用了新的人才——李广利。和卫青、霍去病一样,李广利也属于“外戚军人”,他的妹妹李夫人不但长的美,而且舞跳的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