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位的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要李陵为李广利护送行李,李广利是汉朝的将军,他在酒泉攻击匈奴的右贤王。李陵婉言谢绝,要求以五千精兵独战匈奴。武帝欣赏李陵的勇气,答应了他。然而,当李陵到君极山时,却遇到了孤军奋战的匈奴士兵。当路博德没有帮助李陵的时候,匈奴的士兵聚集得越来越多。
粮食用尽后,李陵终于落到了敌人的面前。公元99年10月,汉武帝下令李陵向匈奴进军。十一月,统帅李广利遇匈奴,独战八万骑兵。经过八天八夜的连续战斗,他们被打败,被包围,向匈奴投降。由于汉武帝错误地听到李陵为匈奴训练的谣言,李陵被夷灭三族,导致李陵完全脱离汉代。后来,匈奴单于把公主嫁给了李陵。
据史料记载,李陵被当时匈奴征服的剑昆地区的负责人匈奴人单于授予右校王称号。在公元前89年,李陵与商秋城率领的30000汉军作战,他们主要是李广利分为远征匈奴的士兵。李陵在匈奴度过了25年。李陵和他的妻子跖跋氏有几个孩子。李陵基本上什么都没做,只是想等死。
在这时候,李陵被单于任命为说客,说服老朋友苏武投降。他们见了几次面,喝了些酒,又给了对方一些诗(今存于《昭明文选》和《艺文类聚》中之别诗,疑为后人伪托)。当然,苏武没有被谈论,但两人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所以后来苏武还在汉朝,苏武说了几句李陵的话。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下令向匈奴进军,率领5000名步兵与8万名匈奴在军稷山作战。
最后,李陵因为寡不敌众而投降了。在那之后,汉武帝错误地听到了关于李陵为匈奴训练的谣言,并将李陵夷灭三族,导致他们完全脱离了汉代。李陵的一生充满了民族仇恨和家庭仇恨的矛盾,这也引起了争议。李陵的传奇经历使他成为后来文学作品的对象和原型。单于非常重视李陵。
李陵娶了单于女儿,立他为右校王,立卫律为丁灵王,他们都成了掌权的贵族。卫律之父,生于汉,养于汉。卫律同协律都尉李延年很好,李延年推荐他出使匈奴。使者回来的时候,正好李延年家被斩首。卫律怕株连九族,逃向匈奴投降。卫律很娇气,经常注意左右。李陵却住在外面,只有遇到大事,他才进入计划。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一向与李陵很好,派李陵的前朋友之一任立政从陇西来到匈奴,招募李陵回到汉代。任立政等到匈奴后,李陵,卫律都在场。单于款待了任立政。汉武帝以前,皇帝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防御性的,以换取和平共处。汉武帝继承后,他的国力增强,对匈奴的态度改变,他开始从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即积极进攻匈奴,一举解决北方匈奴带来的长期隐患。
汉昭帝时期,匈奴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这时候任立政在匈奴的待遇肯定是很好的,毕竟任立政是汉朝的使者。任立政为了劝回李陵,对李陵说到“汉朝已宣布大赦,国内安乐,陛下年少,由霍子孟、上官少叔辅政。”想用这些话使李陵动心,李陵沉默不语。当时的皇帝之所以想要劝回李陵,就是因为李陵的战斗力。
李陵率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后,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受。匈奴以八万马队围攻李陵。经历八昼夜的战役,李陵斩杀匈奴一万多人。这样的战绩足以名留青史,只不过可惜的是,李陵没有等待汉朝的援军,反而是投降了匈奴,因此人们对李陵并不熟悉,即使是在史书中,对李陵的记载也是很有限的。
李陵英名一世,却因为一次战败改变自己的一生。李陵的结局是在匈奴中,李陵在匈奴生活了很多年,一直到病逝,李陵都是生活在匈奴。那么为什么李陵不愿意回到汉朝呢?这就与当时皇帝的做法有关了,当时汉武帝将李陵夷灭三族,假如要不是匈奴有女人嫁给李陵,恐怕李陵就要绝后了。
李陵之所以不回到汉朝,就是因为"恐再辱",拒绝回大汉,遂于前74年老死匈奴。人们对李陵的争议就是,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其次李陵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了匈奴,这到底是对还是错呢?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可是汉武帝仍然将李陵夷灭三族。当时的大臣认为李陵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只不过李陵到死,都没有回到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