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何谓拓跋、秃发、慕容鲜卑?吐谷浑是鲜卑吗?拓跋氏是李陵之后?

何谓拓跋、秃发、慕容鲜卑?吐谷浑是鲜卑吗?拓跋氏是李陵之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刀白眉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3/12/29 15:27:31

两晋南北朝(15):3月19始写两晋南北朝,见此篇,有兴趣者翻篇前往!

五胡乱华里的五胡,我们已经讲了匈奴、羯、氐,另外加上了巴氐(賨人),变成了六夷,还剩下鲜卑和羌了。

今天我们来讲讲鲜卑,这可是五胡乱华里最为重要的一族了,可以说完全重塑了中华文明。

鲜卑属于东胡,就是居住在匈奴东边的胡人。东胡被匈奴击败后,分成两支,乌桓和鲜卑,得名于乌桓山和鲜卑山,在大兴安岭一带。

汉朝至魏,匈奴不断受到打压,乌桓也被曹操击败,因此,他们不断地被迁徙,鲜卑也随之向南向西迁移至匈奴和乌桓曾经的地盘,逐渐壮大。

至公元2世纪东汉恒帝时,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建庭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300里之弹汗山,尽有匈奴故地,真可谓匈奴鲜卑,各领风骚数百年。

随着不断的迁移,各游牧部落的混血融合也不断深入,所以就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如果父亲是鲜卑人,母亲是匈奴人,则生下来的孩子称秃发鲜卑,如果父亲是匈奴人,母亲是鲜卑人,则生下来的称为铁弗。

檀石槐死后,鲜卑又分裂为许多部落,东部主要是宇文部、慕容部、段部,西部主要为拓跋部、秃发部和乞伏部。

宇文部实际上不是鲜卑,而是以北匈奴西迁之时,留下来的匈奴为主,杂以匈奴鲜卑混血。传说宇文部的一个首领在打猎时捡到了三个玉玺,其中一个是皇帝的玺印,因为该族以天为“宇”,以君为“文”,故自称宇文。

这一定是后人的美化杜撰。

也有人说,宇文既不是匈奴,也不是鲜卑,因为他们之间的习俗和语言有着明显的不同,比如宇文部的发式是剪发,只是头顶留一块用以装饰,而匈奴则是披发,鲜卑则是平时是披发,而在婚姻时则会把头发拢起来。

不管怎样,后来的宇文部被慕容鲜卑给灭了,也就融入慕容鲜卑了。

慕容鲜卑的一个首领叫莫护跋,史书上记载说莫护跋喜欢戴燕代地区的一种帽子叫步摇冠,这个步摇就讹传成了慕容。小编觉得这未免有点牵强。也有人说这个跋就是君主,主人的意思,莫护跋大概是一种官名,就像是成吉思汗中的成吉思一样,慕容两字应该就是莫护的异音,这或许有点道理。

传莫护跋的儿子涉归有两儿子,一个是嫡长子慕容廆(wei),另一个则是庶长子慕容吐谷(yu)浑,很明显,嫡长子继位,吐谷浑分到了1700户,往西,南迁移,最后到达了青海,形成了吐谷浑族,在唐时被吐蕃所灭。

吐谷浑在前秦时就已显露出来了

慕容鲜卑在五胡十六国里面也是了不起的一支,英雄辈出,以后我们将会不断地提到他们。

段部鲜卑的始祖是段日陆眷(段就陆眷),不知是哪个民族,早年被卖到渔阳乌桓大人库官氏家为奴,极尽殷勤,竟口接主人之痰,因而赢得了主人的信任。

段日陆眷

渔阳发生饥荒,段日陆眷吞并了主人托付的乌桓人众作为基础,逐渐“招诱亡判”,扩充实力。

所以,段部鲜卑里混合了乌桓和鲜卑等族民。

在八王之乱中,王浚招募的鲜卑骑兵就属于段部鲜卑,后来,王浚还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段日陆眷的侄子段务目尘。段务目尘的一个儿子就是段匹磾(di),就是他杀了刘琨

段部鲜卑后来也被慕容鲜卑所灭,这个我们在后面也会讲到。

拓跋鲜卑是整个南北朝的主角,也是北魏的开创者。拓跋就是“以土为拓,以后为跋”,什么意思?就是土地的主人,后是君主的意思。

由于拓跋的北魏在当时几乎可以代表中国,所以,在突厥语里,拓跋的音译就是中国的意思。

鲜卑首领拓跋诘汾生有两儿子,一个是大哥拓跋匹孤,另一个弟弟叫拓跋力微

由于拓跋匹孤没有得到王位,于是率众西迁,来到了河西,这一支就是秃发鲜卑,为啥叫秃发鲜卑呢?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谈到过,就是匹孤的老婆生孩子的时候,还在被窝里睡觉,这个被子在鲜卑语里的音就是“秃发”。

秃发鲜卑在河西可不是省油的灯,晋武帝时就屡次叛乱,后来在397年还建立了南凉。

拓跋力微这一支呢?他的孙子叫拓跋猗(yi)卢,曾多次协助并州刺史刘琨攻打汉赵刘渊、刘聪和刘曜,屡战屡胜。所以在晋愍帝建兴三年,被晋朝封为代王,据有代郡(河北省蔚县代王城),是为北魏的发源地。

拓跋猗卢

有人将拓跋氏视为汉将李陵之后,说匈奴有女名拓跋氏,嫁给了李陵,其后代有许多,其中之一便是拓跋鲜卑的祖先索头鲜卑。实际上,或许这是北魏编史者崔浩故意为之,原因也许是为了抬高汉人地位,也许是为了满足北魏融汉的虚荣心,不得而知,总之,崔浩后来因史获罪而被杀,这在将来的文章中也会提到。

那么乞伏鲜卑呢?

乞伏鲜卑应该也是在檀石槐死后,一部分鲜卑向南迁徙至大阴山而来,最后到达陇西,即陇山之西。陇山即今六盘山南段。

至于为何叫乞伏,当然也是传说了。传此族鲜卑在迁移路上,遇一大虫挡路,貌似神龟,于是杀马祭祀,说道你如果是善神,立马让路,如果是恶神,立马封路。

说完,大虫不见了,只有一个小孩在路中央,于是,这个小孩被族中一无儿老头收养,得名纥(he)干,意为“依靠”,老来有依靠之意。

这小孩神勇无比,后来成为此族首领,被尊称为乞伏可汗托铎莫何。

托铎的意思是非人非神,莫何的意思是勇健者。

此部就被成为乞伏部。

乞伏部在西秦时所建炳灵寺

乞伏部后来在385年建立西秦。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比武争罪,法场成亲”秋蝉和李陵轰轰烈烈的爱过,却最终错过

    历史人物编辑:遨游在历史标签:李陵

    有些角色刁蛮任性起来非常惹人厌,但是刘怡君曾经饰演过两次“野蛮女友”却成了观众眼中的白月光。一个是《少年包青天》中的“庞飞燕”,还有一个就是《大汉天子》中的“秋蝉”!秋蝉和念奴娇从小情同姐妹,念奴娇的父亲原是一位将军,被厌次侯冤枉谋反结果落了个满门抄斩,两人藏身歌舞坊伺机刺杀厌次侯父子,为父报仇。美

  • 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他说了7个字,汉武帝霸气回应:砍了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陵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执政期间,对一直骚扰汉边疆的匈奴采取了武力打压的政策,结果在这场“虽远必诛”的僵持战中,通过卫青、霍去病两大将领的带领,把匈奴赶到边远之地去了。汉武帝晚年,起用了新的人才——李广利。和卫青、霍去病一样,李广利也属于“外戚军人”,他的妹妹李夫人不但长的美,而且舞跳的也好,

  • 李陵以五千步兵斩五万骑兵,真投降匈奴?俄罗斯考古揭开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李陵

    李陵以五千步兵斩五万骑兵,以少胜多,他真的投降匈奴了吗?俄罗斯考古发现揭开秘密!纵观我国历史,军事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项羽的巨鹿之战,诸侯联军作壁上观,项羽五万胜四十万秦军;官渡之战,曹操2万胜袁绍11万雄兵;以2万农民军打败42万正规军的刘秀昆阳之战;此外,还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都是军事战

  • 李陵蓉:晋朝传奇的“黑人”太皇太后,奇丑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李陵

    黑人我们都知道在非洲一带,和中国的黄种人还是有区别的,而他们会漂洋过海来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并且会和这里的人有悲有乐。比如在唐朝的时候,我们都清楚最繁华的地带就是长安城内,而那里街上人很多很热闹,黑人曾经出现在此,他们大多数都来自印尼偏远的热带地区,这种新奇的皮肤颜色引来了唐朝人的好奇心,怎么个好奇呢

  • 李陵终身不回汉朝,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

    历史人物编辑:读书小闻标签:李陵

    李陵终身不回汉朝,既然汉武帝死后汉使希望他回也没有回来,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司马迁崇尚的李陵是诈降匈奴,择机返回汉朝的李陵,至于汉武帝诛杀李陵家属,坐实李陵反叛名声,最终导致李陵终身不回汉朝,实非司马迁所能预料。李陵投降匈奴大节有亏,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他问心无愧!回归汉朝或许可以恢复名誉,但也可

  • 刘邦、李陵、李广、卫青-从西汉四人,看大汉与匈奴的强弱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李陵

    文丨历史时刻录图丨来源于网络西汉与匈奴01导言刘邦、李陵、李广、卫青,四人看似毫无关系,但是当在他们四人当中穿一条线——匈奴,则一切不再相同。匈奴与西汉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对老冤家。草原文明的“侵略性”与农耕文明的“防御性”使两者注定要成为宿命之敌。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双方“相爱相杀”百余年,最

  • 司马迁为李陵说公道话受到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记》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李陵

    公元前99年,太史令司马迁在李陵战败后,和汉武帝说了李陵的军功,汉武帝大怒,认为他替李陵开脱,把司马迁交给大理寺问罪,司马迁因为家境贫寒,钱财不足以赎身,亲朋好友也没有帮他的,于是最终被判罚了宫刑,司马迁深受父亲的嘱托,最终写完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的遭遇,绕不开一个人

  • 害司马迁挨刀子的李陵,究竟算不算是“贰臣”?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李陵

    乾隆三十四年,这是个动荡的时期,此时正处于那场空前绝后的“文字狱”之中,吹毛求疵的乾隆皇帝无意之中发现,在钱谦益的诸多文集中发现有“诋毁”、“诽谤”满清的措辞,他大发雷霆。由于钱谦益是明清交替之时明朝归降的旧臣,因此,乾隆皇帝联想到诸多其他的降臣,就萌发了编撰《贰臣传》的念头。后来,为了维护大清的统

  • 李陵投降匈奴,终生不回汉朝,司马迁为何“偏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背叛”汉朝投降匈奴,不是司马迁推崇,而是“偏爱”这类悲壮的人物。李陵年轻时也颇受汉武帝赏识,他曾经穿越匈奴腹地两千多里,侦察绘制地图,驻扎在边塞酒泉、张掖等地,教授士兵箭术提高汉军战斗力。李陵的悲剧始于公元前99年,这年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塞,目标是天山附近的匈奴右贤王。同时,汉武帝

  • 据说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汉朝名将李陵,这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李陵

    吉尔吉斯人是一个跨境居住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其余分布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斯坦等地。当然,在我国境内也有,但我们习惯用柯尔克孜族来称呼。吉尔吉斯人的起源现在还搞不清楚,主流思想认为,他们的先民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在中国古书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