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他说了7个字,汉武帝霸气回应:砍了

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他说了7个字,汉武帝霸气回应:砍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墨文历史 访问量:862 更新时间:2023/12/9 6:01:15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执政期间,对一直骚扰汉边疆的匈奴采取了武力打压的政策,结果在这场“虽远必诛”的僵持战中,通过卫青霍去病两大将领的带领,把匈奴赶到边远之地去了。

汉武帝晚年,起用了新的人才——李广利。和卫青、霍去病一样,李广利也属于“外戚军人”,他的妹妹李夫人不但长的美,而且舞跳的也好,深受汉武帝的宠爱。也正是依靠这样的“裙带关系”,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李广利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随后,汉武帝以“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西域的大宛有功,封他为海西侯,并赐食邑八千户。

相对于李广利一夜之间的发迹,一个叫李陵的小将也跃跃欲试。

李陵是谁呢?他就是 “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两个儿子,小儿子李敢被霍去病暗箭射死,没有留下一儿半子。大儿子李当户因病早死,却留下了遗腹子李陵。

汉武帝为了试探他的真识才能,命他带领八百骑兵去匈奴“侦探”。李陵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深入匈奴境地两千里,虽然没有和匈奴士兵面对面的交战,但却带回了沿途的“地图”,这让汉武帝很高兴,于是封他做了“骑都尉”,让他带领五千精兵,在酒泉、张掖一带教射练兵,以防匈奴入侵。

也正是因为这样,“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大宛一年后,汉武帝派李陵率兵做后援支持,以做到万无一失。结果行军到边塞时,李陵才得到消息说李广利已经回国了,他便只带领五百铁骑去沙漠迎接他们,随后继续留守边疆一带。

公元一O一年,眼看议和不成的汉武帝派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关,向匈奴“复仇”。为了让李广利稳收胜果,又派李陵一项超级任务——“将辎重”,“辎”就是载衣物的车,“重”就是载武器装备,意思就是搞后勤支持任务。

李陵和他的祖父一样,自认为自己是将帅之才,并且在边疆也摩拳擦拳了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得到一展才干的机会。好不容易要对匈奴作战了,汉武帝居然让他搞后勤工作,他当然不愿意了。

再说李广利在征伐大宛的“平庸”表现也很让他不满,他认为凭自己的才能一定能比李广利做得更好,于是他公然向汉武帝上书,请求带五千步兵单独出征匈奴。

对此,汉武帝觉得李陵不服从命令,很不高兴,就说:“你这次出征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啊。可惜我这里却没有多余的骑兵调派给你啊。”

李陵却拍着胸脯说:“臣用不着骑兵,只要这五千步兵就可以直捣匈奴单于的王庭了。”

汉武帝觉得他很有气魄,就答应了他。同时,还派“路弩都尉”路博德带兵做他的后勤保障接应等工作。

路博德是个老将,曾经在平定南越中立下过汗马功劳,此时自然不甘心给李陵这个后辈当后应,于是便上书给汉武帝,说现在正值秋高气爽,匈奴兵强马壮时,不太适合用兵,不如等到明天再说。

多疑的汉武帝很生气,认为是李陵后悔了才要路博德写的上书,于是当机立断,命李陵和路博德立即带兵出征。

李陵早已磨刀霍霍,接到命令从率自己训练的五千精兵出发了,开始很顺利,一连向北行了一个月,畅通无阻,到浚稽山后,李陵把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画成了地图,并派部下陈步乐向汉武帝报告。

汉武帝很高兴,就封陈步乐为郎官。但很快,就传来了坏消息。

原来李陵的部队在随后的深入过程过,遇到了匈奴的大部队,结果被包围了,苦战到最后一支弓箭都用完了,在苦等不见后援的情况下,李陵长叹一声,说了7个字:“我没脸见天子了。”丢掉手中的剑,举起了双手,跪拜在匈奴单于面前。

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汉武帝很愤怒,就责问早先被李陵派遣回宫报喜的陈步乐,陈步乐刚升为郎中,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听说汉武帝要找他“训话”,吓得自杀了。

陈步乐自杀后,汉武帝把所有的怒火都指向了兵败投降的李陵,派人把李陵的家给抄了,把他的家人和族人全部抓起来杀了。

李陵听说被灭族了,心死了的他从此换上了匈奴的衣服,学习说匈奴的语言,和匈奴妻子相敬如宾,死心塌地做一个胡人。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李陵以五千步兵斩五万骑兵,真投降匈奴?俄罗斯考古揭开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李陵

    李陵以五千步兵斩五万骑兵,以少胜多,他真的投降匈奴了吗?俄罗斯考古发现揭开秘密!纵观我国历史,军事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项羽的巨鹿之战,诸侯联军作壁上观,项羽五万胜四十万秦军;官渡之战,曹操2万胜袁绍11万雄兵;以2万农民军打败42万正规军的刘秀昆阳之战;此外,还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都是军事战

  • 李陵蓉:晋朝传奇的“黑人”太皇太后,奇丑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李陵

    黑人我们都知道在非洲一带,和中国的黄种人还是有区别的,而他们会漂洋过海来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并且会和这里的人有悲有乐。比如在唐朝的时候,我们都清楚最繁华的地带就是长安城内,而那里街上人很多很热闹,黑人曾经出现在此,他们大多数都来自印尼偏远的热带地区,这种新奇的皮肤颜色引来了唐朝人的好奇心,怎么个好奇呢

  • 李陵终身不回汉朝,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

    历史人物编辑:读书小闻标签:李陵

    李陵终身不回汉朝,既然汉武帝死后汉使希望他回也没有回来,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司马迁崇尚的李陵是诈降匈奴,择机返回汉朝的李陵,至于汉武帝诛杀李陵家属,坐实李陵反叛名声,最终导致李陵终身不回汉朝,实非司马迁所能预料。李陵投降匈奴大节有亏,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他问心无愧!回归汉朝或许可以恢复名誉,但也可

  • 刘邦、李陵、李广、卫青-从西汉四人,看大汉与匈奴的强弱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李陵

    文丨历史时刻录图丨来源于网络西汉与匈奴01导言刘邦、李陵、李广、卫青,四人看似毫无关系,但是当在他们四人当中穿一条线——匈奴,则一切不再相同。匈奴与西汉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对老冤家。草原文明的“侵略性”与农耕文明的“防御性”使两者注定要成为宿命之敌。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双方“相爱相杀”百余年,最

  • 司马迁为李陵说公道话受到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记》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李陵

    公元前99年,太史令司马迁在李陵战败后,和汉武帝说了李陵的军功,汉武帝大怒,认为他替李陵开脱,把司马迁交给大理寺问罪,司马迁因为家境贫寒,钱财不足以赎身,亲朋好友也没有帮他的,于是最终被判罚了宫刑,司马迁深受父亲的嘱托,最终写完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的遭遇,绕不开一个人

  • 害司马迁挨刀子的李陵,究竟算不算是“贰臣”?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李陵

    乾隆三十四年,这是个动荡的时期,此时正处于那场空前绝后的“文字狱”之中,吹毛求疵的乾隆皇帝无意之中发现,在钱谦益的诸多文集中发现有“诋毁”、“诽谤”满清的措辞,他大发雷霆。由于钱谦益是明清交替之时明朝归降的旧臣,因此,乾隆皇帝联想到诸多其他的降臣,就萌发了编撰《贰臣传》的念头。后来,为了维护大清的统

  • 李陵投降匈奴,终生不回汉朝,司马迁为何“偏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背叛”汉朝投降匈奴,不是司马迁推崇,而是“偏爱”这类悲壮的人物。李陵年轻时也颇受汉武帝赏识,他曾经穿越匈奴腹地两千多里,侦察绘制地图,驻扎在边塞酒泉、张掖等地,教授士兵箭术提高汉军战斗力。李陵的悲剧始于公元前99年,这年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出塞,目标是天山附近的匈奴右贤王。同时,汉武帝

  • 据说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汉朝名将李陵,这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李陵

    吉尔吉斯人是一个跨境居住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其余分布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斯坦等地。当然,在我国境内也有,但我们习惯用柯尔克孜族来称呼。吉尔吉斯人的起源现在还搞不清楚,主流思想认为,他们的先民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在中国古书中记

  • 西汉名将李陵:一生被低估,带领五千步兵杀敌过万

    历史人物编辑:饲养员标签:李陵

    汉武帝在位的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要李陵为李广利护送行李,李广利是汉朝的将军,他在酒泉攻击匈奴的右贤王。李陵婉言谢绝,要求以五千精兵独战匈奴。武帝欣赏李陵的勇气,答应了他。然而,当李陵到君极山时,却遇到了孤军奋战的匈奴士兵。当路博德没有帮助李陵的时候,匈奴的士兵聚集得越来越多。粮食用尽后,李

  • 此人为保李陵仗义执言被处宫刑,励精图治成一代文豪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李陵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珠玑,撰写了名扬千古的《史记》。就是如此才华横溢的人,却被汉武帝处以了宫刑。汉武帝也算一位明君,他为何如此不爱惜人才?历史的问题,应当回到历史中回答。汉武帝麾下有一员爱将,名叫李陵。在一次出兵征伐匈奴时,汉武帝命李陵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