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要杀掉孔融?

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要杀掉孔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小康 访问量:2712 更新时间:2024/4/12 8:38:59

提到孔融的名字,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我们立马就会想起两个字:让梨。除此以外,可能还有一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白面书生形象。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可以从《世说新语笺疏》中找到。这里就讲讲另一件奇事吧。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到了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孔融登门拜访,门人看他是个小孩不让他进去。他就对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放他进去。李膺问他:“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师生情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后来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孔融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但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没有什么成绩。孔融说话的风格一向犀利耿直,这为他埋下了祸根。建安九年,曹操打败袁绍,攻下了邺城并屠杀邺城居民,曹操的儿子曹丕,见袁绍儿媳妇甄姬长得漂亮,就私下娶了她为妻。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什么典故。孔融答说:“丞相拿现在的事情对比一下就能明白” 曹操听了心里很不痛快。

后来曹操北征乌桓,孔融又讥讽他说:“大将军远征,那么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起讨伐啊!”曹操提倡节俭,上表请禁酒并发布了禁酒令,但孔融的理想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禁酒就是跟他的愿景相违背,所以他还是常常不管不顾的大摆宴席请人喝酒。

孔融看到曹操奸雄本色渐渐显露,所以说话更加偏激。他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都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分封诸侯。当时曹操想要自封魏公,于是对孔融的猜忌更加严重。但是因为孔融名满天下,宾客众多,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一直想要除掉这个隐患。郗虑揣摩到了曹操的想法,以蔑视国法为弹劾孔融。曹操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于是指使祭酒路粹奏孔融以“欲图不轨”、“诽谤朝廷”等罪名处死,并株连全家。

孔融死后,孔融的儿子说道,“岂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果然,曹操下定决心斩草除根,孔融的两个儿子也没能逃过被杀。而这句话也流传至今成了经典名句,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整体受难,其中的个体也没有办法独自保全。

孔融的一生正印证了《陆游家训》里的一句话:“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建安七子之首是王粲,还是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孔融

    首先,王粲绝对不是建安七子之首,笔者也不知道这个评价是从何而来。历史上的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史书原文出自魏文帝曹丕所著《典论》。《典论》: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幹、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

  • 孔融从被人夸赞到遭人唾弃,一生荣辱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孔融

    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四岁让梨,名扬天下,晚年却发表言论‘父母不算亲人,子女不必报恩’,后在家喝酒招来灭门祸事。孔融,鲁国人,从小聪明好学,谦卑礼让,也是“圣人”孔子的世孙。《三字经》中也有赞扬他的“融四岁,能让梨”,没想到十岁时,却显现出惊人的言行。十岁那年,孔融与父亲一同来到洛阳,听闻太守李元礼是

  • 孔融被曹操杀死后为什么还有衍圣公家族传世?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孔融

    在三国时代,曹操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后来,北方割据,曹操通过秩序武力战争逐渐地统一了北方,而他的父亲却再回到他都城的时候,意外的被孔融手下杀死。曹操因为孔融的不正当行为以及反抗朝廷统治,最后将它除以诛杀三族的极型,可孔融的三族都已经没了,为什么到后世的朝代还是有人供奉衍圣公的传人了。曹操为了维护

  • 曹操杀孔融,为何选择在赤壁之战前?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孔融

    孔融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孔融就天下知名,是有名的神童。长大后孔融名声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士人的领袖,孔融心怀汉室,始终把自己当作汉朝官员,所以和曹操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杀死孔融,七月曹操挥师南征刘表,曹操

  • 一代名士孔融的尴尬:《三国志》不能为之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孔融

    孔融,字文举,孔子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很聪明,被视为“神童”。才大气粗的孔融。16岁时,为掩护受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死,被视为“义士”。于是,孔融便名满天下,世人皆知,与边让同为“后进冠盖”。38岁时,做了北海相。后来,他被曹操请到许昌,当了主管工程的将作大臣。孔融才气大、名气大,胆识自然也不

  • 曹操求贤若渴,为何还是杀掉了才华横溢的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孔融

    曹操重视人才,甚至到了只看才华不看人品的地步。孔融才华横溢,幼年那一出让梨更是让他流芳百世。曹操,东汉末年人尽皆知的大枭雄,擅长军事、文学、书法和政治。位极人臣的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而先后多次颁布他亲自写的《求贤令》。他在《短歌行》里的那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达求

  • 孔融4岁让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背后的原因细思极恐

    历史人物编辑:玖瑾教育标签:孔融

    之前51君听过一个小测试,说世界上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酗酒,母亲患有多种疾病,母亲一共生了10个孩子只活下来3个,这3个孩子还有的聋有的哑;另一个孩子从小就很听话,学习认真,对人很有礼貌,十分孝顺父母,还喜欢拉小提琴。这两个孩子如果你只能选一个生下来,你会选哪一个?在测试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子,孔融9岁儿子讲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战士仅剩数百人,但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东。“孔融守北海,文教丽而罕于理。”提到孔融,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一故事在教育过程中被广为传颂。而不止现代,在汉代孔融也是比较有名的人,为人正直,但因为触犯曹操而被杀害。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子,孔融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孔融

    秋瑾在《对酒》中有一句诗讲:“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是一位伟大的近代的民族革命烈士,她是一名生活在封建社会,却具有进步的女权思想的革命志士。她是中国第一位引起全国上下激烈响应的女革命者,她一直为女权的扩散奋斗,为解放封建社会女性的卑微处境而奔波。她认为民族大义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面

  • 孔融被曹操处死前曾为女儿求情,他女儿说了八个字,孔融便认命了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孔融

    孔融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人物,他是孔子的后代,从小就非常懂事,在四岁的时候,全家人吃梨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但是真正让孔融出名的事件并不是“孔融让梨”而是因为他艺高人胆大。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悲伤过度,需要有人扶才起得来,被很多人称为大孝子,他的内心对汉朝是极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