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别人指出孔融的缺点?

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别人指出孔融的缺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忠娱评人 访问量:4197 更新时间:2024/4/12 8:39:02

为什么说到孔融的问题会引起很多人士的强烈反对

孔融是三国时期的名士,当然名气很大,但是每每与曹操唱反调,后来被曹操给杀掉了。他的很多故事在历史资料里都有记载的。这些年,有很多人直言不讳地指出孔融的缺点与不足。但是,这些无疑引发了孔融家乡人的不满。认为是给孔融抹黑了。当然还与其他的群体,也表达了极其强烈的不满。更有甚者,还有对说孔融不是的人进行了人身攻击。诸如此类,我想,这样的群体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应该是有以下三种原因吧。如果说的不对,请大家批评,也希望仅仅是批评。

第一、出于对孔子的感情。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世孙。中国人尊孔子为圣人,自然爱屋及乌,对孔融的喜爱也是油然而生。特别是他最后被曹操所杀,更是充满了同情。当然容不得别人对孔融说三道四。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第二、受孔融让梨故事的影响。在中国。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对孔融是“知书达理”的印象。也有很多人小的时候就把孔融作为偶像来对待的,对于有些人对孔融的说三道四,自然是诸多的不满,若有过激者,做出过格的行为来,也是在所难免。

第三、确实,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孔融。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孔融让梨的故事,或者《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以上信息来源对孔融的描写都是正面的,这就容易给大家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来。特别是《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孔融的章节,让人惋惜不已,也对曹操滥杀无辜的行为痛恨不已。可惜,《三国演义》的孔融与历史上真实的孔融相差太大了。历史上的孔融文章学识是没有问题的,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的他有跻身顶流社会的实力,但是也仅仅在这个方面。他为官为将,远不及格。识人用人均没不得其法,而且,情商堪忧。并且常出悖论,特别是对父母之恩的论点,实在是背经叛道。(孔融认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我也知道,现代人很多认同孔融的父母无恩论的观点。说实在的,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这样的言论足以被杀的。况且,认同这种观点的现代人也不是多数。

当然,作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文学功力是超越常人的。在这里,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他的《临终诗》吧: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在临死之前,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写的这首诗,其实是一首自省诗。头一句就下了言多必失的定论。不过,我敢断言,即使让他重新开始,以他的个人秉性,仍然很难改正这个缺点。

品三国故事,学古人智慧,我是山高人为峰,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每天成长一点点。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要杀掉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孔融

    提到孔融的名字,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我们立马就会想起两个字:让梨。除此以外,可能还有一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白面书生形象。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可以从《世说新语笺疏》中找到。这里就讲讲另一件奇事吧。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到了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孔融登门拜访,门人看他是个小孩不让他进去。他

  • 建安七子之首是王粲,还是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孔融

    首先,王粲绝对不是建安七子之首,笔者也不知道这个评价是从何而来。历史上的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史书原文出自魏文帝曹丕所著《典论》。《典论》: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幹、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

  • 孔融从被人夸赞到遭人唾弃,一生荣辱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孔融

    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四岁让梨,名扬天下,晚年却发表言论‘父母不算亲人,子女不必报恩’,后在家喝酒招来灭门祸事。孔融,鲁国人,从小聪明好学,谦卑礼让,也是“圣人”孔子的世孙。《三字经》中也有赞扬他的“融四岁,能让梨”,没想到十岁时,却显现出惊人的言行。十岁那年,孔融与父亲一同来到洛阳,听闻太守李元礼是

  • 孔融被曹操杀死后为什么还有衍圣公家族传世?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孔融

    在三国时代,曹操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后来,北方割据,曹操通过秩序武力战争逐渐地统一了北方,而他的父亲却再回到他都城的时候,意外的被孔融手下杀死。曹操因为孔融的不正当行为以及反抗朝廷统治,最后将它除以诛杀三族的极型,可孔融的三族都已经没了,为什么到后世的朝代还是有人供奉衍圣公的传人了。曹操为了维护

  • 曹操杀孔融,为何选择在赤壁之战前?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孔融

    孔融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孔融就天下知名,是有名的神童。长大后孔融名声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士人的领袖,孔融心怀汉室,始终把自己当作汉朝官员,所以和曹操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杀死孔融,七月曹操挥师南征刘表,曹操

  • 一代名士孔融的尴尬:《三国志》不能为之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孔融

    孔融,字文举,孔子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很聪明,被视为“神童”。才大气粗的孔融。16岁时,为掩护受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死,被视为“义士”。于是,孔融便名满天下,世人皆知,与边让同为“后进冠盖”。38岁时,做了北海相。后来,他被曹操请到许昌,当了主管工程的将作大臣。孔融才气大、名气大,胆识自然也不

  • 曹操求贤若渴,为何还是杀掉了才华横溢的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孔融

    曹操重视人才,甚至到了只看才华不看人品的地步。孔融才华横溢,幼年那一出让梨更是让他流芳百世。曹操,东汉末年人尽皆知的大枭雄,擅长军事、文学、书法和政治。位极人臣的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而先后多次颁布他亲自写的《求贤令》。他在《短歌行》里的那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达求

  • 孔融4岁让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背后的原因细思极恐

    历史人物编辑:玖瑾教育标签:孔融

    之前51君听过一个小测试,说世界上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酗酒,母亲患有多种疾病,母亲一共生了10个孩子只活下来3个,这3个孩子还有的聋有的哑;另一个孩子从小就很听话,学习认真,对人很有礼貌,十分孝顺父母,还喜欢拉小提琴。这两个孩子如果你只能选一个生下来,你会选哪一个?在测试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子,孔融9岁儿子讲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战士仅剩数百人,但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东。“孔融守北海,文教丽而罕于理。”提到孔融,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一故事在教育过程中被广为传颂。而不止现代,在汉代孔融也是比较有名的人,为人正直,但因为触犯曹操而被杀害。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子,孔融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孔融

    秋瑾在《对酒》中有一句诗讲:“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是一位伟大的近代的民族革命烈士,她是一名生活在封建社会,却具有进步的女权思想的革命志士。她是中国第一位引起全国上下激烈响应的女革命者,她一直为女权的扩散奋斗,为解放封建社会女性的卑微处境而奔波。她认为民族大义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