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杀孔融,为何选择在赤壁之战前?

曹操杀孔融,为何选择在赤壁之战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袁军 访问量:1788 更新时间:2024/4/12 8:38:42

孔融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孔融就天下知名,是有名的神童。长大后孔融名声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士人的领袖,孔融心怀汉室,始终把自己当作汉朝官员,所以和曹操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杀死孔融,七月曹操挥师南征刘表,曹操为何选择在赤壁之战前杀孔融呢?

孔融天资聪颖,年少知名天下。当时李膺是天下士人领袖,士人都以受到李膺接见为荣。李膺不胜其烦,给门房下令不是至亲好友,来人造访不得通报。有一次孔融想一睹李膺风采,门房不让他进门,孔融说和李膺是亲戚。进去后李膺问孔融,我们俩人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说:“老子和孔子同德比义,互为师友,我们俩不是世代相交吗”。当时在座的宾客都说孔融是神童,有个人说了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结果孔融马上回怼:“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李膺大笑称赞孔融,长大了必定为国家栋梁。

长大后孔融刚直不阿,面对董卓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国相。当时有个幕僚建议孔融在袁绍和曹操之间选择一个靠山,孔融一心匡扶汉室,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于是杀了这个幕僚。黄巾军攻城,箭头都射到了公堂,孔融依然端坐读经书。孔融的所作所为使孔融获得很大名声,世家大族和名士都视孔融为领袖。

但是孔融这个人志大才疏,既无行政干才,也不会打仗。当了两年北海相,在兵慌马乱中被动挨打。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谭进攻北海,孔融战败,逃到山东,妻子儿女都当了俘虏。这时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需要借助孔融的名声招揽人才,曹操征辟孔融为将作大匠,后迁少府。孔融也打算借助曹操之力削平群雄,兴复汉室。两人一度有过良好的合作,孔融才气高,为建安七子之一,曾在一些文章和诗歌中赞颂过曹操。

随着曹操实力的增强,篡汉意图日益明显,孔融和曹操的矛盾也开始越来越大。孔融无兵无权,就用语言讽刺挖苦曹操,发泄胸中的不平。祢衡就是孔融推荐给曹操的,《三国演义》中经典的祢衡裸衣骂曹操就是这个背景。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把袁熙的妻子嫁给甄氏,孔融给曹操写了封信“祝贺”,信中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解,因为历史上妲己被杀了,曹操以为孔融博学,就问孔融典故出自何书,结果孔融回答:“用今天的事情去揣度古人,想来应该如此。”曹操平白被孔融戏弄了一番,自然心中怨恨不已。

因为战乱,缺粮食,曹操下令禁酒,孔融一再反对,多次讥讽曹操。曹操封武平侯,武平属陈郡,离许都(汉献帝所在)三百里。孔融上表反对,主张“千里之内,不以封建诸侯”。孔融的所作所为不过都是为了限制曹操势力的膨胀,如此一来那些心怀汉室的官员、士大夫,明里暗中都以孔融为领袖。曹操彻底平定北方后,准备南征,孔融却在孙权使者面前诽谤曹操,要曹操修文德以使南人归服。此时曹操为了扫平南征的障碍,忍无可忍,罗列罪名将孔融处死,并且株连全家。

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之战前杀孔融,就是是为了安定后方,震慑残余的心怀汉室的人不要轻举妄动。孔融至孝,忠于汉室,反对曹操谋篡。而曹操杀孔融,偏以不忠不孝的罪名加给孔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杀鸡儆猴,给拥汉派势力以沉重打击。彻底解除南征的后顾之忧,曹操杀孔融并没有激起事变,表明曹操已经牢牢控制了朝廷和当时的舆论,他可以放心地挥师南下了!

参考:《三国志》、《后汉书·孔融传》

附记:孔融被治罪之后,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孩7岁,男孩9岁。来抓这两个孩子时,两个孩子正在下棋,端坐不动。别人问:“父亲被抓了,为何不动?”女孩答道:“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曹操知道了,于是下令斩草除根。两个小孩临刑,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人们看了,无不为之叹息!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士孔融的尴尬:《三国志》不能为之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孔融

    孔融,字文举,孔子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很聪明,被视为“神童”。才大气粗的孔融。16岁时,为掩护受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死,被视为“义士”。于是,孔融便名满天下,世人皆知,与边让同为“后进冠盖”。38岁时,做了北海相。后来,他被曹操请到许昌,当了主管工程的将作大臣。孔融才气大、名气大,胆识自然也不

  • 曹操求贤若渴,为何还是杀掉了才华横溢的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孔融

    曹操重视人才,甚至到了只看才华不看人品的地步。孔融才华横溢,幼年那一出让梨更是让他流芳百世。曹操,东汉末年人尽皆知的大枭雄,擅长军事、文学、书法和政治。位极人臣的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而先后多次颁布他亲自写的《求贤令》。他在《短歌行》里的那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达求

  • 孔融4岁让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背后的原因细思极恐

    历史人物编辑:玖瑾教育标签:孔融

    之前51君听过一个小测试,说世界上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酗酒,母亲患有多种疾病,母亲一共生了10个孩子只活下来3个,这3个孩子还有的聋有的哑;另一个孩子从小就很听话,学习认真,对人很有礼貌,十分孝顺父母,还喜欢拉小提琴。这两个孩子如果你只能选一个生下来,你会选哪一个?在测试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子,孔融9岁儿子讲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战士仅剩数百人,但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东。“孔融守北海,文教丽而罕于理。”提到孔融,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一故事在教育过程中被广为传颂。而不止现代,在汉代孔融也是比较有名的人,为人正直,但因为触犯曹操而被杀害。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他儿子,孔融9岁儿子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孔融

    秋瑾在《对酒》中有一句诗讲:“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是一位伟大的近代的民族革命烈士,她是一名生活在封建社会,却具有进步的女权思想的革命志士。她是中国第一位引起全国上下激烈响应的女革命者,她一直为女权的扩散奋斗,为解放封建社会女性的卑微处境而奔波。她认为民族大义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面

  • 孔融被曹操处死前曾为女儿求情,他女儿说了八个字,孔融便认命了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孔融

    孔融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人物,他是孔子的后代,从小就非常懂事,在四岁的时候,全家人吃梨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但是真正让孔融出名的事件并不是“孔融让梨”而是因为他艺高人胆大。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悲伤过度,需要有人扶才起得来,被很多人称为大孝子,他的内心对汉朝是极其忠

  • 孔融被满门抄斩,央求曹操放过儿子,九岁儿子道出八个字流传到今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孔融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孔融从前有个四岁的小孩,一天他的父亲带了一些梨回家,让自己的孩子们挑选,就让这个四岁的小孩先挑选,结果他拿了里面最小的梨出来,后来他的父亲就问,那么多的梨,还让你先挑,为什么挑里面最小的梨呢?当时那个小孩回答,因为我最小所以我要吃最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给自己的哥哥和父亲们吃

  • 孔融,终究是用生命让了“梨”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孔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先点击一下“关注”吧!这样既方便您讨论及分享,又可以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支持!“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可你知道吗?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最后竟是因为“不孝”而掉了脑袋。►天才少年横空出世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山东曲阜人,一出生

  • 孔融4岁让梨,从小孝顺,最终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沧桑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先祖留下来的美德。13岁那年,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伤不已,都不能自己站起来,还是别人扶了一把才起来。因此,邻居们都说孔融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天生好学,博览群书,还重情重义。一次,名士张俭被中常侍侯揽解恨,悄悄派人去捉拿他

  • 4岁孔融能让梨,儿子9岁被杀时说的9个字,竟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孔融

    儿童的世界是欢乐的,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总是善恶分别,色彩艳丽,但真的长大后,你会发现,真实的世界并没有更坏,而是更复杂了。小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有坏人的,长大后我们明白,确实如此,但坏人的标准却变得复杂起来。老师不会告诉你,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是个酷吏,老师也不会说儿时凿壁偷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