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张良何德何能,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上的张良何德何能,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原始人侃历史 访问量:481 更新时间:2024/1/21 16:07:00

刺秦失败还能全能而退;圯桥进履的谦卑柔和;攻打秦军以及封雍齿时对人性的揣摩;鸿门宴上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受刘邦重金赏赐而转赠给项伯疏通人际关系的淡泊名利。

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劝动了樊哙没劝动的刘邦;为刘邦请求加封汉中,烧毁栈道以示不复东出的以退为进,挑拨项羽去攻打齐地田荣,为蜀地的刘邦争取休养发展的机会;利用英布、彭越、田荣对项羽有嫌隙,使之成为己方的军事力量。

阻止刘邦复立六国后人,并以箸为筹指出了危害的七不可,气得刘邦赶忙吐出口中的饭菜,破口大骂出主意的郦食其是竖儒;韩信攻下齐地并向刘邦请使为代理齐王,让苦苦等待韩信救援的刘邦先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又破口大骂,张良暗地踩了刘邦一脚,刘邦心领神会,改口说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哪能做假齐王,虚扶韩信做了真齐王。

刘邦分封群臣的时候,让张良自选富饶的齐地三万户作为食邑,而萧何和曹参也不过次次加封而来的万户左右,张良婉言谢绝了,只要了个贫困的留地,说那是他和刘邦初遇的地方;晚年辟谷修仙远离朝政,无奈被吕后为保太子所扰,不抛头露面的为吕后出主意,请出商山四皓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位;深知狡兔死,良狗烹、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

被刘邦称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汉初三杰唯一得了善终的,不由得想起了协助勾践灭吴复越的范蠡,但愿是和西施隐匿于世外桃源安享晚年吧。

刘邦是个没规没矩、出口成脏的痞子,吕后是个心狠手辣、心胸狭窄的小女人,他们都对张良很尊敬,刘邦对张良不直呼其名,而是一口一个子房,叫的可亲切了,吕后也在张良辟谷修仙时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何苦为难自己”而劝张良进食。太史公说张良:

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筴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我想他大概是个出身于名门世家,师从黄石公,深得道家思想所受,多情多义、谦逊低调、临危自若、足智多谋、外柔内刚、淡泊名利、长相俊美、志向远大、超凡脱俗的谦谦君子吧,无愧于谋圣这个称号。后世的荀彧、刘基被曹操、朱元璋比作他们的子房,南北朝的张宾和崔浩也自比子房。李白、苏轼、王安石、李商隐等人为他吟诗作文。

武庙里以姜太公为主祭,张良为配享。张作霖将他的儿子取名为学良,字汉卿,大概是希望张学良能像姜子牙兴周八百年,张子房旺汉四百年那样,复兴当时的民国吧,可惜因为错误的作为,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人,背了个卖国贼的骂名,虽有后来的西安事变补过,对国家命运来说影响重大,但对他个人来说却也是亡羊补牢了,功终究抵不了过。

扯远了,张良作为笔者最仰慕,也是了解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一句话概括就是“留得逍遥于当世,传承美名于千秋”吧。

标签: 张良

更多文章

  • 兔死狗烹,汉太祖刘邦登基杀功臣,独独少了张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张良

    汉高祖刘邦以屠杀功臣而闻名,当然不是说,汉高祖的功臣都被他杀了。事实上,汉高祖十分倚重自己的功臣。西汉前期的功臣集团,成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刘邦身后,多亏了他的那些功臣才挽救了大汉王朝的危局。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曾组织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向项羽求和保存实力,并

  • 张良究竟是韩国贵族,还是王族?他为何不姓韩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良

    忽然想起《水浒传》里的一段情节: 武松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 酒保已经说了主人姓蒋,武松又问为什么不姓李?这话儿一出口,那妇人和酒保顿

  • 张良到底有多聪明?张良的一个智慧竟然让家族辉煌了20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张良

    张良可是汉朝的开国元勋,汉高祖刘邦手下的第一谋臣。他与萧何、韩信一起,被刘邦钦定为“汉初三杰”。即使是在后世,善于谋划的人,也都被比喻为“吾之子房”,诸如曹操赞荀彧,朱元璋赞刘伯温。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张良的聪明才智是举世公认的。张良出身于战国时期的韩国贵族之家,其父亲、祖父均为韩国相国,深受器

  • 刘邦登基后杀尽开国功臣,为何独留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张良

    刘邦开创了大汉朝,除了自己本身实力过硬更多的是周围有一群人才,文能献策,武能打仗,但是在汉朝渐渐稳定的时候刘邦却对以前的开国功臣们动起了手,韩信,英布等名士都死于他手中,但是有一位却安然活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张良。张良和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其他功臣,比如韩信,自持功高对刘邦常常有无礼之言,要知道在古代那

  • 论功行赏,为什么刘邦只给张良“留侯”。张良满意这个封赏吗?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给予标签:张良

    毫无疑问,张良不仅仅对这个封号无比满意,甚至还认为这个封号就好,不然就过分了。我们来看《史记-留侯世家》里面,有关刘邦给张良封赏的记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 刘邦为什么会对张良言听计从,张良何德何能?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良

    《周易》里面有句话说得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这都是啥意思啊?意思就是,刘邦和张良这两大忽悠碰到一块儿了。没有最能忽悠,只有更能忽悠。刘邦为什么对张良言听计从?你能忽悠,我也能忽悠,咱俩儿加一块儿,是不是就更能忽悠了啊?张良起先只是个单干户,身边也就一个大力士。

  • 与刘邦同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卢绾,在汉朝危难之际选择造反,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卢绾

    同日生、相伴长大的挚友要说秦末天下谁和刘邦关系最好,是绝对的死党,非卢绾莫属。卢绾和刘邦同是沛县丰邑人,还是同一里的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放在卢绾一家和刘邦一家是再恰当不过的。卢绾的父亲和刘邦的父亲关系非常要好,等到两人的妻子生刘邦和卢绾的时候,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刘邦和卢绾一同长大成年,也是

  •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和刘邦为何最终掀翻了友谊的小船?利大难久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卢绾

    有一种哥们感情叫刘邦和卢绾之间的交情,这两人的交情好到什么地步呢?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咱别看历史上刘邦从丰沛地区带了一大票老兄弟出来打江山,为了笼络人心,平时跟谁都称兄道弟的,但其实在刘邦心目之中,真正能被他视为手足的却只有卢绾一人,也就是说,真正能让刘邦把哥们感情走心的外姓人其实只有卢绾一人。

  • 卢绾和刘邦穿一条裤子长大,为啥最后也反了?吕雉脱不开干系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卢绾

    刘邦和卢绾的家在同一条巷子中,两人的父亲是关系亲密的朋友,刘邦与卢绾又恰巧是在同一天出生的。既是世交又是邻居,还生在同年同月同日,这两人似乎是注定要成为兄弟的。到了读书年纪后,两人在同一间私塾上学,有了朝夕共处的机会,才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卢绾一直都是以小弟的身份跟在刘邦身后的,《史记》记载,刘邦身

  • 本没有背叛刘邦的燕王卢绾,为何在刘邦死后却选择了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刘规说娱乐标签:卢绾

    说到卢绾,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他与刘邦是同乡,甚至是在同一天出生的。他们小时候一起玩耍,长大一点后“俱学书,又相爱也。”后来卢绾跟随刘邦起兵,虽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还是被厚待,他被允许随意出入刘邦的居所,这是连萧何都无法做到的。汉高祖五年,他被封为燕王,但七年后,他却选择了造反,那么,卢绾为何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