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良到底有多聪明?张良的一个智慧竟然让家族辉煌了2000多年!

张良到底有多聪明?张良的一个智慧竟然让家族辉煌了200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夜中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4/1/21 22:47:11

张良可是汉朝的开国元勋,汉高祖刘邦手下的第一谋臣。他与萧何、韩信一起,被刘邦钦定为“汉初三杰”。即使是在后世,善于谋划的人,也都被比喻为“吾之子房”,诸如曹操赞荀彧,朱元璋赞刘伯温。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张良的聪明才智是举世公认的。

张良出身于战国时期的韩国贵族之家,其父亲、祖父均为韩国相国,深受器重。因此,在秦灭韩之后,张良为了复仇,散尽家财,求得一位善掷大铁锤的大力士,在博浪沙埋伏行刺秦始皇。只可惜,掷出的铁锤砸到了用来混淆的副车,并没能伤到秦始皇。

史书中记载的秦始皇被刺,总共有三次,分别是荆轲高渐离,以及张良。三次刺杀均以失败告终,却只有张良幸存。张良的这次刺杀虽然失败,但是张良却能全身而退,隐姓埋名躲过了秦始皇的追捕,可见张良具有非常强悍的自保能力,料事长远。

张良在投靠刘邦之后,数次在关键时刻,为刘邦出谋划策,不但救过刘邦的命,还让刘邦规避了大错,把握时机,最终击败项羽,成就了帝王霸业。

张良先助刘邦逃过了鸿门宴一劫,又助刘邦在项羽面前斡旋,将刘邦的封地,由原来的巴蜀,加上了紧靠关中的汉中之地,为刘邦以后攻取关中,夺取天下,布下了地利优势。同时,他还建议刘邦入汉中时,烧绝栈道,用来麻痹项羽。

如果说此时的张良还有兴复韩国的私心,而在韩王成被项羽诛杀,张良再次投靠刘邦之时,就全心全意助刘邦争霸天下了。

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暗渡陈仓,平定三秦,取了关中。此时,还在辅佐韩王成的张良写信给项羽,帮刘邦麻痹项羽,说刘邦的汉王名不符实,取了关中就会如约而止了。同时,张良又把齐王田荣预谋叛乱的事情,告诉项羽,吸引项羽出兵东征。这就为刘邦争取了稳定关中,以及平定附近诸侯的时间。可以说,如果不是张良及时忽悠项羽东征,刘邦要出关中,将会是一场与项羽的血战,根本就没有快速发展的机会。

之后,项羽杀韩王成,张良投奔刘邦。彭城之战,刘邦的五十余万大军被项羽三万精骑突袭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幸亏又得张良及时谋划,让刘邦又有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即有名的“下邑之谋”。张良向刘邦献反间计,派人离间英布与项羽;同时,拉拢彭越、韩信。张良建议,一边以利让英布、彭越进攻项羽,一边让韩信攻击燕赵之地,发展壮大汉军的实力。韩信的军队,经常让刘邦调走,推测就是张良给刘邦出的鬼主意。

荥阳之战时,刘邦被项羽重重围困,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一个馊主意,分封诸侯。乐的刘邦赶快刻印,准备让郦食其去各地游说分封。幸亏张良及时发现,给刘邦列举了一二三四……一大堆理由,其中最主要一点,封土赐爵应该给有功的将士,否则,还拿什么激励将士继续作战取得胜利?即使胜利了,将士也会各回封国,追随各自的国主,还有谁会追随汉王,又拿什么巩固天下呢?张良一席话吓得刘邦豁然顿悟,转身把郦食其给骂了一顿。

此后,张良在韩信请封假齐王时,又及时提醒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刘邦在韩信、彭越的帮助下,与项羽达成了鸿沟和议,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即“楚河汉界”的由来。

鸿沟议和之后,张良又及时劝刘邦撕毁和约,追击撤退中的项羽。同时,张良告诉刘邦应该划分封地给韩信、彭越,诱使韩信、彭越出兵相助。最终,汉军合围项羽于垓下,取得了楚汉争霸的胜利。

汉朝建立之后,张良继续给刘邦献策。张良跟当年李斯建议秦始皇采取郡县制一样,也建议刘邦采取郡县制,虽然刘邦未完全采纳,却避免了项羽完全分封制带来的覆辙。张良支持了娄敬定都长安的建议,让刘邦从洛阳迁都关中,占有了蜀川、关中粮仓,以及河套牧场之利。在分封功臣时,张良又建议刘邦先封刘邦痛恨、想杀的雍齿,稳定了开国功臣之心,避免了大规模反叛事件发生。而在继承人之争时,已经退隐的张良又给吕后建议,只需要请出商山四皓即可保住太子刘盈的地位,解除了继承危机。

从上面的所有事迹,不难看出张良的聪明,以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划能力。而且,我们开始就说了,张良善于自保。张良虽然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可是并不像萧何跟韩信一样,被刘邦所忌惮,而是很少被刘邦猜忌。

张良在大事已定之后,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原本刘邦要张良自己选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但是,张良仅仅接受了刘邦封赏的一个留侯的爵位,封地在沛县留地。然后,就托辞多病,闭门不出,也没有参与残酷的刘邦削异姓王之争。

看来看去,难道是张良留下的明哲保身,急流勇退的智慧,让家族辉煌了2000多年?当然不是!

张良的长子张不疑因罪国除。次子张辟疆同样从政,还曾在汉惠帝驾崩后,进言丞相,用吕氏宗亲为将,才可安吕后之心,这才有了吕氏专权。而张良后世子孙中,有名的张千秋、张皓,以及三国蜀汉将领张翼,都参与政事,特别是张翼还死于战乱。他们都没有奉行明哲保身的智慧。

那到底张良留下的什么智慧让家族辉煌了2000多年,也就是到了近现代呢?很简单,修道!

据传,张良在得到黄石公授书之后,就开始修身炼气,退隐之后,更是沉迷黄老,静居修炼,欲轻身成仙。传说中,张良登仙之后,居太玄童子之位,常从太上老君行游于太清之境。

后来,张良有一个非常牛的后人,继承了张良修道的智慧,并且将之发扬光大。他就是据说是张良八世孙的张道陵。张道陵创建了五斗米道,三国时期占据汉中的张鲁,是张道陵的孙子,也是五斗米道的嫡系传人。该教派后来演变成了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各代传人皆被称为“天师”,所以又称“天师道”。因为是张氏子嗣传承,所以,所有的天师都姓张,又被称为“张天师”。

从唐朝开始,帝王们就开始册封正一道的各代天师,到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正式从官方承认了“天师”的称号。张天师的传承,从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人开始,分别为一代、二代、三代天师,到2014年最后一代天师为止,总共传承了64代。如果从张良算起,张良家族确确实实靠修道的智慧,辉煌了2000余年。

标签: 张良

更多文章

  • 刘邦登基后杀尽开国功臣,为何独留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张良

    刘邦开创了大汉朝,除了自己本身实力过硬更多的是周围有一群人才,文能献策,武能打仗,但是在汉朝渐渐稳定的时候刘邦却对以前的开国功臣们动起了手,韩信,英布等名士都死于他手中,但是有一位却安然活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张良。张良和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其他功臣,比如韩信,自持功高对刘邦常常有无礼之言,要知道在古代那

  • 论功行赏,为什么刘邦只给张良“留侯”。张良满意这个封赏吗?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给予标签:张良

    毫无疑问,张良不仅仅对这个封号无比满意,甚至还认为这个封号就好,不然就过分了。我们来看《史记-留侯世家》里面,有关刘邦给张良封赏的记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 刘邦为什么会对张良言听计从,张良何德何能?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良

    《周易》里面有句话说得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这都是啥意思啊?意思就是,刘邦和张良这两大忽悠碰到一块儿了。没有最能忽悠,只有更能忽悠。刘邦为什么对张良言听计从?你能忽悠,我也能忽悠,咱俩儿加一块儿,是不是就更能忽悠了啊?张良起先只是个单干户,身边也就一个大力士。

  • 与刘邦同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卢绾,在汉朝危难之际选择造反,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卢绾

    同日生、相伴长大的挚友要说秦末天下谁和刘邦关系最好,是绝对的死党,非卢绾莫属。卢绾和刘邦同是沛县丰邑人,还是同一里的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放在卢绾一家和刘邦一家是再恰当不过的。卢绾的父亲和刘邦的父亲关系非常要好,等到两人的妻子生刘邦和卢绾的时候,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刘邦和卢绾一同长大成年,也是

  •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和刘邦为何最终掀翻了友谊的小船?利大难久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卢绾

    有一种哥们感情叫刘邦和卢绾之间的交情,这两人的交情好到什么地步呢?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咱别看历史上刘邦从丰沛地区带了一大票老兄弟出来打江山,为了笼络人心,平时跟谁都称兄道弟的,但其实在刘邦心目之中,真正能被他视为手足的却只有卢绾一人,也就是说,真正能让刘邦把哥们感情走心的外姓人其实只有卢绾一人。

  • 卢绾和刘邦穿一条裤子长大,为啥最后也反了?吕雉脱不开干系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卢绾

    刘邦和卢绾的家在同一条巷子中,两人的父亲是关系亲密的朋友,刘邦与卢绾又恰巧是在同一天出生的。既是世交又是邻居,还生在同年同月同日,这两人似乎是注定要成为兄弟的。到了读书年纪后,两人在同一间私塾上学,有了朝夕共处的机会,才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卢绾一直都是以小弟的身份跟在刘邦身后的,《史记》记载,刘邦身

  • 本没有背叛刘邦的燕王卢绾,为何在刘邦死后却选择了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刘规说娱乐标签:卢绾

    说到卢绾,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他与刘邦是同乡,甚至是在同一天出生的。他们小时候一起玩耍,长大一点后“俱学书,又相爱也。”后来卢绾跟随刘邦起兵,虽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还是被厚待,他被允许随意出入刘邦的居所,这是连萧何都无法做到的。汉高祖五年,他被封为燕王,但七年后,他却选择了造反,那么,卢绾为何要选择

  • 刘邦和卢绾:60年兄弟情义,敌不过相互猜忌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卢绾

    秦朝灭,汉朝立,刘邦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他的众多沛县老乡出力甚多。刘邦称帝后,也没亏待众人,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等都皆得到了重用。在众多沛县老乡中,有两个人拥有“特殊待遇”,他们分别是周昌和卢绾。 对于周昌,根据《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对所有大臣呼来喝去,对周昌却非常忌惮(“然尤惮周昌”

  • 刘邦沛县起兵兄弟众多,称帝后为何单给卢绾封王,两分钟读懂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给予标签:卢绾

    刘邦白手起家,原始股东很多。到他坐上皇帝之后,这些人熙熙攘攘来要功,有些人等的不耐烦,还用剑拍起了柱子,如同一帮围着桌子等待开饭用筷子敲碗的孩子。最终,刘邦以一篇“功人功狗论”开场白过后,拉开封赏大幕。于是从沛县起兵就追随刘邦的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等等众人被封侯,赐食邑。封赏结束,统计13

  • 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卢绾

    卢绾与刘邦不仅是同乡,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人,更是自幼交好。刘邦称帝建国后,燕王臧荼起兵反叛,刘邦平定叛乱后,卢绾虽然功劳不够显赫,但刘邦还是册立其为燕王。然而,自幼交好的两人,最终却是反目成仇,这又是为什么呢?燕王臧荼谋反被杀,刘邦册立卢绾为王 臧荼本是战国末期燕国旧将,秦末天下大乱时,陈胜派武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