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十六国时一流谋士,其才堪比汉张良,助石勒建立后赵

他是十六国时一流谋士,其才堪比汉张良,助石勒建立后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锌烨 访问量:2634 更新时间:2024/1/21 12:56:27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豪杰。”每个大乱的时代都会有数英雄豪杰,这种时代犹如哪些风云人物生长的土壤,腥风血雨让他们如春笋般露出地面,在历史的白纸上挥写他们华丽的篇章。

秦未农民大起义无疑又造成了诸侯纷争的局面,但却出现了张良这样的巨星,张良成就了刘邦,成就了汉家四百年江山;三国乱世有了"桃园三结义",更有了诸葛亮这样的传神人物,诸葛亮让那个大耳刘备三分天下有了其一。

在哪个"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天下又出现了些什么人物?这是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大动乱,是一个专门出皇帝的时代。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在这个时期天下共出过多少位皇帝?想来应在百位之上。每位皇帝的上台,背后都会有一个阴谋,每个阴谋的背后也都少不了一个谋士。

但在这些众多的皇帝中,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无疑是最耀眼的。石勒从一个奴隶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想想他得有多优秀,他又得付出多大的艰辛啊!所谓独木不成林,孤掌难鸣,仅靠他一人之力,无论他有多优秀,他也是当不了皇帝的。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的一个人,一个当时非常优秀的谋士——张宾。这张宾又是何方神圣?

张宾,字孙孟,是现在河北高邑县人。此人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又足智多谋,常逢人便言自己的计谋可与汉时张良相媲美。但他自恃才高却生不逢时,他虽比不了张良,但却有点像诸葛亮。他一直赋闲在家,静观时变,渴望能得到像刘邦那样的伯乐,但最经等来的却是酷似刘备的石勒。

这年,石勒攻取冀州,礼贤下士,为笼络人才,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史载冀州"衣冠人物″皆投入到了他的旗下。张宾见石勒有成大事的志向,便对人道:"吾历观诸将,无如此胡将军者,可与共成大业。″张宾便收拾行囊,整冠佩剑,前去拜见石勒,简单交谈之后,石勒觉其不凡,便礼遇有加。当然,在其后石勒的征战过程中,张宾也是不负所望,史载"机不虚发,算无遗漏",石勒自然越发信任。

石勒自投刘渊之后,由于英勇善战得到了重用,由于常年在外征战,其羽翼逐渐丰满,虽在名义上为趣刘渊之臣,但却慢慢脱离了节制,可他毕竟还是四处游走,仍然沒有脱掉草原游牧民族的习性,沒有块稳定的根据地。后来他听取了刘琨的建解,要想成就业,必须有自己的根据地,不能老这样打游击。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江淮地区。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二月,石勒率大军南下,准备进攻建业,当时张宾提出了反对意见,但石勒未采纳。镇守建业的司马睿会集江南兵力于寿春,派扬威将军纪瞻都督诸军石勒于葛陂,纪膽几次挫败石勒军,石勒军士气低落。当时江淮地区连降大雨,加上北军至南水土不服,石勒军因饥饿和疾病,死伤惨重,军情十分紧急。

石勒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量对策,有许多谋士及将军认为眼只能投降东晋政权,唯独张宾一言不发,一直在沉默。石勒听后非常生气,便转头问张宾的看法。张宾认为断不可降,因为石勒是灭亡西晋的罪魁,如果投降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他认为此时应该北撤,充分发挥草原骑兵野战的长处,北图邺城而做根据地再徐图发展。

他还就当时邺城的形势进行详细的分析,石勒听后觉得很有见解,便决定北撒,但还是担心纪瞻随后追杀。张宾认为司马睿这时只图自保,肯定不会追击。情况果然如张宾所料,石勒顺利北撤,待纪瞻发觉时石勒己走远。

石勒进入河南地界后,在汲县夺取了一批军粮,顿时士气大振,行军速度加快,不几日便来到了邺城城下。但邺城城墙坚固,且易守难攻,一时难以攻下。在石勒一筹莫展之际,张宾又审时度势,建议可继续北上夺取邯郸、襄国二城。他认为邯郸、襄国是古赵国的国都,且依山而建,形势险要,如以此为根据地,日后遣将四出则王业可图。

石勒认为张宾的计谋可行,便依计而行,出兵襄国。占领襄国之后,石勒舒了一口气,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石勒稍事休整之后,便迅速平定了襄国周围的郡县,并占领了邯郸,从此这里便橄石勒的龙兴之地,为他日后建立后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石勒虽然占据并稳定了襄国的局势,但周边仍然是强敌林立,危险亦然存在,首先一个王浚就够让他头痛的。王浚本是晋臣,但由于势大,早有另立之心,而且对襄国也是图谋已久,现在让石勒却捷足先登,心里很不服气。王浚想来个先下手为强,便联合他的盟友、鲜卑首领段怀末南下进攻石勒。石勒领兵迎战,打败了王浚,活捉了段怀末。

当时在对段怀末的处置上意见分歧很大,绝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杀掉段怀末。这时张宾再一次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政治远见,主张释放段怀末。他的理由很简单,现在的石勒还不足够强大,没有必要去结怨鲜卑。如果放了他,鲜卑人会感激,今后就不会再为王浚所用。石勒还是觉得张宾说的有道理,就放了段怀末。事实也如张宾所料,至于鲜卑是不是会感激石勒,但彼此以后,鲜卑逐渐地开始疏远了王浚。

解决了鲜卑的麻烦之后,接下来便是解决王浚的问题了。石勒还是听从了张宾的建议,先结好王浚,让他别找麻烦,然后再伺机消灭。王浚不是想当皇帝吗?哪就让他当好了。石勒根据张宾的谋划,派人给他送了一份非常丰厚的大礼,并写书信劝其称帝。王浚一直在推演怎么当皇帝,只是附和的人少才迟迟未动。他一看边石勒这样有实力的人都在劝他,便准备称帝。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初春,王浚准备召开登基大典,石勒领后北上前去庆贺。说是去庆贺,其实是瞅准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要借机消灭王浚,否则干吗要领兵去庆贺?王浚兴致勃勃地摆下了盛宴,准备为石勒洗尘,幕僚们提醒他要做两手准备,以防石勒有变,因为石勒是带兵来的。王浚听了很不高兴,也就再没有人说了。当石勒的大军一拥而入,王浚才从皇帝梦中醒过神来,但为时已晚,石勒已经控制了幽州。这王浚皇帝没有做成,倒做了鬼。

以此石勒对张宾言听计从,非常信任。张宾在助石勒除去王浚得到幽州后,又设计好不勒除去了劲敌王弥,夺得邺城,自此石勒割据之势已经形成。

太兴二年(公元319年),在张宾与石虎等的劝说下石勒正式称帝,建立了后赵政权。张宾被加封为大执法,掌管朝政。石勒称其为右侯,张宾生前石勒从不直呼其名,足可见石勒对张宾的信任了。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张宾病世,石勒追赠张宾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景。下葬时,石勒流着泪对众人说:“是老天不让我的大事成功吗?为什么要让右侯这么快离开我啊?”

张宾死后,石勒与其他谋臣如徐光、程遐议事时常常合不来,这些人的意公很难与他达成一到,这使得他越发想念张宾,每想到此,石勒常感叹地说:“右侯舍我而去,让我和这些人共谋大事,这不是太残酷了吗?”

张宾无疑是十六国时期的第一流谋士,他自比张良其实并不为过,若是后世有异议,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而无关之手其政治谋略的强弱。也正如将张良与诸葛亮放在一起比较,则后人可能更喜欢诸葛亮。因此后世对其评价不是非常高的,如唐房玄龄曾评价张宾:"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

参考:《晋书》

标签: 张良

更多文章

  • 王者荣耀:盘点中路五大工具人,张良排第三,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爱妃说笑了标签:张良

    目前游戏当中如果说哪一个位置游戏体验最不好,那可能就是中单法师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近年来,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中路玩法越来越偏向于工具人玩法。玩着玩着经济就让给了打野让给了射手,自己在队伍当中承担第二辅助的作用。目前游戏里面有26位常规的法师英雄,只有极少部分过于依赖经济的法刺英雄,才不会为队友做

  • 被神话了的张良:六个方面论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张良

    一提到张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刘邦的那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后就是千古第一谋圣,武庙亚圣,汉初三杰这一串光灿灿的头衔,甚至还有“兴周八百年姜子牙、兴汉四百年张子房”之说,是世人眼中历史名臣第二人。但是遍观史书,却发现能证明张良名副其实的史料史迹寥寥无几。一、博浪沙刺秦“博浪沙刺秦”除了

  • 刘邦赏张良3万户,张良只选择1万,事后才知张良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张良

    原创文|笔挥江山用《史记》文献书写最真实、专业的故事!喜欢《史记》的同学们,不要忘记关注呀!没有允许,不得转载,维权必究!刘邦能得江山离不开三个人的辅佐,这三个人被刘邦称之为“汉初三杰”。他们分别是:张良、萧何和韩信。他们的功劳最大,在刘邦当皇帝之后,对他们的分封应该是排在最先的,也是最为丰厚的。我

  • 历史上的张良何德何能,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良

    刺秦失败还能全能而退;圯桥进履的谦卑柔和;攻打秦军以及封雍齿时对人性的揣摩;鸿门宴上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受刘邦重金赏赐而转赠给项伯疏通人际关系的淡泊名利。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劝动了樊哙没劝动的刘邦;为刘邦请求加封汉中,烧毁栈道以示不复东出的以退为进,挑拨项羽去攻打齐地田荣,

  • 兔死狗烹,汉太祖刘邦登基杀功臣,独独少了张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张良

    汉高祖刘邦以屠杀功臣而闻名,当然不是说,汉高祖的功臣都被他杀了。事实上,汉高祖十分倚重自己的功臣。西汉前期的功臣集团,成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刘邦身后,多亏了他的那些功臣才挽救了大汉王朝的危局。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曾组织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向项羽求和保存实力,并

  • 张良究竟是韩国贵族,还是王族?他为何不姓韩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良

    忽然想起《水浒传》里的一段情节: 武松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 酒保已经说了主人姓蒋,武松又问为什么不姓李?这话儿一出口,那妇人和酒保顿

  • 张良到底有多聪明?张良的一个智慧竟然让家族辉煌了20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张良

    张良可是汉朝的开国元勋,汉高祖刘邦手下的第一谋臣。他与萧何、韩信一起,被刘邦钦定为“汉初三杰”。即使是在后世,善于谋划的人,也都被比喻为“吾之子房”,诸如曹操赞荀彧,朱元璋赞刘伯温。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张良的聪明才智是举世公认的。张良出身于战国时期的韩国贵族之家,其父亲、祖父均为韩国相国,深受器

  • 刘邦登基后杀尽开国功臣,为何独留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张良

    刘邦开创了大汉朝,除了自己本身实力过硬更多的是周围有一群人才,文能献策,武能打仗,但是在汉朝渐渐稳定的时候刘邦却对以前的开国功臣们动起了手,韩信,英布等名士都死于他手中,但是有一位却安然活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张良。张良和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其他功臣,比如韩信,自持功高对刘邦常常有无礼之言,要知道在古代那

  • 论功行赏,为什么刘邦只给张良“留侯”。张良满意这个封赏吗?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给予标签:张良

    毫无疑问,张良不仅仅对这个封号无比满意,甚至还认为这个封号就好,不然就过分了。我们来看《史记-留侯世家》里面,有关刘邦给张良封赏的记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 刘邦为什么会对张良言听计从,张良何德何能?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良

    《周易》里面有句话说得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这都是啥意思啊?意思就是,刘邦和张良这两大忽悠碰到一块儿了。没有最能忽悠,只有更能忽悠。刘邦为什么对张良言听计从?你能忽悠,我也能忽悠,咱俩儿加一块儿,是不是就更能忽悠了啊?张良起先只是个单干户,身边也就一个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