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功臣们围坐一起窃窃私语,刘邦不明就里,张良:他们要造反

汉朝功臣们围坐一起窃窃私语,刘邦不明就里,张良:他们要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鱼侃史 访问量:3163 更新时间:2024/1/22 23:09:41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时候的秦朝江山已经岌岌可危了,秦二世昏庸无道,没有了勤政爱民的功绩,结果导致了天下各路起义军接连不断的出现。这时候的秦朝江山已经要走向了灭亡。秦二世最终被赵高所杀,从此秦朝灭亡。

虽然历史上出现了秦三世,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秦二世就是秦朝最后一位皇帝。也就是后人所说的“秦二世而亡”。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时候的天下已经是到了诸侯混战的局面。秦朝已经无力回天了,从此便开始了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是历史上非常精彩的一段争霸,这时候的项羽刘邦争天下。最终的结果是刘邦胜出,原因就是刘邦笼络了很多人才,比如说汉初三杰的韩信萧何张良,三人共同辅佐了刘邦,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才胜出。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在垓下发生了一场改变历史的战争。到了最后项羽无力回天,这时候的项羽只能是战败,最终的他在乌江自刎,项羽没有选择渡江,反而是自尽了。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项羽失败后,再也没有人与刘邦争天下。

从刘邦选择起义开始,直到西汉建立,刘邦仅仅用了八年的时间。在这之中刘邦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能够用八年时间建立一个王朝的,绝对仅此一人。刘邦在这一点上是无人能够超越的。西汉建立之后,问题出现了。

刘邦称帝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论功行赏,这时候的刘邦继续实施了分封制,即使是他想要郡县制,也是不现实的。原因就是这些西汉的开国功臣,根本不会同意。这样一来西汉就会继续陷入危难之中。刘邦分封诸侯,不是一次性分封完毕的。

首先刘邦第一批分封了二十多人,他们是萧何、韩信、张良等功劳最大的人都位列其中。在这时候,刘邦将张良的封赏是最多的,刘邦认为在西汉建立的过程中,张良的谋略是最厉害的,也是出力最多的。其次的人才是韩信和萧何。

到了之后刘邦觉得自己的封赏太少了,于是继续封赏了其他西汉开国功臣。对于刘邦来说,分封功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假如分封不到位,那么这些西汉的开国功臣绝不会善罢甘休的。甚至是会出现造反的情况,这样的情况要是出现,恐怕刘邦吃不了兜着走。西汉建立没过多久,刘邦就将西汉建立的第一功臣韩信给消灭了。

刘邦对分封的事情搞得头大,不过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可是当刘邦决定要分封的时候,结果他发现了一群西汉的开国功臣竟然围坐在一起。这些开国功臣围坐一起,让刘邦大吃一惊。此时的刘邦不明就里,一脸蒙圈。

这时候的他随口问道张良:“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张良心平气和的回答了:“难道陛下不知道这些人要造反吗?”刘邦大吃一惊,如今天下初定,西汉根本不可能在经受这样的乱世。假如西汉继续陷入乱世,那么西汉的结局好不了多少。

围坐在一起的这群人,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不是救过刘邦,就是战场上杀敌无数。可是在刘邦第一批分封诸侯的过程中,这些人一无所获。这些人担心不能够封赏,结果就围坐在一起准备造反,这让刘邦是大吃一惊。

刘邦在这时候,其余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为的就是想让西汉稳住。结果刘邦就问张良有什么办法?这时候的张良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他告诉刘邦,要先分封那些功绩不多的,这些人一看连功绩少的都能够受到封赏,那么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肯定会安心为西汉的。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恩赏功臣封雍齿为列侯。后来雍齿不服,于是封雍齿为什邡侯,直到汉惠帝时期,雍齿都是什邡侯。这些西汉的开国功臣看到雍齿被封之后,都很老实了,不再商量如何造反。他们这些人看到了雍齿都受封了,自己肯定是没问题的,要知道雍齿是最不受刘邦得意的人,这样的人都受封了,那么其他的西汉功臣肯定是没问题的。

标签: 张良

更多文章

  • 他是十六国时一流谋士,其才堪比汉张良,助石勒建立后赵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张良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豪杰。”每个大乱的时代都会有数英雄豪杰,这种时代犹如哪些风云人物生长的土壤,腥风血雨让他们如春笋般露出地面,在历史的白纸上挥写他们华丽的篇章。秦未农民大起义无疑又造成了诸侯纷争的局面,但却出现了张良这样的巨星,张良成就了刘邦,成就了汉家四百年江山;三国乱世有了"桃园三结义

  • 王者荣耀:盘点中路五大工具人,张良排第三,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爱妃说笑了标签:张良

    目前游戏当中如果说哪一个位置游戏体验最不好,那可能就是中单法师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近年来,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中路玩法越来越偏向于工具人玩法。玩着玩着经济就让给了打野让给了射手,自己在队伍当中承担第二辅助的作用。目前游戏里面有26位常规的法师英雄,只有极少部分过于依赖经济的法刺英雄,才不会为队友做

  • 被神话了的张良:六个方面论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张良

    一提到张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刘邦的那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后就是千古第一谋圣,武庙亚圣,汉初三杰这一串光灿灿的头衔,甚至还有“兴周八百年姜子牙、兴汉四百年张子房”之说,是世人眼中历史名臣第二人。但是遍观史书,却发现能证明张良名副其实的史料史迹寥寥无几。一、博浪沙刺秦“博浪沙刺秦”除了

  • 刘邦赏张良3万户,张良只选择1万,事后才知张良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张良

    原创文|笔挥江山用《史记》文献书写最真实、专业的故事!喜欢《史记》的同学们,不要忘记关注呀!没有允许,不得转载,维权必究!刘邦能得江山离不开三个人的辅佐,这三个人被刘邦称之为“汉初三杰”。他们分别是:张良、萧何和韩信。他们的功劳最大,在刘邦当皇帝之后,对他们的分封应该是排在最先的,也是最为丰厚的。我

  • 历史上的张良何德何能,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良

    刺秦失败还能全能而退;圯桥进履的谦卑柔和;攻打秦军以及封雍齿时对人性的揣摩;鸿门宴上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受刘邦重金赏赐而转赠给项伯疏通人际关系的淡泊名利。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劝动了樊哙没劝动的刘邦;为刘邦请求加封汉中,烧毁栈道以示不复东出的以退为进,挑拨项羽去攻打齐地田荣,

  • 兔死狗烹,汉太祖刘邦登基杀功臣,独独少了张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张良

    汉高祖刘邦以屠杀功臣而闻名,当然不是说,汉高祖的功臣都被他杀了。事实上,汉高祖十分倚重自己的功臣。西汉前期的功臣集团,成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刘邦身后,多亏了他的那些功臣才挽救了大汉王朝的危局。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曾组织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向项羽求和保存实力,并

  • 张良究竟是韩国贵族,还是王族?他为何不姓韩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良

    忽然想起《水浒传》里的一段情节: 武松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 酒保已经说了主人姓蒋,武松又问为什么不姓李?这话儿一出口,那妇人和酒保顿

  • 张良到底有多聪明?张良的一个智慧竟然让家族辉煌了20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张良

    张良可是汉朝的开国元勋,汉高祖刘邦手下的第一谋臣。他与萧何、韩信一起,被刘邦钦定为“汉初三杰”。即使是在后世,善于谋划的人,也都被比喻为“吾之子房”,诸如曹操赞荀彧,朱元璋赞刘伯温。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张良的聪明才智是举世公认的。张良出身于战国时期的韩国贵族之家,其父亲、祖父均为韩国相国,深受器

  • 刘邦登基后杀尽开国功臣,为何独留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张良

    刘邦开创了大汉朝,除了自己本身实力过硬更多的是周围有一群人才,文能献策,武能打仗,但是在汉朝渐渐稳定的时候刘邦却对以前的开国功臣们动起了手,韩信,英布等名士都死于他手中,但是有一位却安然活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张良。张良和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其他功臣,比如韩信,自持功高对刘邦常常有无礼之言,要知道在古代那

  • 论功行赏,为什么刘邦只给张良“留侯”。张良满意这个封赏吗?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给予标签:张良

    毫无疑问,张良不仅仅对这个封号无比满意,甚至还认为这个封号就好,不然就过分了。我们来看《史记-留侯世家》里面,有关刘邦给张良封赏的记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