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原是沛县小地方的一个小混混,靠着一场起义,得到了一群兄弟的支持,他终于掌握了整个天下。刘邦曾感慨地说:“制定战略部署在帐篷里,而远程决定胜负,这种能力我比不上子房。”这里的子房指的就是张良。众所周知,刘邦能够获得天下,韩信这位“兵仙”的贡献举足轻重。虽然张良的存在感相对较弱,但如果没有他的聪明才智和献计,刘邦或许已经离世,所以刘邦对张良的评价充满了感激与认同。
在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大量的武将获得了封王的尊号。而受到刘邦赞誉的张良,却只被封为侯爵。尽管张良努力工作,但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在刘邦在世期间,他一直保持低调。当刘邦去世后,张良向吕后辞职,吕后含泪挽留,这次举动换来了他子孙两千年的安宁。那么,张良是如何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又如何功成身退的呢?
刘邦虽然出身于平民阶层,却最终成为了一代霸主,这其中张良的贡献可谓举足轻重。在这场争夺天下的战斗中,张良运用智慧和策略,协助刘邦击败了竞争对手,最终登上了皇位。而在刘邦有生之年,张良始终保持低调谦虚,不张扬,不与人争功。当刘邦驾崩后,张良明智地选择离开,把繁华的官场与自己画上了句号,为后代子孙换来了两千年的安定。
张良出身于韩国的显赫世家,他的祖父担任过三代韩国的首相,而父亲也曾继位两任首相。可以说,张良家族世代辉煌,他凭借出众的聪明才智原本在韩国就应该有所建树。然而,秦始皇一统六国,张良的理想便转向了推翻秦朝,为此他率领三百余名家臣,踏上了暗杀秦始皇的征途。
张良在事先获悉秦始皇东巡的行程后,带着一名力大无穷的壮士和家臣们潜伏在博浪沙附近。秦始皇的车队按计划经过,张良得知秦始皇驾坐的马车是由六匹马拉动的,但在车队中却只见四匹马拉动的马车。就在张良无法辨别秦始皇所乘马车时,他指向了其中最华丽的座驾,果断地说:“就是这一辆!”
力大无穷的壮士随即将一枚重达120斤的铁锤投向那辆座驾,座驾瞬间被砸得粉碎。然而,经验丰富的秦始皇早有防备,并没有乘坐那辆马车。张良的暗杀计划因此告吹,尽管如此,他敢于行刺秦始皇的英勇行径却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勇敢挑战秦始皇的人实在寥寥无几。
张良一直怀着“反秦复韩”的雄心壮志,但仅凭上百人的小规模力量,难以撼动强大的秦朝。幸运的是,在寻找有力支持者的过程中,张良与刘邦结缘,二人一拍即合。从此,张良成为刘邦的得力幕僚,凭借着临危不惧、智勇兼备的才能,帮助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先入咸阳的关键时刻,成功率先占领了咸阳。
然而,刘邦对奢华生活充满好奇,进入咸阳后,他陷入了繁华世界的诱惑,整日沉溺于宫殿的欢乐,对外界置若罔闻,即使是樊哙的责骂也无法唤醒他。于是,张良担心刘邦失去斗志,毫不留情地劝诫他,道出了刘邦心中最隐秘的痛处,终使刘邦回归军队。
后来,在范增的指点下,项羽筹划了鸿门宴,企图铲除刘邦。刘邦迫不得已赴宴,张良却深知其中必有诡计。他赶紧向好友项伯求助。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下了戒备,但范增并不甘心,继而上演了一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紧张剧情。在关键时刻,项伯挺身保护刘邦,得以化险为夷。最终,在张良的策划之下,刘邦成功逃脱了这场生死劫难,回到了大本营。
张良对刘邦的贡献不仅是助其夺取天下,更是在关键时刻救其性命。刘邦登基后,对于这些开国功臣进行封赏,张良却只得到一个小官。以身体虚弱为由,他主动退出政治舞台,从帝国的智囊顾问转变为敬重的宾客,尽量降低自己的影响力,让刘邦认为他无力造成威胁。然而,张良依然在幕后左右国家大事。
刘邦宠爱戚夫人,受其唆使,有意废除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吕后闻讯后,心生不满,她不能接受戚夫人对丈夫的独占,更不甘心太子之位被篡夺。于是,吕后求助于张良,希望他能出谋划策。张良无奈之下,想到了邀请“商山四皓”这四位难以招揽的名士。
得知太子得到了商山四皓的支持,刘邦不得不放弃更换太子的打算。张良巧妙地运用了“以静制动”的策略,成功确立了汉朝的继承方向。
尽管张良表现得低调谦逊,但他的杰出贡献却无法被掩盖。即便刘邦想忽略他的存在,也难以做到。为了体现对功臣的尊重,刘邦决定厚赏张良。然而,与其他人不同,张良却婉言谢绝了刘邦的赏赐,并给出了一个让刘邦十分满意的理由。
张良向刘邦表明,他最初的目标是为了报答灭国之仇,如果没有刘邦的帮助,他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现在秦朝已亡,他在政治事务上已经实现了心愿。刘邦赐予他“留侯”的封号已经让他颇感荣耀。这种恭敬的态度、把功劳归于刘邦的谈吐让刘邦倍感欣慰。即使连共同出道的萧何都曾让刘邦怀疑,唯独张良从未引起过猜忌,这正是张良高明之处。
在刘邦驾崩后,张良向吕后告别,表示想要隐居山林修炼仙道。吕后听闻此事,悲痛欲绝,哭着挽留他。她一直认为张良为人低调、忠诚可靠,尤其是他帮助自己的儿子维护了皇位继承权,这份恩情令吕后铭感于心。
张良对于吕后的性格早已心知肚明,从她铲除韩信和戚夫人便可见其果断手段。张良离去的目的正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既证明自己没有野心,又为后代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张良去世后,整个张家后代均承袭了崇高的品德和处世智慧。
张良的后代中都继承了道家的衣钵。南张北孔传说使得张良的子孙在两千年间安然度过,这也说明张良深得恩师黄石公真传。张良后代世代相传的处世之道,正是他们在动荡时期崛起,在盛世时期隐居的不二法门。
出身于宰相世家的张良从小熟悉朝堂之事,后又得到了黄石公的传授。如果非为复仇之心驱使,他极有可能成为一位隐于山林的高人。张良在协助刘邦过程中竭尽全力,却从未炫耀自己的贡献,始终谦逊低调,心甘情愿成为幕后付出的默默无闻者。这正是他明哲保身之道的精髓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