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戚夫人,我会努力为自己、也为儿子争一争,成王败寇,愿赌服输——不服输也没办法。
刘邦有八个儿子。除了汉惠的刘盈和汉文帝刘恒之外,至少有刘如意、刘友是被吕后所杀,刘恢自杀和吕后也脱不了关系,刘肥也受到威胁,通过向吕后的女儿行贿才躲过一劫。
杀了刘邦的这么多儿子,不能只怪吕后狠毒。任何事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吕后曾为刘邦付出了很多,不管是孝敬公婆、抚养儿女、整治家务,还是在政治上——刘邦逃亡的时候,最后给他送饭,还编出“跟着云气就能找到刘邦”的说辞,为刘邦起事造足了声势;刘邦在外征战,又是吕后稳定后方、保障后勤,萧何就是吕后的亲密战友;项羽把刘邦的老爹抓去,用“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来威胁刘邦的时候,吕后也在项羽的俘虏营中,还带着两个孩子。
我不想夸大吕后对刘邦的所谓爱情。我只是说,在刘邦的事业里,吕后是功劳也有,苦劳也有。可是等刘邦当了皇帝,却心心念念想着改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吃苦受累、担惊受怕、流血流汗的是我,坐享其成的却是别人,凭什么?
问题是,这不仅是戚姬和刘如意的事。刘邦冷落吕后、刘盈多年,没有戚姬,也有别人,会威胁到刘盈的太子之位。而作为吕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势必对任何有威胁、或者有潜在威胁的敌人,都充满了敌意。
吕后有强大的执行力,对谁有敌意,就一定会打压谁,甚至除掉谁。刘恒之所以没遭到迫害,是因为其母窦氏长期被刘邦冷落,毫无政治势力;刘建的生母是谁,史书都没有记载,当然也谈不上势力;刘长的生母赵姬干脆早就死了,刘长就是由吕后抚养长大的。只有这三个,吕后没有加害他们。
所以,如果戚夫人想不争不抢、平平安安过一生,就得学学窦氏,远离刘邦,不受宠爱;或者学学赵姬,一死了之,换取儿子的平安。
戚夫人肯吗?如果换了你,肯吗?
不肯走这条路,那就只有破釜沉舟,和吕后一争高下了。成王败寇,愿赌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