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汉景帝总体来说还算可以。算是一代明君。周亚夫被逼而死,不能都怨到汉景帝身上。天家无情。帝王无恩。我们在这方面苛责汉景帝有些‘’不公‘
实际上周亚夫被逼而死的最大原因就是在于政治利益分配上,与汉景帝产生了巨大分歧(李开元先生对此有着详细地论述)。周亚夫作为军功集团和开国功勋集团的受益者和代表。自然反对汉景帝对文官集团和新兴利益集团的扶持和重用。而站在汉景帝这边来看,地方诸侯王国和功勋集团是旧有势力的代表。而他们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汉景帝时期宗室诸侯王国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功勋集团的问题就此凸显出来。
但周亚夫试图阻止汉景帝扶持新文官体系上台,发挥主导作用。实际上就是制衡皇权控制一切,阻止新兴的附属于皇权之下的新利益集团形成,尤其是阻止皇后之兄无功封侯。再就是匈奴单于归降封侯。引发汉景帝的强烈不满,最终被排挤出朝廷,受辱而终死。
堂堂一代名将,当朝宰相被一个“欲反地下”的莫须有罪名下狱被逼而死,足见帝王的冷酷无情。周亚夫的崛起和覆灭,是汉朝功勋集团的最后一搏。再无崛起。在他之后汉初功勋集团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周亚夫不知进退,跟皇帝讲道理。实在是太‘’跋扈‘’。汉文帝能把周亚夫留给儿子汉景帝用。但汉景帝却觉得周亚夫桀骜不驯只能给儿子带领来了灾祸,甚至造反。反正是帝王嘴大。说什么都对。性格上的缺失也注定了周亚夫的死期。细柳营之事,往好里说是会带兵。实际上却是做事太‘’原则‘’不知进退‘’。
当然,这里也有汉景帝用刻薄寡恩的一面来,吴王刘濞的儿子怎么死的,晁错被故意诛杀,栗太子刘荣怎么死的,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温情面纱下面最残忍的一面。这也是封建制度的必然,,他的江山需要周亚夫平定自家人的叛乱;平定过后,景帝气愤他对梁王见死不救。景帝又担心周亚夫危及自己的后代。这其实就是不自信,是封建时代帝王的必然反应。。因而,功臣的死是必然的。帝王都说爱惜人才,但关键时刻还是觉得奴才好用。
既要周亚夫战功赫赫,又要周亚夫廉洁自律,还要胸襟开阔,知进退。明事理。封建帝王的要求实在是让忠臣为难。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