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帝王善用的权术,功高震主是君主莫大的忌讳。一代帝王将相如果不能遵循于此,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今天我们来讲一位西汉的名臣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第二个儿子,他曾经带兵策马驱虏于边疆,也曾经领受皇恩镇守于京师,除此之外,他也曾经位极人臣,群领朝臣为相丞,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与丞相,深受汉文帝汉景帝两代明君所倚仗。
但是这样的一代贤臣,最后却没有得到善终,他最后被汉景帝以所谓的“叛逆谋反罪”下狱,又因为绝食,被活活饿死。那么对于有如此崇高气节的贤臣,汉景帝为什么要杀了他呢?其实有以下几点原因,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功高震主
我们前面说了,古代帝王最大的忌讳就是臣子功高震主,而周亚夫就恰恰属于这种臣子。汉文帝时,因为周勃去世,周亚夫哥哥犯罪,所以绛侯的爵位就落到了周亚夫头上,这个爵位在西汉时期十分的尊贵,当然了,一个爵位当然不可能威胁皇权了。
史书记载,周亚夫十分的善于用兵,且治军严明,曾经汉文帝亲自视察士兵,就曾经对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大加赞赏。除此之外,汉文帝在临死前,曾经告诫过汉景帝刘启,如果国家受到外敌威胁,周亚夫是一个可以平定沙场的好将军,所以在景帝继位后,周亚夫被封为了车骑将军。
后发生了西汉著名的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少胜多,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因为战略所迫,却得罪了当时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梁王刘武,这也为他最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七国之乱后,周亚夫因为大功被封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时候,国家太平,边疆和睦,周亚夫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他权势很大,汉景帝是一个想要加强中央集权的皇帝,从为何会发生七国之乱就可以看出,而周亚夫不管在朝堂还是在军中,都有很大的权力和威望,这就让汉景帝头痛不已。
恰巧这时有人告发周亚夫的儿子私自购买皇家殉葬用的兵器,汉景帝当然知道周亚夫不会造反。但是利用这个由头,汉景帝将周亚夫名正言顺的削去职权,关入监狱,但是周亚夫这个人刚正不阿,不服气,绝食抗议,最后活活饿死。
二、直言不讳
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但是能够每次听进忠言,而不逆耳的人有多少。
周亚夫作为一个从久经沙场的武将升到丞相的人,自然是快言快语,直言不讳的,但是就是这样的性格,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汉景帝七年,因为种种原因,景帝要废掉当时的太子刘荣,因为事关太子废立,意义重大,当时朝臣都不敢妄言。但是周亚夫这时却极力抗争,直言不讳,公然与皇帝拍板,这使汉景帝很不高兴,使得其在窦太后面前常说周亚夫的不是。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窦太后劝说景帝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地位尊贵,可以封侯,虽然景帝也人为不妥,但是无奈窦太后权势太大,又是自己的母亲,没有办法,这时周亚夫又直言进谏,反对王信的封侯,这让窦太后和景帝的面子都挂不住了,他们开始渐渐疏远周亚夫,周亚夫也处于了孤立地位。之后,汉景帝抓住周亚夫把柄,把他打入监狱,他最后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