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观察周亚夫一生的大起大落,一个下属究竟能否在老大面前保持强势

观察周亚夫一生的大起大落,一个下属究竟能否在老大面前保持强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朝波 访问量:2430 更新时间:2024/1/4 6:32:00

一个皇帝、老大或是老板,他在自己的统治区拥有着绝对的权力与地位。

升迁、罢黜,关乎下属前途的官场、职场之路,有时只决定于他的一句话。

所谓高处不胜寒,拥有至尊地位的皇帝,很难在自己的帝国中,找到一个可以诉诸衷肠的朋友。

不止如此,因为他拥有着极大的权力,没有人敢去反驳他、指责他。

所以他往往在下属的阿谀与顺从中,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与缺点,因为很少有人敢站出来当面指正。

拥有强势性格的臣子,敢当面指出皇帝的过错与缺点。他们是皇帝最讨厌见到的人,也是最容易让皇帝失去面子的人,但也更是深受皇帝器重的人。

汉初名将周亚夫,就是一个强势的臣子。

因为他的强势,汉文帝十分赏识他。也同样是因为他的强势,汉景帝晚年时将他活活逼死。

文帝的赏识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之子,周勃是西汉开国元勋,同时也是拥护汉文帝即位的大功臣。

西汉太宗孝文皇帝下六年。

匈奴对大汉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入侵: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略甚众,烽火通于甘泉、长安。

文帝下令在长安附近屯驻三支军队,以防备匈奴人。

三支军队的主将是:屯驻在细柳的周亚夫、屯驻在霸上的刘礼、屯驻在棘门的徐厉。

文帝亲自前往军中慰劳军士,先是去了霸上、棘门,皇帝的车队直驰入军中,将军以下的骑士都赶来迎送。

文帝又去慰劳周亚夫军,却连军门都进不去。

文帝想进军门,守门的军官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令,不闻天子诏。没有将军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

文帝只得派人去告诉周亚夫:“皇上来了。”

周亚夫允许通行的命令送来,文帝的车队才得以进军门。

又有军官上前说:“将军有令:军中不得让马匹快速奔驰。请陛下令车队的马匹缓行。”

文帝为之动容,令马匹缓行,在马车上向军士们示礼。

见到周亚夫后,周亚夫说:“披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以军礼相见。”

出军门后,群臣都大为震惊,文帝感慨地说:“周亚夫才是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将军啊,之前去慰问的霸上、棘门军,他们如同在耍儿戏一般!如果匈奴人突然袭击,他们能抵挡得住吗?”

文帝死前对儿子汉景帝说:“将来国家发生动乱,一定要让周亚夫担当重任。”

平定七国之乱

汉景帝即位后,对骄纵蛮横的亲王们采取了大强度的打压。

吴国楚国联合五个诸侯国,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发动叛乱。

景帝拜周亚夫为大将军,令其带领三十六位将军挥师东进。

七国想进攻关中,必须要攻破梁国,当时的梁王刘武正是景帝的同母弟弟。

七国叛兵强攻梁国,周亚夫让汉军屯驻在昌邑,坚守不出。

梁国的使者多次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都不肯出兵。

梁王亲自上书向景帝告状,景帝令周亚夫救援梁国,周亚夫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梁国也只好坚守城池不出,周亚夫又派轻骑兵截断了吴国粮道。

吴军撤退之时,周亚夫让精兵追击,大破吴军。

吴王刘濞抛弃军队,带领千余人逃到百越。

周亚夫击败了最强大的吴军,其他几国叛军也慢慢被收拾掉了,七国之乱仅三个月就被平定。

与景帝不合

五年后,周亚夫升职为丞相,景帝十分器重他。

长公主刘嫖、嫔妃王夫人用阴谋让景帝废太子刘荣,立王夫人之子刘彻(汉武帝)为太子。

周亚夫坚决维护刘荣,从此与景帝关系逐渐疏远。

王夫人成为皇后之后,窦太后对景帝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被封侯。”

景帝说:“此事要先于丞相商议。”

周亚夫反对这件事,他说:“高祖定下约束:非刘氏者不得为王,无功不得封侯;不遵守此约者,天下一同发兵攻击他!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他没有功劳,不可以封侯。”

景帝只能沉默,终不得封王信为侯。

后来匈奴有五个小国王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

周亚夫说:“这几个人背叛君主投降敌人,陛下封他们为侯,如何再去切责那些不忠的臣子。”

景帝说:“丞相的建议不可采用。”

五人最终都被封侯,周亚夫因此称病辞职。

顶撞景帝

过了不久,景帝请周亚夫到宫中吃饭。

摆在周亚夫面前的,是没有经过切割的大肉块,桌上也没有筷子。

周亚夫心里不服气,回头对管酒席的官员说:“去给我拿双筷子。”

景帝笑着说:“这都不能让君侯满意吗?”

周亚夫知道景帝在为难自己,脱去帽子跪拜谢罪。

景帝说:“请起。”

周亚夫起身后,没经景帝允许,就直接离开了。

景帝目送着他离去,说:“这个怏怏不乐的人,不可以做将来年幼皇帝的臣子!”

当时刘彻也在场,他一直死死盯着周亚夫。周亚夫走后,景帝问:“为什么一直盯着他?”刘彻说:“此人可畏,必能成贼!”景帝笑着说:“此怏怏之人,非少主之臣也!”(本段来源于野史《武帝故事》,不一定发生过)

被逼至死

周亚夫的儿子偷偷买皇家专用,尚方官的盔甲与盾牌,将来给父亲下葬。

被雇来搬运这些东西的人上告了此事,景帝令人去责问周亚夫。

周亚夫在使者面前一言不发,景帝怒道:“我无需证词也能杀你!”,令人将周亚夫抓进监狱审问。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何要谋反?”

周亚夫答道:“买来下葬用的,为什么扯到谋反上去。”

有个小吏责问道:“君侯就算不在地上谋反,也要在地下谋反!”

官吏审问、侵辱他过甚,周亚夫绝食五日后,在狱中吐血而死。

皇帝想让谁死,廷尉就会安排苛刻的官吏。想让谁活,廷尉就会安排宽厚的官吏。

当初绛侯周勃讨灭诸吕之乱,将代王刘恒拥护为汉文帝。周勃晚年被人诬告谋反,险些死在监狱中。

后来周勃之子周亚夫,讨灭七国之乱,同样安定了刘氏的江山。周亚夫也在晚年被人诬告谋反,最终死在监狱中。

为何父子两代都遇到了同样的灾祸?并非是兔死狗烹,功臣不得留。

凡建立大功的臣子,大多骄纵而轻主。稳固了皇帝的江山,受到了皇帝的尊敬,一年、两年,十余年过去,他就开始飘飘然,开始忘乎所以,开始忘记到底谁更尊贵了。

《易》曰:“战战栗栗,日甚一日。”

老子》曰:“物极必反。”

文子》曰:“日出则万物作,月出则万物息。圣人莅则君子进,小人莅则君子隐。”不能接受刚直之臣的君主,何必向他讲刚直之言!

君道如天,臣道如地。天性阳刚,地性阴柔。天地反常,万物不得安然。下属当然不能在老大面前保持强势,这是忌讳!

标签: 周亚夫

更多文章

  •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周亚夫?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周亚夫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帝王善用的权术,功高震主是君主莫大的忌讳。一代帝王将相如果不能遵循于此,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今天我们来讲一位西汉的名臣周亚夫。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第二个儿子,他曾经带兵策马驱虏于边疆,也曾经领受皇恩镇守于京师,除此之外,他也曾经位极人臣,群领朝臣为

  • 皇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筷子,周亚夫吃完离去,皇帝:此人得杀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周亚夫

    皇上请周亚夫吃饭,却没有给他筷子。周亚夫吃完就走了。皇上说:这个人必须杀。周亚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代名将,居然因为一双筷子,让皇帝想杀人。但是周亚夫的战功没得说,但是他确实不适合做宰相,因为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心直口快,处处和景帝对着干。后来,景帝的耐心耗尽了,他觉得周亚夫太有脑子了,固执己见,老

  • 周亚夫的功成名就得益于汉文帝的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是开国名将周勃的儿子,在汉景帝时期成为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首要功臣。然而他的锋芒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初露了,一次细柳营的文帝阅兵让周亚夫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周亚夫军细柳有一次,汉文帝来驻扎边境的一些地方检阅军队,顺便慰劳一下他们防御匈奴的辛苦。先去了霸上、棘门,这两个地方的将军都骑着马迎接皇帝的驾

  • 汉景帝重用周亚夫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为什么周亚夫不得善终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周亚夫

    汉景帝重用周亚夫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这是公元前154年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七个诸侯王联合发动的对抗中央朝廷的叛乱。(七国之乱)周亚夫作为平定了七国之乱的大功臣,为什么最终会不得善终呢?这听起来好像又是一幕兔死狗烹、过河拆桥的悲剧啊!事实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走后,汉景帝:此人绝不能留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周亚夫

    提起汉朝的重臣名将,一系列名字跃然纸上。霍去病、李广等等。但是很少有人也能够记得周亚夫。周亚夫对于整个汉朝的作用是无限大的,但是谁又能想到一顿饭竟然无意中决定了他的命运。甚至汉景帝一次设宴不给周亚夫筷子,而后以一种莫须有的罪名定罪了这名朝廷重将,寒了这名为国效力,鞠躬尽瘁老将的心。多年以后,周亚夫的

  • 西汉名将周亚夫:汉景帝请吃饭,却不给筷子,这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乃是西汉名将,此人治军有方,领兵打仗更是了得。所以汉文帝刘恒临终前,就把汉景帝刘启叫到身边,叮嘱汉景帝: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你大可重用周亚夫,让他领兵打仗。而周亚夫也果然没有辜负汉文帝的厚望,后来帮助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也稳定了大汉江山。于是乎,汉景帝也学汉文帝,想让周亚夫辅佐自己的儿子。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走后,汉景帝长叹一口气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周亚夫

    关于汉朝有这样一句如雷贯耳的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为什么汉朝有这样的底气呢?因为汉朝有着一位又一位出色的将军。霍去病,卫青等为汉朝立下铁马功劳。除他们之外,还有一位汉朝将军也是声名远扬,这个人就是周亚夫。 细柳将军周亚夫 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的身世并不好,他们都是奴婢之子

  • 汉景帝设宴,不给周亚夫筷子,结果却对周亚夫起了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小柏聊历史标签:周亚夫

    历朝历代,皇帝对武将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皇帝需要靠他们维护治安,保家卫国,又担心他们掌握兵权,密谋造反。所以皇帝表面重用武将的同时,又得想法子来压制武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就是出自汉朝的周亚夫,汉文帝时期,被派驻守细柳,维护边疆安全。周亚夫的细柳军就只听将军号令,见到皇帝,因身穿甲胄,可

  • 相士告诉周亚夫“9年后你会饿死”周亚夫不信,9年后果然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周亚夫

    我们在中学的课本上都曾学过这样一篇文章,《周亚夫军细柳》,从这里我们完全能够看到,周亚夫治军严谨,赏罚分明,而在周亚夫前半生,曾有一个相士告诉周亚夫“9年后你会饿死”周亚夫不信,没想到的是,9年后周亚夫果然饿死。许负是秦末汉初著名的一位相士,汉文帝曾拜她为义母,因为许负的名声太大,周亚夫也曾被许负算

  • 为什么汉景帝因为一双筷子选择放弃了周亚夫?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周亚夫

    后世人总以为汉景帝很仁慈,但实际上,他比汉武帝要狠得太多。周亚夫,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周勃官至太尉,而周亚夫也争气,自己在汉景帝一朝也当上了太尉,而且还因为平定吴楚七王之乱立下不世大功,在整个西汉的地位中,丝毫不逊色于父亲周勃。可就是这么一个功臣,最终却无奈地“绝食而死”。事实上,周勃的晚年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