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山海经何时成书?又属于哪个时代?以至于司马迁不敢参照

山海经何时成书?又属于哪个时代?以至于司马迁不敢参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有点点乱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3/12/5 7:48:18

鲁迅先生从小便十分痴迷于《山海经》,其中光怪陆离、波橘云诡的世界,为他打开了新的一扇大门。但是古往今来,对于《山海经》的各种说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说鲁迅先生对《山海经》之小便有研究,但是将《山海经》所定义的远古神话的体裁,却与其他学者不同。其他学者认为,《山海经》与商朝之时的占卜技术有所联系,认为其是一种与鬼神相通的著作;但是又有学者根据《山海经》之中所描写的地势面貌,将其定义为一本地理方面的著作。

这里的说法自然是百家纷纭,但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学者都没有真正地读懂《山海经》这本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与理念。

虽然众多学者并未破解《山海经》的成书时代,以及作者在其中所灌注的思想,但是《山海经》仍然成为众多文人所取材的蓝本,例如一些神话小说如精卫填海便由《山海经》衍生而来。即使是如今,关于一些神话题材的影视剧也有《山海经》的引申,如《古剑奇谭》之中的幽都便是出自于此。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年代,有过侧面的记载。司马迁在访问各地风土人情、搜集整理资料著成史记之时,曾经在其中提到,因为《山海经》书中所描绘的世界过于荒诞无奇,其中动物也过于神圣,所以自己在著作史记之时,并不敢以其为参考。从这里可以看出《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在汉武帝之前便已存在。而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著作之人刘歆则认为,《山海经》之中所描述的世界应该是大禹治水之后的世界,洪水退去之后,大禹作为新世界的主宰,为了方便天下的管理,将整个天下分为九州,而书中所描绘之物,便是九州的风土人情以及怪异之物。

但是却有人否定了这一观点,先不说《山海经》是否是描绘了九州的风土人情,就单单说他成书的年代—夏朝便经不起推敲。我们基于今天的考古学可以了解到,因为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尚未发现关于夏朝的大量文物的存在,所以如今世人对于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有质疑。同时真正发现有文字记载的时期乃是商朝时期,在这之前,夏朝是否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文字以及相关的文学著作存在极大的学术争议。而且根据商朝所出土的甲骨文之中,对于这个有分量的著作,并未有丝毫的提及,这一点上确实是奇怪。

如此推敲下来,《山海经》最早的成书应该是在周朝时期,最大可能性是出现在东周。而这其中的原因是,周朝有着自己一套的封建礼仪制度,而此时的权利是掌握在士卿大夫之中,显然这些人是肯定不会著作《山海经》之类的书籍。但是在东周之后,原本的知识垄断被打破,开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同样佐证《山海经》乃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证据是,《山海经》之中曾经提到了铁,历史资料上明确记载,铁技术的掌握要等到战国时期,而之前一直是被青铜器所占据。

就像是《论语》一般,即使是孔子在去世之后,其门下的弟子将孔子生前的所思所想所言所到整理成书;所以学者们认为《山海经》是同样的道理,也是自春秋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朝之前,经过多代人的相继接力,这才有了其中波橘云诡的世界。

曾经有人关于《山海经》专门发起了一个讨论组,认为《山海经》并非是现实的世界,而是属于另外一个平行宇宙,似乎这样《山海经》之中的世界才能经得起推敲。虽然说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山海经》之中的世界过于奇怪。

一是书中曾经记载,在海外有座“苦山”,而在山中所生活的生物却与地球上不同,虽然说外形描写酷似野猪,但是这种野猪却会说人话;其次,《山海经》之中所记载的,还有会吃人的牛,以及鸟类具有人性化的脸,更有真正的九尾狐狸。

以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些生物的出现,似乎是古人在现成动物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加工与改造,但是古人为何要这样?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很显然的是,这其中的生物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存在。

所以从两方面来看,因为《山海经》的成书是通过多代人的续力才完成,二来书中的世界不属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世界,所以自然就《山海经》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司马迁重复多次嫉妒之恶,嫉贤妒能毁坏了魏国国运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司马迁

    “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莎士比亚在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以“嫉妒”贯穿主线。莎翁将嫉妒心喻为”绿眼的妖魔“,不仅面目可憎且极其凶恶。在我国历史上,先贤们比莎翁更早意识到了嫉妒之恶,所以才有警世之言:“美女无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女子不论美丑,入宫就被人嫉妒;读书

  • 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这2个原因很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司马迁

    历史上的很多事情,我们经过深入分析研究之后,总会觉得其中是很有意思的,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凡事发生总是会有前因后果的,不可能空穴来风。在历史上发生的众多事件中,我们一直对汉武帝阉割司马迁一事耿耿于怀,很多人搞不清楚汉武帝为何阉割司马迁,难道是因为司马迁写的《

  •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他老婆还一直守候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司马迁

    公元前9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个很小的事件,但是却是和一个伟人有关,这个伟人就是司马迁。当时的李陵在和匈奴打仗的时候打败了,而且投降了匈奴。当时汉武帝大怒,准备严惩。不过当时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却挺身而出为李陵说法。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当时按律当斩,但是有人求情。所以改为

  • 《史记》闻名于世,作者司马迁的去向却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后世对《史记》的高度评价,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广传于世,从侧面也证明了它的价值。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史记》也成就了司马迁,使他成为闻名于世的人物。然而,司马迁在完成《史记》后,仿佛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中,去向成谜。《史记.太史公自序》,自然不会有作者

  • 从司马迁遭腐刑看汉代诏狱之严酷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是一位完美的史学家,他虽以简洁的文字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但他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为他遭受了被视为奇耻大辱的宫刑。司马迁受刑并不是个案或突发事件,而是普遍或长期存在的一种司法制度所致。中国的司法制度,很早就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普通的司法系统,另一个专门审理类似司马迁案

  • 轩辕黄帝:司马迁为什么说黄帝“姓公孙”呢

    历史人物编辑:超人做菜标签:司马迁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明明先秦文献中说黄帝“姬姓”,为什么司马迁却说黄帝“姓公孙”呢?是他在撰写《五帝本纪》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吗?还是说他当时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聊一下“姓”和“氏”的区别。北宋刘恕撰写的《资治通鉴外纪》

  • 湖北出土古代竹简,内容打脸司马迁,秦始皇绝非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司马迁

    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一统天下,建立了古代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正因如此,华夏大地进入到了大一统时期。秦朝建立后,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没有实施分封制,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现如今看来,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很多。虽然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但是秦始皇的名声在历史上并不好,大部分史

  • 《史记》里司马迁的神预测,如今看来准不准?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历史标签:司马迁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楚霸王巨鹿破釜沉舟,垓下四面楚歌;诸葛亮前半生神机妙算,弥留之际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影视剧中的诸葛亮形象鲜活的例子,都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历史进程,以个人的能力与时运搏斗,犹如“蚍蜉撼树”。就好比2019年,连猪肉都吃不起了,

  • 瞎折腾,司马迁借孔子来嘲讽殷商频繁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司马迁

    老师给人的印象大概是板着脸孔,不苟言笑,一本正经了。然而,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却并非如此。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史记·殷本纪》《殷本纪》中,太史公最后总评,先是介绍了契事迹来源,其次介绍成汤之后内容选取于《书》、《诗》,然后对契后代姓氏分封做了介绍。最后,很突兀的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

  • 历史杂谈-西汉可以没有汉武帝,但是不能没有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司马迁

    汉武帝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君主,西汉刚刚建立之时国内百废俱兴,民众苦不堪言。汉武帝登基之后,对外派遣霍去病等大将出击匈奴,扫除匈奴的威胁,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并征服了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尊崇儒术等政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