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曾: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我略逊司马迁,这还是谦虚的

范曾: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我略逊司马迁,这还是谦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薛明旺 访问量:2313 更新时间:2024/1/24 3:38:08

范曾: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我略逊司马迁,这还是谦虚的

范曾很有意思,他喜欢跟仙逝多年的人比高论低。范曾夸下海口,他比八大山人差不了多少,对画坛老前辈齐白石也是出言不逊,认为他的画法有问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是对于在世的艺术家黄永玉那也是进行了波澜壮阔的跨世纪对骂。从范曾的路数来看,他喜欢借助他人来抬高自己。范曾就表示,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我略逊司马迁,这还是谦虚的。范曾为何这么说?与司马迁比高低,他有这个资本吗?

司马迁不用多说了,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写《史记》。司马迁在创作过程中经历的艰苦磨难,那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司马迁那个时代查阅资料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通过互联网各种交通工具就能够轻松地获得第一手史料。司马迁得靠两条腿,亲自验证不断佐证。尤其是后期,司马迁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可依旧坚持《史记》的创作。暂且不说《史记》的学术价值,单单就司马迁的学术精神就值得人们尊敬。

范曾却“大言不惭”的表示,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我略逊司马迁,这还是谦虚的。你看看,范曾一把年纪也能这么说,不知谁给他的自信?事实上,范曾除了画画也没闲着。范曾八十多岁了,也是几代人的时间了,可他坚持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辈子。范曾早上五六点就起来看书,这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所以他知识面的广度还是有的,深度决然不及司马迁,术业有专攻,范曾的深度体现在画画、国学,对于史学研究他还谈不上与司马迁比高论低的地步。

你要说范曾是个大老粗,那只能说你不了解范曾;倘若你要是说范曾是震铄古今的大学问家,这也是不现实的。对于范曾的自我评价,需要客观看待,不能当真可当作人家的真情流露。无论怎么说,看待一个人需要客观真实,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任何一个人的地位也好,身份也罢,都是公认使然,自封的还真没有几个。

既然看明白了范曾的路数,那他为何要这么说?说白了,人之间那怕是隔代而生,那也是存在有“文人相轻”的事实。文人相轻有两种表达形式,要么谁都看不上,但人家确实是有真本事,比如流沙河老先生,人家还看不上《弟子规》,可不能否认人家“国学大师”的身份。

另一种虽然不贬低打压,可想着法的大人物身上靠,事实上个人修行又达不到那个境界。这一种人比较多,广泛存在于书法家群体中,比如冬龄,动不动就是技追王羲之,不输怀素……反正死了的人也不会蹦出来追究。范曾属于后者,他有实力但还没达到司马迁的那种境界,只能借着司马迁的名号来抬高自己,本质上还是属于“文人相轻”,也算是文人的真性情吧!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浅谈司马迁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司马迁

    前言司马迁,西汉时期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著名著作《史记》的主要编纂者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曲折,但始终保持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热爱和研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和宝贵的遗产。一、早年经历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生在一个文化世

  • 司马懿是不是司马迁的后人?司马迁被宫刑之前,其实是有后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司马迁

    从生理角度上来说,我们伟大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先生,在遭受宫刑以后,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了。很多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被宫刑,主要就是帮李陵说了几句话。这如果换做一些仁慈的皇帝来说,说不定就这么过去了,可惜司马迁先生遇到的是比较残暴的汉武帝,他不仅对匈奴残暴,对自己人也不闲着。当得知李陵在西域投降匈奴

  • 重塑田婴的故事,看看司马迁揉碎的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司马迁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国君田婴”,在《孟尝君列传》中司马迁介绍田文时,顺便透露了其父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少子”指年纪较小的儿子,“庶弟”指非正妻所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任职”意思为担任一定的职务,“用事”是指当权。这句话的意

  • 学者评价司马错天下无双,但却被司马迁给洇灭,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司马迁

    每次我们说到秦国的将领,必然会想到白起还有王翦这样的绝顶人物,因为他们是时代最耀眼,被人流传最广的大将。不过可惜的是在学界,其实还有一位秦国大将应受到广泛的热评,这个人就是秦代名将司马错。按照学者的描绘,司马错是秦惠文王时期最有水平的一位将领,他不仅提出了强国三次,而且还是日本军事指导的老祖宗,除此

  • 司马迁给田叔立传,偏心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司马迁

    “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这句话出自《史记·货殖列传》。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偷坟掘墓本来是犯法的勾当,而田叔靠这个发家的。《货殖列传》在《史记》中第一百二十九卷,为列传的第六十九篇。而《史记》第一百零四卷,为《田叔列传》,列传的第四十四篇。《史记》中前后两篇列传中提到的“田叔”应该为同一人。《

  • 司马迁的出生地是哪里?司马姓氏如何而来?秦国司马错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司马迁

    据史学家傅乐成先生研究,一直到汉代,关西仍然是个特殊地区,文化上与关东截然不同。就人才而言,关东出相,而关西出将。但由于秦始皇的过激政策,使关东六国后裔揭竿而起,并使关西人变成被征服者,因此,虽然这个尚武文化区域出了不少卓越将领,却在地域观念作祟下,没法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司马迁的出生地龙门,正

  • 茂陵博物馆文化课堂|汉武帝与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好旺传媒官方账号标签:司马迁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能干的统治者,也是一位争议颇多的帝王。他不仅确立了自己在政治、军事史上伟大改革家、军事统帅的地位,同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让他名垂千古、震烁古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他统领的时代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部无以伦比的巨著——《史记》。司马迁笔下的《史记》

  • 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隐藏的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我国历史学上的巍峨丰碑,鲁迅先生对《史记》赞誉极高。虽已去两千多年,今读《史记》可不受时空拘束,感觉并不久远。一百三十卷信手翻阅,可以当文学作品,读一个个小故事;又可以依次来读,细心体会,互相参阅,从史料中窥探历史真相。毕竟,《史记》既篇篇可独立,又前后卷章相关联

  • 卫青为何被黑了几千年?司马迁、苏轼等人是不服气,现代人则是?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司马迁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原王朝,大多数能够国泰民安,大部分中原王朝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而少数民族政权当中,又属匈奴最为彪悍。匈奴在秦汉时期,屡次搅得中原王朝不得安宁,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赫赫有名的将军北击匈奴,给中原王朝带来了数十年的安宁生活。说起卫青此人,所有人都不会很陌

  • 读史记司马迁随笔(故事新编)

    历史人物编辑:青烟威文学标签:司马迁

    作者:米义勇(四川成都)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主人公李明在家中翻阅着《史记》司马迁的随笔,他被其中一篇八百字的随笔深深吸引了。这篇随笔讲述了一个叫做刘邦的人,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但他却有着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在那个时代,天下大乱,各个诸侯争霸,刘邦也加入了这场争斗中。刘邦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很快就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