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的出生地是哪里?司马姓氏如何而来?秦国司马错有何功绩?

司马迁的出生地是哪里?司马姓氏如何而来?秦国司马错有何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盏历史 访问量:1132 更新时间:2024/1/8 7:52:51

据史学家傅乐成先生研究,一直到汉代,关西仍然是个特殊地区,文化上与关东截然不同。就人才而言,关东出相,而关西出将。但由于秦始皇的过激政策,使关东六国后裔揭竿而起,并使关西人变成被征服者,因此,虽然这个尚武文化区域出了不少卓越将领,却在地域观念作祟下,没法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司马迁的出生地龙门,正好就在关东、关西交界线接近中央的位置。是的,这是一道门,它可以尽窥关东、关西的一切,如果说上天把这位旷古奇才送上历史舞台的位置,对台下的观众有所暗示的话,也许这就是个看天下事、记天下事的最佳位置。

因为龙门虽在交界地带,但仍属关西地区,以当时的地域观念而言,他是被征服者秦人的后裔。

“司马”,说明姓氏的源流,那是个很困难的问题,只能说,中国到了周代,由于人口繁衍渐多,原有的单纯封建制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于是由姓演化出氏族系统来。姓是原始族号,氏就是它的分支,最初也是由分封而来。有以官职为氏的,也有以封邑为氏的,司马就是以官为氏,司马是官名,掌管军事。

秦国的司马错,是司马迁比较早而可信的一位祖辈,大约早他一百八十年,是那位一上台就杀死商鞅的秦惠手下的大将。他曾经和主张连横的张仪,为了攻打韩国还是攻打在今四川成都一带的外族小国蜀国的决策问题上,在秦惠王面前展开辩论。

张仪认为攻打韩国可以乘机胁迫邻近的周王室,然后可以挟天子以命令天下的人遵从秦惠王的号令,是进行王业非做不可的一步。司马错则认为“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而且挟持天子,会引起六国的反感,正好可以作为他们的借口以合力对付秦国。因此,他主张伐蜀,不但有具体的经济利益,而且不会引起六国的注意。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茂陵博物馆文化课堂|汉武帝与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好旺传媒官方账号标签:司马迁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能干的统治者,也是一位争议颇多的帝王。他不仅确立了自己在政治、军事史上伟大改革家、军事统帅的地位,同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让他名垂千古、震烁古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他统领的时代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部无以伦比的巨著——《史记》。司马迁笔下的《史记》

  • 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隐藏的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我国历史学上的巍峨丰碑,鲁迅先生对《史记》赞誉极高。虽已去两千多年,今读《史记》可不受时空拘束,感觉并不久远。一百三十卷信手翻阅,可以当文学作品,读一个个小故事;又可以依次来读,细心体会,互相参阅,从史料中窥探历史真相。毕竟,《史记》既篇篇可独立,又前后卷章相关联

  • 卫青为何被黑了几千年?司马迁、苏轼等人是不服气,现代人则是?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司马迁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原王朝,大多数能够国泰民安,大部分中原王朝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而少数民族政权当中,又属匈奴最为彪悍。匈奴在秦汉时期,屡次搅得中原王朝不得安宁,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赫赫有名的将军北击匈奴,给中原王朝带来了数十年的安宁生活。说起卫青此人,所有人都不会很陌

  • 读史记司马迁随笔(故事新编)

    历史人物编辑:青烟威文学标签:司马迁

    作者:米义勇(四川成都)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主人公李明在家中翻阅着《史记》司马迁的随笔,他被其中一篇八百字的随笔深深吸引了。这篇随笔讲述了一个叫做刘邦的人,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但他却有着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在那个时代,天下大乱,各个诸侯争霸,刘邦也加入了这场争斗中。刘邦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很快就成为了

  • 关于五帝“禅让”,司马迁是这么看待的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司马迁

    民间有句老话,“同姓一家亲”。这意思是说同一个姓氏往上追溯大概都能找到共同的根源。其实,不同的姓氏也未必没有关联,譬如说陈姓与田姓。当然,姓与氏又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如果难以理解,可以对比中着《史记》中一句话来理解,“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侯

  • 关于汉景帝心胸狭隘,司马迁披露了太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司马迁

    不可否认,“文景之治”为历史上封建社会第一次“盛世”。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就明确记录,“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没有大旱灾或大水灾,人民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连边郡的粮仓都是满的,政府的库房里每年都能余下很多钱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 韩国在外蒙古发现李陵干尸:穿2千年多前中原服饰还一心想着大汉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李陵

    前几日,韩国的考古专家在外蒙古阿尔泰山发现了一座古墓,而且这具干尸看样子是2000多年前的样子,很多人猜测这是汉朝大将军李陵的墓穴,这具男士个头有170cm左右,而且身上穿的都是中原地区的衣物,周围还有其他的古墓不过都是游牧民族的墓。曾在汉朝时期匈奴侵犯中原厉害,于是常年被将发生战争,李陵将军就是其

  • 李陵的五千步卒就能和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为何宋步兵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李陵

    这是用李陵的一场战斗,把大宋朝的步兵都秒杀了,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大宋朝给人的整体形象就是挨揍,无论是大辽,金,还是后来的蒙古,都把宋朝揍得鼻青脸肿,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咱们先看看汉武帝,他继位后整军经武,选拔能打仗的将领,目的就是彻底把匈奴揍趴下,汉武帝是立足于战,所以卫青,霍去病这些将领脱颖

  • 很多人知道寡不敌众而降的李陵,却不知道力战匈奴而死的韩延年

    历史人物编辑:品读史即标签:李陵

    李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身上的评价比较两极化。一些人认为李陵投降匈奴是很可耻的事情;而另一些人认为李陵以五千军队对抗八万匈奴大军,坚持作战到最后一刻,后来投降匈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司马迁就很同情李陵。总之关于李陵身上的争论很多。不过小编在下文要介绍另外一个人物,就是跟随李陵出征,最后却战死的校尉

  • 汉末丹阳兵,誉满天下实至名归!西汉李陵东汉袁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李陵

    汉朝的铁骑算是历史上最厉害的骑兵之一了,当时处在巅峰时期军事实力无比强大的匈奴,以擅骑擅射勇猛彪悍名震天下,汉人农耕文明在骑兵上相比于匈奴这些游牧民族有着根本性的劣势。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匈奴骑兵却被大汉铁骑常常以少胜多打得经常大败,直接将巅峰的匈奴彻底打残了,只能龟缩在漠北之地苟延残喘,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