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学者评价司马错天下无双,但却被司马迁给洇灭,这是为何?

学者评价司马错天下无双,但却被司马迁给洇灭,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唯物历史观 访问量:4530 更新时间:2023/12/25 6:31:39

每次我们说到秦国的将领,必然会想到白起还有王翦这样的绝顶人物,因为他们是时代最耀眼,被人流传最广的大将。不过可惜的是在学界,其实还有一位秦国大将应受到广泛的热评,这个人就是秦代名将司马错。按照学者的描绘,司马错是秦惠文王时期最有水平的一位将领,他不仅提出了强国三次,而且还是日本军事指导的老祖宗,除此以外,他还平定了巴蜀之地。但就是这样一个天下无双的角色,却被司马迁给洇灭了,并且没有流传太广,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武将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至于要被消灭呢?

其实我们在读司马迁的史记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司马迁这个人是特别的注重细节,所有的大事件都会以非常严谨的方式来记录。所以在一个朝代,如果有某些顶尖的人物登场,他是不可能把他给漏过的。当然了,对于芈八子那段历史的描写,司马迁记录的很少,但这并不是司马迁本人特意隐瞒,而是因为,芈八子当上宣太后以后,把他曾经的过往全部都消灭了,这才导致了司马迁记录中的缺失。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只要过去有历史记载的,司马迁都会把那些大事件精彩的描述下来。不过可惜的是司马错这个人物却非常的尴尬,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并没有对这个人物过多的描写,甚至连提都很少提到。如果我们按照司马迁的笔来阅读时,就会觉得司马错就是一个小人物无足轻重。但其实我们一开始就说了,司马错这个人提出了强国三策,而且平定了巴蜀,更是日本人的老祖宗,又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小人物呢?

在看战国风云的时候,学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曾经提到了一个概念,当时秦惠文王时期,由于对外战争非常频繁,但是夺取的土地却极少,因此秦国陷入到了改革的瓶颈口。得到军功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能够给予的土地却越来越少,那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司马错站了出来,提出强国三策,一个是富国,一个是攻略土地,另一个则是以战养战。在这三个政策的指导之下,秦国快速地找到了发展之路,先是拿下了巴蜀之地,然后大量的派遣士兵在那里获得新土地,一方面完善军功爵制度,另一方面加快开垦巴蜀地区。所以司马错仅凭这三条计划就已经成为了秦昭襄王乃至于秦惠文王时期最优秀的人物。

除此以外,司马错也发动了很多对外战争,按理来说这个人也是非常的厉害,基本上没有看到关于他战败的记录。所以这是一个政治水平极高,而且军事水平也很不错的人物。以至于后来日本人学习了司马错的战争计划,以战养战通过开垦土地来刺激国内发展。因此这样一个人再怎么样也不应该被历史所洇灭,应该是当时大事件中的大人物。但奇怪的是司马迁对于他的历史根本不写,就连平定巴蜀也是点到为止。同样是司马,为何彼此相轻?

后来学者研究的时候,得出了一个可能性的猜想,司马错其实就是司马迁的老祖宗,因为是自己的老祖宗,而且这个老祖宗牵涉到了汉朝的一个政策,所以司马迁不得不把他给雪藏起来。那么司马错到底牵涉到了汉朝的什么政策呢?答案令人瞠目结舌,那就是汉朝一直轻视秦朝,并且在历史上给予了一个明显的定义,秦朝在当时是罪恶,其他的国家是反抗罪恶的正义。再加上刘邦的王朝本质上是由当年的楚国文化演绎而来的,因此对于秦国的描绘往往带有贬低之感。例如当年的白起,又例如秦昭襄王,明明是天下无双的君主与将士,但却总是被贬低成杀人恶魔与大恶棍。

所以如果司马迁描写司马错发动对于楚国的战争,司马错平定天下做出的大贡献,这要是加上主旋律的色彩,那么必然会使得司马错变成一个比白起还要邪恶的存在。毕竟,就算在我们现在人眼中,看来,司马错也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再加上秦国这个邪恶的罪名,那么司马错一定会是一个比白起还要影响深远的罪恶存在。

所以既然是自己的老祖宗,既然是曾经的英雄,那么就不能再让他受到如此的恶评。所以司马迁在记录的时候,让司马错这个人物完全消失,即使他知道这是一个曾经无比伟大的英雄。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司马迁给田叔立传,偏心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司马迁

    “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这句话出自《史记·货殖列传》。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偷坟掘墓本来是犯法的勾当,而田叔靠这个发家的。《货殖列传》在《史记》中第一百二十九卷,为列传的第六十九篇。而《史记》第一百零四卷,为《田叔列传》,列传的第四十四篇。《史记》中前后两篇列传中提到的“田叔”应该为同一人。《

  • 司马迁的出生地是哪里?司马姓氏如何而来?秦国司马错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司马迁

    据史学家傅乐成先生研究,一直到汉代,关西仍然是个特殊地区,文化上与关东截然不同。就人才而言,关东出相,而关西出将。但由于秦始皇的过激政策,使关东六国后裔揭竿而起,并使关西人变成被征服者,因此,虽然这个尚武文化区域出了不少卓越将领,却在地域观念作祟下,没法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司马迁的出生地龙门,正

  • 茂陵博物馆文化课堂|汉武帝与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好旺传媒官方账号标签:司马迁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能干的统治者,也是一位争议颇多的帝王。他不仅确立了自己在政治、军事史上伟大改革家、军事统帅的地位,同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让他名垂千古、震烁古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他统领的时代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部无以伦比的巨著——《史记》。司马迁笔下的《史记》

  • 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隐藏的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我国历史学上的巍峨丰碑,鲁迅先生对《史记》赞誉极高。虽已去两千多年,今读《史记》可不受时空拘束,感觉并不久远。一百三十卷信手翻阅,可以当文学作品,读一个个小故事;又可以依次来读,细心体会,互相参阅,从史料中窥探历史真相。毕竟,《史记》既篇篇可独立,又前后卷章相关联

  • 卫青为何被黑了几千年?司马迁、苏轼等人是不服气,现代人则是?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司马迁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原王朝,大多数能够国泰民安,大部分中原王朝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而少数民族政权当中,又属匈奴最为彪悍。匈奴在秦汉时期,屡次搅得中原王朝不得安宁,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赫赫有名的将军北击匈奴,给中原王朝带来了数十年的安宁生活。说起卫青此人,所有人都不会很陌

  • 读史记司马迁随笔(故事新编)

    历史人物编辑:青烟威文学标签:司马迁

    作者:米义勇(四川成都)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主人公李明在家中翻阅着《史记》司马迁的随笔,他被其中一篇八百字的随笔深深吸引了。这篇随笔讲述了一个叫做刘邦的人,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但他却有着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在那个时代,天下大乱,各个诸侯争霸,刘邦也加入了这场争斗中。刘邦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很快就成为了

  • 关于五帝“禅让”,司马迁是这么看待的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司马迁

    民间有句老话,“同姓一家亲”。这意思是说同一个姓氏往上追溯大概都能找到共同的根源。其实,不同的姓氏也未必没有关联,譬如说陈姓与田姓。当然,姓与氏又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如果难以理解,可以对比中着《史记》中一句话来理解,“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侯

  • 关于汉景帝心胸狭隘,司马迁披露了太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司马迁

    不可否认,“文景之治”为历史上封建社会第一次“盛世”。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就明确记录,“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没有大旱灾或大水灾,人民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连边郡的粮仓都是满的,政府的库房里每年都能余下很多钱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 韩国在外蒙古发现李陵干尸:穿2千年多前中原服饰还一心想着大汉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李陵

    前几日,韩国的考古专家在外蒙古阿尔泰山发现了一座古墓,而且这具干尸看样子是2000多年前的样子,很多人猜测这是汉朝大将军李陵的墓穴,这具男士个头有170cm左右,而且身上穿的都是中原地区的衣物,周围还有其他的古墓不过都是游牧民族的墓。曾在汉朝时期匈奴侵犯中原厉害,于是常年被将发生战争,李陵将军就是其

  • 李陵的五千步卒就能和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为何宋步兵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李陵

    这是用李陵的一场战斗,把大宋朝的步兵都秒杀了,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大宋朝给人的整体形象就是挨揍,无论是大辽,金,还是后来的蒙古,都把宋朝揍得鼻青脸肿,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咱们先看看汉武帝,他继位后整军经武,选拔能打仗的将领,目的就是彻底把匈奴揍趴下,汉武帝是立足于战,所以卫青,霍去病这些将领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