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卫青为何被黑了几千年?司马迁、苏轼等人是不服气,现代人则是?

卫青为何被黑了几千年?司马迁、苏轼等人是不服气,现代人则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盏历史 访问量:3761 更新时间:2023/12/19 13:33:45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原王朝,大多数能够国泰民安,大部分中原王朝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而少数民族政权当中,又属匈奴最为彪悍。匈奴在秦汉时期,屡次搅得中原王朝不得安宁,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赫赫有名的将军北击匈奴,给中原王朝带来了数十年的安宁生活。

说起卫青此人,所有人都不会很陌生。他一生以安定社稷为己任,多次击败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可以说,在汉武帝一生的荣誉本上,卫青始终占据浓墨色彩的那一笔。

然而,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却遭到了包括司马迁、苏轼这样的历史名人嘲讽,在当今社会当中,也遭受到很多非议。

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以说是一部史诗级巨作,然而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对于汉武帝和卫青的评价并不是很好。

卫青一生战功赫赫,几乎没有什么过错,唯一令人诟病无非在于他的出身,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的开头,什么都没有讲,开头第一段整段都是讲卫青出身低微、来路不正,为奴仆所生的私生子。

家室出身是一个人永远撕不掉的标签,无论后来如何荣耀尊崇,为世人景仰,也改变不了出身。

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两次写到卫青升官受封,都特意提一下卫青的姐姐卫子夫皇后是如何得汉武帝的宠爱,司马迁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卫青能够升官发财与他的姐姐是皇后有很大关系,司马迁想要塑造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将军形象。

如果说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对于卫青的评价不怎么高,而北宋大文豪苏轼对与卫青那是赤果果的讽刺了。

苏轼曾经写过一篇日志《东坡志林》里面就白纸黑字地写到: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唯踞厕见卫青。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至郑希怡也。

这个就是赤果果的蔑视了,也不知道两个几百年的两人有什么仇,什么怨。这可能是卫青被黑得最无辜的一次了。

司马迁骂卫青,原因有二:一是卫青的出身低微,一个奴仆出生的人却能风光无限,享受无限荣耀,这令出身比较好却身陷囹圄的司马迁不快;二是李广之死,加深了司马迁对于卫青的嫌隙。

而司马迁之所以黑卫青,无非在于在宋代,士大夫普遍接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儒家传统治国理念,汉武帝和秦始皇在他们眼中都是暴君形象。

其次,宋代重文轻武,他们反对像汉武帝那样耗费国力动摇国本几十年对外用兵,认为那是穷兵黩武,而且为了杜绝后患,卫青对匈奴并没有手下留情,而是把他们往死里打,这就让后人觉得卫青对匈奴很狠,没有人性。

现代人对于卫青的评价也多有诋毁之意,为何诋毁,无非在于现代人的不得志,试想一下,卫青被汉武帝重用之前,就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一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而是没有任何功劳;三十没有任何资历;四是没人知道他是否有才能。

然而,就因为自家姐姐是皇后而一朝飞黄腾达。所以说,现代人无非就是见不得所谓的“关系户”,因而对卫青的评价多有不满。

有人坏事做尽,就稍微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被现代人给予无限的洗白空间,极力洗白。

然而,对于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大人物,稍微犯了一丁点错就被冠以最大的恶意无限期地放大。这对于历史人物而言,并不公平。

我们不身处那个时代,很难理解到历史人物的艰难。因而,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评述,而不应该用自己的上帝视角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得与失。

悠悠历史千载已经过去,对于卫青、霍去病等民族的伟人,英雄,脊梁是支柱,是容不得半点污蔑的。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读史记司马迁随笔(故事新编)

    历史人物编辑:青烟威文学标签:司马迁

    作者:米义勇(四川成都)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主人公李明在家中翻阅着《史记》司马迁的随笔,他被其中一篇八百字的随笔深深吸引了。这篇随笔讲述了一个叫做刘邦的人,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但他却有着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在那个时代,天下大乱,各个诸侯争霸,刘邦也加入了这场争斗中。刘邦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很快就成为了

  • 关于五帝“禅让”,司马迁是这么看待的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司马迁

    民间有句老话,“同姓一家亲”。这意思是说同一个姓氏往上追溯大概都能找到共同的根源。其实,不同的姓氏也未必没有关联,譬如说陈姓与田姓。当然,姓与氏又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如果难以理解,可以对比中着《史记》中一句话来理解,“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侯

  • 关于汉景帝心胸狭隘,司马迁披露了太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司马迁

    不可否认,“文景之治”为历史上封建社会第一次“盛世”。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就明确记录,“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没有大旱灾或大水灾,人民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连边郡的粮仓都是满的,政府的库房里每年都能余下很多钱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 韩国在外蒙古发现李陵干尸:穿2千年多前中原服饰还一心想着大汉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李陵

    前几日,韩国的考古专家在外蒙古阿尔泰山发现了一座古墓,而且这具干尸看样子是2000多年前的样子,很多人猜测这是汉朝大将军李陵的墓穴,这具男士个头有170cm左右,而且身上穿的都是中原地区的衣物,周围还有其他的古墓不过都是游牧民族的墓。曾在汉朝时期匈奴侵犯中原厉害,于是常年被将发生战争,李陵将军就是其

  • 李陵的五千步卒就能和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为何宋步兵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李陵

    这是用李陵的一场战斗,把大宋朝的步兵都秒杀了,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大宋朝给人的整体形象就是挨揍,无论是大辽,金,还是后来的蒙古,都把宋朝揍得鼻青脸肿,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咱们先看看汉武帝,他继位后整军经武,选拔能打仗的将领,目的就是彻底把匈奴揍趴下,汉武帝是立足于战,所以卫青,霍去病这些将领脱颖

  • 很多人知道寡不敌众而降的李陵,却不知道力战匈奴而死的韩延年

    历史人物编辑:品读史即标签:李陵

    李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身上的评价比较两极化。一些人认为李陵投降匈奴是很可耻的事情;而另一些人认为李陵以五千军队对抗八万匈奴大军,坚持作战到最后一刻,后来投降匈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司马迁就很同情李陵。总之关于李陵身上的争论很多。不过小编在下文要介绍另外一个人物,就是跟随李陵出征,最后却战死的校尉

  • 汉末丹阳兵,誉满天下实至名归!西汉李陵东汉袁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李陵

    汉朝的铁骑算是历史上最厉害的骑兵之一了,当时处在巅峰时期军事实力无比强大的匈奴,以擅骑擅射勇猛彪悍名震天下,汉人农耕文明在骑兵上相比于匈奴这些游牧民族有着根本性的劣势。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匈奴骑兵却被大汉铁骑常常以少胜多打得经常大败,直接将巅峰的匈奴彻底打残了,只能龟缩在漠北之地苟延残喘,或者

  • 在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后,没想到繁衍出一个种族,还要和唐太宗认亲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李陵

    李陵是李广之孙,李当户的遗腹子,李广也算是出生将门世家,他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故而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到李广时期,因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当时汉文帝还说过“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 汉李陵以五千步兵对八万骑兵,激战八天八夜,如此强悍为何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李陵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嫡长孙,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继承了他祖父李广的善射和勇猛,所以,也深得汉武帝的喜爱。李陵以五千步兵血战匈奴八万骑兵八天八夜,最后被迫投降的经过大概是这个样子的。汉武帝天汉二年,即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进攻匈奴,由于李陵不愿做这位“混混将军”的后勤

  • 为何史圣司马迁冒死也要给被匈奴俘虏的李陵将军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李陵

    司马迁写《史记》写到一半时,李陵被俘,汉武帝刘彻大怒,他认为李陵应该自杀。汉武帝可是个视大臣性命如草芥的主,大臣们谄媚刘彻,也一致认为李陵应该自杀。刘彻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却性格耿直,不懂得趋炎附势,顺势说了刘彻不愿意听的话,他说,李陵爱兵如子,平时常以杀敌报国为最大志愿。如今不幸战败被俘,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