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之谜:范增早有杀项羽之心,这才是范增离开项羽的真正原因

千古之谜:范增早有杀项羽之心,这才是范增离开项羽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搞笑的哈皮哥 访问量:1437 更新时间:2024/1/16 15:11:05

范增一直被后世人认为是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不为项羽所重用,而一怒之下返乡。

现在的影视剧《楚汉传奇》、《鸿门宴》等,也按照这一认定,把范增塑造成了一个一心为项羽出谋划策,对项羽忠心耿耿的阴诡之士。

范增

但这里有两大不解:

一是,范增敢违逆项羽,自作主张鸿门宴安排项庄舞剑,意图置刘邦于死地,以范增当时的身份、地位、智计又怎会不能把寥寥几人的刘邦杀死或留住?刘邦当日虽然有樊哙这样的勇将,可是只带百余骑“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二是,陈平所使离间计,《史记》是这样记载的:“(项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意思是项羽派使者去见刘邦,刘邦准备了“太牢”招待他。但是,看到使者后,却大惊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于是把好酒好肉撤走,换上“恶草”这样的食物。使者很不高兴,回去给项王一说,项羽便严重怀疑范增与刘邦暗中勾结。

这样一个小儿科的离间计,身为一军统帅的项羽竟然看不出,虽然项羽脑袋不太灵光,但这样一个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离间计竟成功的离间了项羽的“亚父”,真是不可思议,唯一解释的通的就是,项羽和范增早已貌合神离,心有芥蒂。

项羽

但要说范增早有杀项羽之心,好像也言过其实,范增何许人也,是项羽的“亚父”,怎会有杀项羽之心?我们一起来看。

首先要从范增的故乡说起:

范增是秦末居鄛人,居鄛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附近。也就是说范增是当时的楚国人。

范增反秦的目的绝不是为荣华富贵,也不仅仅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陈胜大泽乡起义时,范增已年届七十,以此垂暮之年,残败之躯去一展所长,博取荣华富贵,不合情理。

唯一的解释就是,范增身为楚人,光复楚地,扶保楚王上位,复立楚国社稷才是其出山反秦的根本目的。

范增接下来的动作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范增投奔项梁不久,提出楚南公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并反对项氏自立,而是建议要迎立楚怀王的子孙为王。“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当然,范增用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就是考虑到世人至今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要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

项梁最终同意了范增的意见。

于是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可能范增早已准备好,安排恰巧送给项梁)复立为楚怀王,也就是楚义帝。

项梁

项梁听从范增意见,拥立楚王后裔而没有自立,原因不外有四:

第一、范增所说很有道理,扶保楚王有利于团结一切反秦的力量。

第二、当时的形势是,陈胜已被杀害,张楚大旗已倒,反秦斗争陷于低潮,大秦的实力还很强。项梁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项氏有机会做天下。

第三,不妨先答应立熊心为王,以后有的是机会对这个傀儡进行废立。

第四、范增可能在项梁军有一定威望,项梁不想折了范增的面子。

可人算不如天算,没成想楚义帝熊心是一个贤明之主,这完全打乱了项氏的计划。

项梁原本想,熊心就是一放羊之人,这样一个傀儡,能有多大的雄心壮志,但没想到熊心一系列的操作,证明他绝不想单单想做一傀儡。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苏轼。

楚义帝

项梁死后,熊心先是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次将,用宋义来压制项羽,“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然后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分化项羽的势力;

最后“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并在刘邦先入咸阳后,对诸将说“如约”。意思是,巨鹿之战后,一家独大的项羽希望怀王封他为王,但怀王的答复是按照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羽恼怒,因此犯下大错,“暗中令英布等人将其弑杀”。此举绝非范增之意“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范增可能根本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是极力反对。

这就让项羽背上了弑君的骂名,失去了大义,于是“诸将疑惧,心恨之”,造成十八路诸侯造反,最后被刘邦夺了天下。

项羽

在项羽杀怀王时,项羽和范增同为义帝之臣,还没有确定君臣名分。当时范增是楚军的末将,仅在项羽之后,也就是三把手。大家是一殿之臣,位次也差不多,凭什么奉你为主?

更何况项羽是这样一个弑主之人,更不会让范增投效项羽。范增可是心怀故国,扶保故主之人,义帝可以说是范增所立。俗话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范增绝对有杀项羽之心。

苏轼在范增论中也说,“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意思是,对范增来说,有能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很果断的大丈夫吗?

此时的范增,杀项羽是力有不逮,因此先留下来,见机行事。

范增

后来的变化出乎范增意料,范增本想瞅机会杀之,但没想到,项羽不但拜自己为亚父,还言听计从。

所以范增杀羽之心渐淡,但离去之心愈浓。然而范增知道,无故离开项羽,以项羽之性格,必杀之,所以范增故意上演鸿门宴、中陈平离间之计,这只不过都是范增的一场戏而已。

范增是料准了项羽喜怒无常的性格,故意与项羽起分歧。范增好“一怒之下告老还乡”,项羽有愧则放之而去。范增实在是高明的演技!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项羽的唯一谋士范增,究竟是高人还是庸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范增

    “楚汉之争”是秦末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以原本唾手可得大秦江山的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落下帷幕。西楚霸王重义气、讲情义,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后人们常常为他的结局而感到惋惜。在他征战天下的途中,身边仅有一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此人就是范增,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司马迁曾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

  • 嬴政几乎灭亡了所有的诸侯国,但有个小国却到秦二世才真正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秦二世

    文|飞鱼说史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有大大小小几百个诸侯国,诸侯国的林立,也更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以及社会的进步,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吞并,小的诸侯国逐渐被大的诸侯国吃掉,小国的文化和人民也自然成了大国的一部分,如果说古代社会有一种形式可以让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一定是战争。假使你对春

  • 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为什么会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杀?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秦二世

    子婴,不在秦二世杀戮名单里。相反,他是秦二世要拉拢的对象。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秦始皇死于沙丘,秦二世担心诸公子、大臣不服,遂采纳赵高之计,“不师文而决于武力”,开始了对贵臣、公子的屠杀。在胡亥回到咸阳前,除了处死扶苏外,他还使“六公子戮死于杜”、“十公主戮死于杜”。其后,他又逼闾昆弟三人自杀。回

  • 扶苏会比秦二世更好么?会让大秦有更长久的国运么?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可惜仅仅历经两代,没有做到他想象中的万世,到了二世就灭亡了。而当时更加优秀的扶苏却没有登基,如果是他成为二世之君,那秦朝是不是就会存在更久呢?秦是为什么灭亡的要讨论扶苏能不能让秦朝更长久,首先要明白历史上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在秦朝之前,周朝的灭亡主

  • 帮秦始皇一统天下的10大名将,为何不帮秦二世剿灭刘邦项羽呢?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秦二世

    秦国历经十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其政治地位、军事实力大幅提高,终于在秦始皇嬴政上位后得以扫清六合,一统天下。当然,秦国的成果除了君王们的功劳,更离不开那些殚精竭虑臣子们。尤其嬴政手底下,那10大能征善战的名将们。秦始皇这里头有件怪事儿,秦始皇建立秦朝后15年就走向灭亡,先被项羽击杀几乎全部的秦朝贵族,后

  • 秦二世若不是胡亥,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司马迁早已给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秦二世

    秦国一扫六国而建天下,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个历史事实,可惜的是才建立起大一统的嬴政,还没有来得及安定六国,就在巡视的道路上离世了。秦始皇从20多岁开始就追求长生之术,结果50岁的离世却是因为"风餐露宿"没有顾忌到身体,而寒气入身引得病发,不知道秦始皇死的时候,会不会懊恼不已。不过这断然不会是他最懊悔的

  • 楚人李斯是如何当上秦国丞相的?得罪秦二世被腰斩,是赵高陷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秦二世

    李斯原来是楚国上蔡人,入秦后才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他向秦王献策“灭诸侯,成就帝业”后任丞相,是大秦帝国的二号人物。按理说,一个人做到如此,应该心满意了吧!可李斯并不知足,为了权力,让自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代名相,就此身败名裂!我们先看看李斯是如何发迹的,李斯首先在楚国做小史,过着朴实的生活。一天李

  • 历史 李斯 四 焚书坑儒助 纣为虐 误听赵高妖言让秦二世为帝大开杀戒

    历史人物编辑:亚群历史标签:秦二世

    楚国人李斯虽然是布衣平民,但是他有一个远大的抱负,于是就开始为之付出行动。先跟随荀子学习了三年治国之术,学成之后,分析天下的局势,觉得秦国最为强盛,他可以在秦国有一番作为,开创一片新天地。于是就来到了秦国,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的赢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当上了官。秦始皇也采用了他的计谋,经过了二十几年奋

  • 秦始皇和秦二世,谁该为秦朝的覆灭“背锅”,很多人想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纵横说标签:秦二世

    一件事情搞砸了,总得有人出来背锅,总得有一个人吸引骂声、承担责任。人们都有自己的是非观,都有自己的憎恶观,分析问题的时候未必能保持中立,所以有时不该背锅的人,被活生生地扣上了黑锅。魅力强的人自然占优势,秦始皇名声赫赫,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秦二世与之相比就显得渺小许多了。所

  • 为啥秦二世杀光了所有的直系亲属却留下了子婴,因子婴身世特别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是个拥有着雄才伟略的君王,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在世的时候最大的宏愿就是希望秦朝的疆土更大些,朝代的统治更长久些,因此他在选择继承人上面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公子扶苏是他的嫡长子,也是他精心培养的皇位继承人,只可惜后期的秦始皇听奸人蛊惑而撤掉了扶苏的太子之位,使得在他死后秦朝落入了残暴无能的胡亥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