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除了秦始皇和胡亥,还有一个皇帝,只是历史不认可

秦朝除了秦始皇和胡亥,还有一个皇帝,只是历史不认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洞鉴五万年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4/1/17 16:19:29

别看秦国经历过三十几任领袖,但是作为统一的王朝,却没有维持多久。后人常说“秦历三世而亡”,也有的喜欢强调“秦历二世而亡”,究其原因,这最后一任皇帝得不到历史的认可。

公元前207年,胡亥去世,于后人而言只不过少了个昏庸糊涂的历史人物,但是于当时的朝臣却意味着,以后没了发号施令的老板,也没了国家机器之所以照常运转的原因,总结成一句话便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怎么办呢?再推举一个皇帝出来吧。此人未必年长,也未必有撼动天下的力量,关键是血统要正,于是秦始皇的孙子(主流观点,有分歧,不做详解)子婴就走到了大众的视野里。《史记》记载:

立二世兄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这“二世”指胡亥,“兄”是谁呢?很多人觉得是扶苏,但结果却未必,毕竟秦始皇有子23人,多数已不可考。

子婴这个人,或者我们称之为秦三世,之所以被大臣们推出来,未必只是因为他是秦始皇的孙子,通过史料的记载,此人颇有些头脑和气节。胡亥刚刚继位时,受到赵高的蛊惑准备处死蒙恬蒙毅,子婴劝谏:妄改国家旧的权力格局,往往会走向灭亡,况蒙家世代忠良,处死他们就是给朝臣一个信号,中央不再信任大臣。

我们都知道,胡亥、赵高的得势,并非朝臣们拥戴的结果,而是有赖于秦始皇去世后沙丘平台的阴谋,当时人心大体还在扶苏等人一边儿。是故,可以推测,子婴能够继位理由起码有三:1,血统。2,他已具备了站出来说话的能力。3,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个核心目的:推出这么个人,与全勤朝野又心术不正的赵高抗衡。

那么最终抗衡成功了吗?一半一半吧。先来看看赵高是怎么反击的:

不要忘记,秦末六国贵族起兵,又有民间起义,各地动荡不堪。赵高提议,秦国已经没有了统一的能力,不如自降身份,回归“诸侯王”的时代。因而子婴不能称皇,只能称王。很快,便有消息称赵高与楚早有盟约。

那么我们不妨猜测,秦如果不再是天下之主,那么楚之讨伐还能不能称为反叛?秦若只是诸侯国,楚将秦吞并以后,其余五国还有没有借口共击之?

再来看看子婴这边儿。平心而论,子婴非常不容易,他登基以后所面对的局势可谓内忧外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众多外患里,若是外部政权(以国家的形式)讨伐,那么尚且可以派使臣和谈,而起义不同,他们谈无可谈,速度之快,月余席卷全国,子婴刚好面对的就是后者。

外部战事不能耽误,内部的肃清,就必须快速,不能周旋。因而子婴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对赵高:暗杀。不为别的,就是快。《史记》记载:

子婴躲在斋宫不出,赵高数次请出,不得。赵高轻敌大意,亲自前往,而被藏于斋宫的杀手刺杀。

然而凡事不会尽如人意,对于子婴而言,如同参与进一个搏命的闯关游戏:给他46天的时间,让他诛杀奸佞,重整朝局,克服外敌,四海统一。然而他的对手比他占据了太多的优势,是以子婴闯到第二局,就输了。而后,秦灭国除,身死命亡。

子婴带着家人和朝臣投降,不久后敌军闯入咸阳,火烧皇宫,子婴被杀。

后记:火烧咸阳宫是真的,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天都红了。可是在后世传说里,阿房宫付之一炬。后来历史考察证实,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连城墙都没有呢,烧的还是咸阳宫。大概是,后人见到阿房宫没有建成的遗迹,以为是烧没的,然后利用诗文和传说把这俩给弄混了。

子婴为啥得不到认可呢?一是他的身份,没有考察清楚,是秦始皇儿子呢,还是孙子呢,还是弟弟呢?二是当时六国都反了,秦皇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三是他只做了46天秦王,太短太短,可能连登基仪式都未择日。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

小剧场:

嬴政:老子的家底都给我输光了,这群败家子儿!想当年我拔剑出鞘!

扶苏:历史从未给我机会出场,这锅我不背。

胡亥:这马真好看诶!

子婴:那是鹿。(冷漠脸)

荆轲:什么?你拔剑出鞘?我怎么记得没拔出来呢!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读史笔记:或许,胡亥真是始皇帝选中的继位人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胡亥

    —01—长久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公元前210年,祖龙赵政于巡行途中突然驾崩,面对虚悬的皇帝之位,李斯、赵高等人为了一己私利,悄然销毁了始皇帝欲立长子扶苏为帝的传位诏书;一番权谋操作,将那个易于摆布且昏庸不堪的胡亥扶上帝位。最终,由于秦二世的胡作非为,大秦的万年江山,轰然崩塌······毫无疑

  • 秦二世胡亥究竟做了什么,导致大秦帝国轰然倒下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胡亥

    秦朝结束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年的大分裂,最主要的是,秦国不仅仅是消灭了六国,而是深度统一了中国。始皇一统六国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风俗这些等等这些措施,秦朝把华夏大地打造成一个非常坚实的整体,尤其是给人们灌输了一个思想,那就是我们是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被深深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也使得

  • 中国历史文化:秦二世胡亥是如何失去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李函泽标签:胡亥

    审核编辑:风云细说排版插图:风云细说资料收集:风云细说秦二世胡亥上台后,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带着丞相李斯“东行郡县”。效仿秦始皇巡行天下。这一举动似乎说明了胡亥体察民情,忧国忧民;但由于胡亥刚登基不久,资历尚浅,无法体会到平民的疾苦,以及社会底层人员的压力。第二件事就是对一些朝政老人的灭杀,他这

  • 秦始皇在世天下安定,为何胡亥登基之后,立马爆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朝第二位皇帝胡亥继位,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却在第二年爆发。为什么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天下还算安定,胡亥即位后却马上发生了起义?难道是秦始皇留下的“一堆烂摊子”让胡亥成了反派?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确实受到了严惩,修建了长城、赤道等工程,南征百越,北攻匈奴,大举招兵买马。人的力量的使用,

  • 李斯究竟为什么会舍弃扶苏,而去扶植胡亥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胡亥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在沙丘,临死前拟了遗诏:将皇位传于长子扶苏。而宦官赵高说服公子胡亥,想与之密谋篡改诏书,自立为帝。但这事仅靠自己办不成,必须得到丞相李斯的支持才行。于是,赵高就向李斯进行了游说。刚开始李斯还严词拒绝了赵高的阴谋,但当赵高以相位和权力相威胁的时候,李斯犹豫

  • 始皇陵旁发现一墓,墓里皆是少女被肢解后的尸骨,专家:胡亥干的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胡亥

    一座看似普通的陵墓尸骨竟然被随意摆放,拥有众多陪葬品为什么还会遭受这种非人的对待?秦始皇陵附近的陵墓,究竟和秦始皇有什么关系?皇帝在古代一直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每个皇帝的登基之路都不会太过顺利。踩着尸骨往上爬的皇帝也绝不在少数。兄弟手足,在权势面前显得那么渺小。而万里江山一片红,这个红也是不知道

  • 秦朝灭亡,胡亥真的是为秦始皇背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东兴说历史标签:胡亥

    公元前207年,楚怀王手下将军——武安侯刘邦,带领军队进入关中,大秦帝国最后一任统治者,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凭借五十里封地起家,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头筚路蓝缕,打败过西戎蛮族,击退过六国联军。可金城汤池般偌大的江山,居然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头灰飞烟灭,当年老秦人是何等的坚忍,现在又是何等的窝囊,连悲

  • 北大一批海外竹简,意外揭开胡亥登基真相,赵高背了两千年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杨凤渊标签:胡亥

    “亡秦未必非胡亥,灭赵终然是郭开。”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秦朝二世而亡,而作为秦二世的胡亥在世人眼中懦弱无能,还十分信任奸臣赵高。而赵高作为宦官,不仅把控朝政而且残害忠良,使得百姓在胡亥手中怨声载道。这才引得农民纷纷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并且据历史记载,就连胡亥也是死于赵高之手。可见赵高这个

  • 秦二世胡亥与丞相赵高的“鹿马”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绮梦说历史标签:胡亥

    巨鹿一战,项羽解决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攻占了咸阳的东大门武关。消息传来,秦二世心惊胆颤、坐立不安。此时,胡亥的宠臣赵高却在暗自思量:趁机杀了秦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大臣们能同意吗?能认可吗?于是,赵高心生一计。鹿马序幕,一探究竟。这天,赵高去上朝,但与往常不一样。他既没有坐车,也没有骑马,而是旁若

  • 西汉竹简揭秘嬴政传位真相,胡亥没有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胡亥

    我们从通过《史记》了解历史,秦始皇临死之前立诏欲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但是胡亥勾结赵高和李斯篡改了诏书,这样胡亥顺其自然的成为了秦二世,我们默认的历史似乎就是这样子,但是,李斯他们篡改遗照的事情怎么会传出来,并被后世的司马迁记载呢?这种密谋的事情不应该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吗?2009年,随着一批汉朝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