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范增为何要项庄舞剑,不埋伏刀斧手杀刘邦?苏轼说出原因

鸿门宴,范增为何要项庄舞剑,不埋伏刀斧手杀刘邦?苏轼说出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原侃历史 访问量:3574 更新时间:2023/12/8 0:18:55

“刀斧手”和“摔杯为号”,常常在古装剧中出现。实际上,古代很多历史人物确实常常采取埋伏刀斧手、然后“摔杯为号”的做法,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达到夺权、或者扫平对手的目的。具体可以参考小说《三国演义》,书中的孙权周瑜都干过这事。

这种表面其乐融融、实际暗藏杀机的宴会有个专属的历史名词:鸿门宴。而“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是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在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场宴会,过程相当地精彩。项羽本来想杀掉刘邦,被项伯劝住了;但项羽手下的智囊范增,却不肯放过刘邦。

于是,他先给项羽打暗号,拿起衣服上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快点做决定;项羽沉默,范增只好又找来了项庄舞剑,打算让他刺杀刘邦,也没成功——被项伯阻止了。刘邦趁着上厕所的机会逃跑后,范增气得破口大骂,骂项羽是“竖子”,不足以成大事。

那么问题来了,范增这么聪明,难道他就想不出埋伏刀斧手,摔杯为号,让刀斧手一拥而出直接把刘邦解决了的办法吗?到了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写了一篇《范增论》,说出了范增不埋伏刀斧手的原因,可能跟很多人以为的历史真相不太一样。

范增,历来被视为项羽最重视的谋士。项羽称呼他“亚父”,这个称呼也侧面证明了范增的地位。但项羽真的把范增放在心上了吗?刘邦首席谋士陈平,曾经在项羽手下打过一段时间工,他是这么说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也就是说,项羽有点“任人唯亲”,提拔任用的不是姓项的人,就是他的小舅子。所以,范增无论怎么做,在项羽眼中都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另外,项羽还觉得,范增当初给自己出了最大的“馊主意”:立熊心做楚怀王,做天下的义帝,统领诸侯。

范增的目的是让项氏一族起兵反秦“名正言顺”,但项羽不这么想,当初和刘邦约定“谁先进咸阳谁就称王”,就是这个碍事的义帝提出来的;西楚霸王项羽,认为自己的实力傲视群雄,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个名义上的诸侯盟主,来促成他的灭秦称王大业。

叔叔项梁死后,项羽越来越怀疑范增支持立“义帝”的目的。所以后来,项羽把刘邦围在了荥阳,刘邦就采纳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项羽误以为范增和刘邦私下来往——项羽没有任何怀疑,立即相信了,和范增吵了一架,范增出走。苏轼在《范增论》中写道: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苏轼的意思,总结下来只有一句话:如果不是项羽先对范增起了疑心,陈平的“反间计”根本不可能成功。而鸿门宴发生前,项羽就已经怀疑范增了,所以范增不敢做出埋伏刀斧手这种事,不然刘邦还没被杀,自己可能先被项羽怀疑,然后当场去世了——非不愿,实不能也。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周公是怎么处理流言蜚语的?和范增相比,高下立判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范增

    周武王驾崩后,由他的儿子姬诵即位,即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就由周公旦代理朝政。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周公的几个兄弟的不满,尤其是蔡叔和管叔。他们在封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要谋权篡位。谣言很快就传到了朝廷,很多人都对周公产生了怀疑,周成王也不例外。面对这样的局面,周公波澜不惊,他首先去找德高望

  •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放走范增,不进行挽留?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范增

    在楚汉争霸过程中,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为什么却成了最后的失败者?在前期的时候,他明明就很厉害,并且很勇猛,排除外界的因素,个人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也就是项羽,他本身就有缺点,这个缺点最后导致了他的失败,项羽的眼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甚至可以说眼界短浅,鼠目寸光,他看事情只会看到事情表面

  • “鸡肋智囊”范增,置身于天下大势之间而无能为力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范增

    题/“鸡肋智囊”范增,置身于天下大势之间而无能为力文/唐晋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作为楚军帐下唯一的智囊,单论为人操持的话,范增还是有所可夸的——坚持。楚汉相争期间有无数的将臣谋士叛离项羽而去,唯独范增一人即便不侍从楚军

  • 范增有没有被高估?好像并没为项羽制定什么好的战略,你认为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范增

    范增确实是被高估了,他的水平称得上谋士二字,但是距离当时的顶级谋士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范增之谋范增的谋略,体现在两点之上:第一、立楚王后裔为王范增总结了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认为他们虽然打着楚国的名头,但是他们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楚人恨秦的特点,立楚王后人为王,而是选择了自立。这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军虽率

  • 陈平用了什么计谋,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导致了范增的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范增

    范增是秦末顶级谋士,被项羽称之为亚父,等于是项羽把范增认作了干爹。项羽对范增也是很尊敬的。但是,在关键问题上,项羽是容易固守己见的,他目光短浅,听不进范增的建议,最终导致了项羽错失了江山。就好比鸿门宴前后,是杀刘邦最好的机会。范增就告诉了项羽了,除了刘邦之外,其它人都是不足为惧的。只要把刘邦给干掉了

  • 如果范增不离开项羽,项羽只会败得更快!这是心理学的必然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范增

    读过《楚汉演义》的人都知道,范增善奇谋,而项羽善打硬仗、险仗、恶仗,是天生的战神。二人相辅相成,优劣互补,是天生的一对搭档。然而陈平仅使一简单的离间计就轻易拆散了他们,最后范增愤而归乡,背疮发作死在半路,而项羽也在两年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项羽与虞姬诀别很多读者朋友都认为,如果范增不负气离开项羽,楚

  • 范增和项羽有何共同点?他们的政治理想本不同,范增为何不愿离开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范增

    范增,项羽集团首席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有如此高的地位,范增为什么要离开项羽?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范增一直都相信,最终胜利的会是项羽。01范增在项羽集团的地位太高,他没有理由离开。如果你做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CEO,你会舍得轻易跳槽吗?就算是跳槽,你能够得到比呆在原公司更好的待遇、心情吗?我想这

  • 千古之谜:范增早有杀项羽之心,这才是范增离开项羽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范增

    范增一直被后世人认为是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不为项羽所重用,而一怒之下返乡。现在的影视剧《楚汉传奇》、《鸿门宴》等,也按照这一认定,把范增塑造成了一个一心为项羽出谋划策,对项羽忠心耿耿的阴诡之士。范增但这里有两大不解:一是,范增敢违逆项羽,自作主张鸿门宴安排项庄舞剑,意图置刘邦于死地,以范增当时的身份、

  • 项羽的唯一谋士范增,究竟是高人还是庸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范增

    “楚汉之争”是秦末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以原本唾手可得大秦江山的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落下帷幕。西楚霸王重义气、讲情义,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后人们常常为他的结局而感到惋惜。在他征战天下的途中,身边仅有一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此人就是范增,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司马迁曾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

  • 嬴政几乎灭亡了所有的诸侯国,但有个小国却到秦二世才真正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秦二世

    文|飞鱼说史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有大大小小几百个诸侯国,诸侯国的林立,也更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以及社会的进步,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吞并,小的诸侯国逐渐被大的诸侯国吃掉,小国的文化和人民也自然成了大国的一部分,如果说古代社会有一种形式可以让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一定是战争。假使你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