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放走范增,不进行挽留?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放走范增,不进行挽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醉风文史 访问量:1132 更新时间:2024/2/29 18:47:48

在楚汉争霸过程中,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为什么却成了最后的失败者?在前期的时候,他明明就很厉害,并且很勇猛,排除外界的因素,个人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也就是项羽,他本身就有缺点,这个缺点最后导致了他的失败,项羽的眼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甚至可以说眼界短浅,鼠目寸光,他看事情只会看到事情表面,并不会深究这一个事情实质,所以这也导致,他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

项羽的性格自大

跟着他建功立业的人,在获得胜利后,进行了封赏,要么就是误封,要么就是失封,还有的人进行错封,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他手下人,对他并不是特别服气,在客观上,相当于帮了刘邦,导致自己失败,而这只是单方面原因,而心态也和项羽也有很大关系,他的做事方法,就是雷厉风行,但是内心却非常的自负,狂傲自大他在进入咸阳宫后,把愤怒转化成,自己心中的一把火,而这一把火,也付诸于现实行动。

他把这座宫殿直接给烧了,烧了秦王的咸阳宫,从而返回了自己的都城,他还把当初在路上,劝说他的书生,直接因为自己不高兴,丢到油锅,通过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项羽这个人,虽然称为西楚霸王,但他的心态,极其不稳定,非常的暴躁,不能像其他那种称王称帝,一样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困境的时候,他选择横冲直撞,急功近利,而在顺境的时候,他又过度贪图享受,我行我素,按照自己一切的喜好,来制定身边的事情。

喜怒哀乐都表现在外边

他的喜怒哀乐,从来不藏于心里,全都表现于自己的脸上,沉不住气,这将是他的致命缺点,自然达不到心怀天下的境界,项羽的性格,可以在前期成就他的事业,也可以导致后期直接失败,损伤他的事业,项羽中的性格,就是过于自信,也可以说是刚愎自用,他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就算会失败,他这个人主意,比旁人都特别大,他愿意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主观性很强,他不需要特别有名的谋士,自己的事情,都选择自己做主。

这一个性格在鸿门宴上,就有一个很大的体现,决定第二天,把刘邦杀死的人是项羽,但是撤销第二天,军事行动的人也是项羽,他这过程中,并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过,他也没有召开会议,任何人讨论过,他也没有和最信任的范增,商量过,他就是这么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的人,没有人愿意,真正跟他提一些意见,因为他不高兴,可能会有一些后果,后来项羽还怀疑范增,听不见范增的建议,范曾因为这件事情非常生气,就想要离开项羽,让项羽放他离开,他想告老还乡,过安稳的生活。

历史小结:

项羽也竟然答应范增的离开,导致了项羽的死亡,项羽对自己过于自信,失去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范增也没有进行挽留,范增临走的时候,还给一句话叫做,大王好自为之,因为天下的大局,已然定下了,你并没有力量再去改变,项羽正是这种独特性格,让他失去范增,项羽的麾下只有他一个谋士,他的离开,也就相当于让项羽,处于了孤立无援的状态,反观刘邦这边,他身边的能人异士很多,谋士更加成群,这样的刘邦,对上项羽获胜,也就不奇怪。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鸡肋智囊”范增,置身于天下大势之间而无能为力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范增

    题/“鸡肋智囊”范增,置身于天下大势之间而无能为力文/唐晋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作为楚军帐下唯一的智囊,单论为人操持的话,范增还是有所可夸的——坚持。楚汉相争期间有无数的将臣谋士叛离项羽而去,唯独范增一人即便不侍从楚军

  • 范增有没有被高估?好像并没为项羽制定什么好的战略,你认为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范增

    范增确实是被高估了,他的水平称得上谋士二字,但是距离当时的顶级谋士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范增之谋范增的谋略,体现在两点之上:第一、立楚王后裔为王范增总结了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认为他们虽然打着楚国的名头,但是他们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楚人恨秦的特点,立楚王后人为王,而是选择了自立。这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军虽率

  • 陈平用了什么计谋,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导致了范增的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范增

    范增是秦末顶级谋士,被项羽称之为亚父,等于是项羽把范增认作了干爹。项羽对范增也是很尊敬的。但是,在关键问题上,项羽是容易固守己见的,他目光短浅,听不进范增的建议,最终导致了项羽错失了江山。就好比鸿门宴前后,是杀刘邦最好的机会。范增就告诉了项羽了,除了刘邦之外,其它人都是不足为惧的。只要把刘邦给干掉了

  • 如果范增不离开项羽,项羽只会败得更快!这是心理学的必然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范增

    读过《楚汉演义》的人都知道,范增善奇谋,而项羽善打硬仗、险仗、恶仗,是天生的战神。二人相辅相成,优劣互补,是天生的一对搭档。然而陈平仅使一简单的离间计就轻易拆散了他们,最后范增愤而归乡,背疮发作死在半路,而项羽也在两年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项羽与虞姬诀别很多读者朋友都认为,如果范增不负气离开项羽,楚

  • 范增和项羽有何共同点?他们的政治理想本不同,范增为何不愿离开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范增

    范增,项羽集团首席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有如此高的地位,范增为什么要离开项羽?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范增一直都相信,最终胜利的会是项羽。01范增在项羽集团的地位太高,他没有理由离开。如果你做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CEO,你会舍得轻易跳槽吗?就算是跳槽,你能够得到比呆在原公司更好的待遇、心情吗?我想这

  • 千古之谜:范增早有杀项羽之心,这才是范增离开项羽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范增

    范增一直被后世人认为是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不为项羽所重用,而一怒之下返乡。现在的影视剧《楚汉传奇》、《鸿门宴》等,也按照这一认定,把范增塑造成了一个一心为项羽出谋划策,对项羽忠心耿耿的阴诡之士。范增但这里有两大不解:一是,范增敢违逆项羽,自作主张鸿门宴安排项庄舞剑,意图置刘邦于死地,以范增当时的身份、

  • 项羽的唯一谋士范增,究竟是高人还是庸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范增

    “楚汉之争”是秦末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以原本唾手可得大秦江山的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落下帷幕。西楚霸王重义气、讲情义,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后人们常常为他的结局而感到惋惜。在他征战天下的途中,身边仅有一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此人就是范增,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司马迁曾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

  • 嬴政几乎灭亡了所有的诸侯国,但有个小国却到秦二世才真正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秦二世

    文|飞鱼说史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有大大小小几百个诸侯国,诸侯国的林立,也更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以及社会的进步,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吞并,小的诸侯国逐渐被大的诸侯国吃掉,小国的文化和人民也自然成了大国的一部分,如果说古代社会有一种形式可以让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一定是战争。假使你对春

  • 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为什么会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杀?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秦二世

    子婴,不在秦二世杀戮名单里。相反,他是秦二世要拉拢的对象。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秦始皇死于沙丘,秦二世担心诸公子、大臣不服,遂采纳赵高之计,“不师文而决于武力”,开始了对贵臣、公子的屠杀。在胡亥回到咸阳前,除了处死扶苏外,他还使“六公子戮死于杜”、“十公主戮死于杜”。其后,他又逼闾昆弟三人自杀。回

  • 扶苏会比秦二世更好么?会让大秦有更长久的国运么?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可惜仅仅历经两代,没有做到他想象中的万世,到了二世就灭亡了。而当时更加优秀的扶苏却没有登基,如果是他成为二世之君,那秦朝是不是就会存在更久呢?秦是为什么灭亡的要讨论扶苏能不能让秦朝更长久,首先要明白历史上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在秦朝之前,周朝的灭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