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范增为啥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鸿门宴,范增为啥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十一史话 访问量:2296 更新时间:2023/12/12 10:23:13

“寰海沸兮争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四百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王毂《鸿门宴》

秦朝两而亡,这之后没多久我国又进入楚汉争霸时期。在刘邦项羽的交锋中,鸿门宴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博弈。

不过很多人在查阅这一段历史时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鸿门宴上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呢?

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楚怀王熊心懿旨西进灭秦,项羽则因为上将军宋义的缘故选择北上救赵。

之后熊心又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原本熊心以为这样便能够尽可能激化项刘集团的矛盾,自己好做那鹬蚌相争中得利的渔翁。

不过令熊心没有想到的是,项羽竟然会直接杀掉宋义自封为上将军。后来刘邦先项羽一步进入咸阳,关中大定。

项羽见状便派人禀报熊心,希望能够让熊心改变“先入关中者王之”的誓言,不过令项羽没有想到的是,熊心压根儿就不想买他的账。

心情非常不好的项羽进入秦地之后,直接破开函谷关进入秦地,期间还扬言要将刘邦赶回泗水。

彼时刘邦如果正面对上项羽,那几乎没有什么胜算,于是他便令张良想办法游说项羽身边的人,让他们劝说项羽不要为难自己。之后刘邦在众人的簇拥下参加了鸿门宴。

无奈的范增

在鸿门宴上,亚父范增一直在劝说项羽,希望他能够将刘邦除掉,这样也有利于项羽称王。

不过彼时的项羽已经在身边人的劝说下不那么生气了,再加上刘邦一直在深刻地做着“自我检讨”,见状项羽决定放刘邦一马,于是他无视了亚父范增的暗示。

范增无奈之下只能找来项庄,让他以舞剑之名饲机除掉刘邦。彼时随行的项伯看出了范增与项庄的意图,于是他提议与项庄对舞。

来往了几番之后,刘邦也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走,小命就得交代在鸿门宴上,于是借口自己要如厕,离开了项羽军队驻地。

后来范增得知刘邦已经走了之后非常生气,直接打碎了玉斗埋怨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苏东坡道出玄机

在很多人看来,范增当时完全可以安排一些刀斧手,以摔杯为号之类的,将刘邦直接斩于宴会之上,但奇怪的是范增并没有事先埋伏刀斧手。

他仅仅希望项羽能够看懂自己的暗示,由项羽下令斩杀刘邦,项羽不理会他之后便找了项庄帮忙,虽说计划很好,但范增最后还是没有如愿杀掉刘邦。

至于当时范增为什么没有直接埋伏刀斧手,苏东坡在《范增论》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其意思就是说,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彼时项羽与范增之间已经有了嫌隙,如果范增直接安排刀斧手,只会让两个人之间的嫌隙更大,所以范增才没有直接埋伏刀斧手。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范增一招陷项羽不义,此招是好谋略还是馊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范增

    范增身为楚汉时期都重要谋士,先随项梁,后辅佐项羽,其谋虽不及张良韩信,但也可圈可点。相氏集团因范增而兴,又因范增而败,更有人质疑范增城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清代学者王鸣盛直言“增计最拙,得误相氏”。关于范增微词,在于他献计立熊心为楚怀王。笔者认为范增之计,如双刃剑,项梁以此剑砍敌人,项羽却砍向自己。范

  • 范增:老板不听取自己的建议时,是该走还是该留?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范增

    范增(生卒年不详)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之前也没什么名声,只是作为一个宅男经常在家学习兵法谋略。陈涉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楚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也响应起义,范增就投靠了项梁,时年七十。后来陈涉被杀,章邯带领的秦军异常强大,而且诸侯们又各自为政,反秦斗争陷入低潮。范

  • 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范增

    范增最大的毛病,是能识尽天下英雄,却识别不了自己的主人。比如说,表面上看对项羽恭敬诚服、唯命是从的刘邦,范增一眼就识出此人必成大患,力劝项羽于鸿门宴上杀之。但是他却始终识辩不出,项羽实非可辅明主,任范增有百般奇谋,也是最终成空。刘邦灭项羽后,曾叹息曰:“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三国名

  • 陈平的一个离间计,就让项羽和范增分道扬镳,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范增

    自古以来,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需要掌握很多东西,并且可以克服自身欲望之人,一个人的能力在很多时候,与性格有很大关系,要是性格缺陷太严重,即使能力再强,也可能最终一事无成。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十分多,比如项羽就是因为性格原因,最终导致失败,而陈平则是因为性格以及谋略,能够得以明哲保身,最终得以善终。

  • 范增为何给历史留下的不是足智多谋,而是一个被项羽抛弃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巢湖(今安徽巢湖市亚父)人。《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秦末农民战争时,曾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公元前207年,秦军围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他为末将。后归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

  • 深度分析范增对于项羽成为西楚霸王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范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楠猫编辑|楠猫前言范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谋士,也是项羽的老师,做为项羽的指导老师,范增在项羽成为西楚霸王的奋斗中有哪些贡献?范增帮助项羽消除心理障碍范增被项羽尊称为自己的亚父,也可

  • 范增出走:老朽的赤胆忠心你不领情,项王请好自为之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范增

    夏季,四月,楚军在荥阳围攻汉军,形势紧急。刘邦向项羽请求议和,将荥阳西面的地区划归汉国。但范增却劝项羽火速攻打荥阳,刘邦为此忧心忡忡。项羽已经怀疑上钟离眜等人以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虚实。刘邦备下丰盛的酒宴,命人端进。见到项羽的使者,刘邦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 范增虽多次为项羽献策但并未提出纵览全局的谋划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范增

    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给范增单独列传,其事迹大多见书于《项羽本纪》。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各路英豪群雄并起,尤其是原楚国故地,反秦义士风起云涌,如过江之鲫。老谋深算的范增静观时局,不为所动。稍后项梁率军渡过长江,一路攻城略地,先后收编了陈婴、英布、蒲将军等众多义军,人数发展到八万人,成为陈县以西,

  • “楚汉之争”项羽战败后自刎,如果当初听范增的话,结局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范增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我国古代经常发生战争,就算没有任何理由双方也能开战,胜利一方不仅可以一战成名,还能获得对方的领土,受苦的当属身处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贪欲乃人类

  • 范增的悲剧:项羽杀了此人,他就该退隐江湖了

    历史人物编辑:阡陌君标签:范增

    “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王安石《范增二首》其一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楚国王室后裔、一个放羊的孩子熊心被义军首领项梁尊为楚怀王,这是项梁的军师范增的建议。王安石在诗中认为,只要义军吊民伐罪,就能得人心,没必要立楚怀王。但那个时代离战国不远,秦朝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