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生卒年不详)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范增之前也没什么名声,只是作为一个宅男经常在家学习兵法谋略。陈涉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楚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也响应起义,范增就投靠了项梁,时年七十。
后来陈涉被杀,章邯带领的秦军异常强大,而且诸侯们又各自为政,反秦斗争陷入低潮。范增就跟项梁说:楚怀王被无辜杀害,到现在楚国人都还为他惋惜,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最恨秦国,楚国人愿意跟随你,也是盼望你能复立楚国。如果现在复立楚王之后,奉为天下诸侯共主。那么诸侯将领也将会听你的号令。项梁听取了范增的建议,便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项梁自称武信君。
后来项梁攻取定陶,杀了三川守李由,秦国眼看就要攻打下来,项梁也变得骄傲自满,很轻视秦军。但秦国大将章邯攻破了定陶,项梁也被杀。之后项羽又杀了代替项梁的宋义,楚怀王只好任项羽为上将,楚国军队也都归他统领。范增也成为了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很重用他,雅称他为“亚父”。
范增跟着项羽北救巨鹿,西破章邯军,秦国大部分都被项羽攻破。但到函谷关的时候,被刘邦的驻守军队拦在了关外。项羽大怒,囤兵四十万在鸿门,准备攻打刘邦。范增也劝项羽说刘邦有帝王之志,趁现在这个时机消灭掉他。
屯兵霸上的刘邦得到信后,怕惹不起项羽,就带着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和几百个随从来鸿门跟项羽赔罪,史称鸿门宴。项羽宴请刘邦的时候,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碍于面子,没动手。范增便找到项羽的弟弟项庄说:你哥哥不忍心杀刘邦,但今天不除掉他,以后我们就有得受了,你现在就进去假装舞剑助兴,伺机杀了刘邦。
于是项庄进入酒席舞剑助兴,时时要刺杀刘邦,但被项伯和樊哙化解了这个危机。项羽还一个劲地夸樊哙勇猛。怕再次遭什么不测的刘邦也趁上厕所的时候溜了,只留下了张良善后。张良估算着刘邦跑远了后,就跟项羽谢罪去了。还送了一对白壁给项羽,一对玉斗给范增。项羽倒是收下了,但范增把玉斗摔得粉碎,直呼人头都送上来了都不要,带不动,真带不动!
刘邦撤去了函谷关的驻兵,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还烧了阿皇宫,秦国正式灭亡。项羽分封天下后,又派人杀了义帝楚怀王。这件事不仅让诸侯很失望,也是伤了范增的心的。
汉三年,楚汉相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又断绝了补给,刘邦便派遣使者跟项羽请和。项羽想答应刘邦的求和,但范增认为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于是急攻荥阳,项羽急攻荥阳的同时,也派遣使者去汉营。刘邦用陈平的离间计,在使者来之前准备了丰盛的宴请酒席,等使者一到准备入席的时候,又撤掉丰盛酒席换上普通的,还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不好意思,安排错了,这个才是!使者回去就跟项羽禀报了这件事,项羽就怀疑范增跟刘邦有奸情,不再信任他,夺取了他的兵权。
之前钟离昧被项羽猜忌,现在范增也被项羽怀疑,范增大怒说:天下胜负注定了,你好自为之吧,我也老了,让我回家养老吧。项羽也没挽留,答应了范增回去养老。范增没多久就发毒疮死了。
东坡先生评论过说,杀义帝的时候,范增和项羽就开始有矛盾了,项羽也开始猜忌他。所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陈平离间计再厉害,能离间不怀疑自己手下人的君主吗?在没有被怀疑之前,范增早就应该离开项羽的。《遁卦》九四爻曰:好遁,君子吉,小人否(pi)。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下属,在君主不明的时候,应该早早离去,不失为君子作为。但又常因怀有私心,还贪图利益,苟且求安,没有离去,最终还是要受辱。
作为打工人是少有决策权的,但英明的领导也是会悉心采纳底层人的意见,从而发现人才,更别说有影响力的谋划者。那么,当你的领导品行不好和能力不行的时候,你是忍耐,还是离去呢?只不过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代价的!
如果内容还好看,还望记得点个赞
更多内容在发布,想看就此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