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增:老板不听取自己的建议时,是该走还是该留?

范增:老板不听取自己的建议时,是该走还是该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建 访问量:2040 更新时间:2024/2/29 18:48:28

范增(生卒年不详)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范增之前也没什么名声,只是作为一个宅男经常在家学习兵法谋略。陈涉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楚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也响应起义,范增就投靠了项梁,时年七十。

后来陈涉被杀,章邯带领的秦军异常强大,而且诸侯们又各自为政,反秦斗争陷入低潮。范增就跟项梁说:楚怀王被无辜杀害,到现在楚国人都还为他惋惜,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最恨秦国,楚国人愿意跟随你,也是盼望你能复立楚国。如果现在复立楚王之后,奉为天下诸侯共主。那么诸侯将领也将会听你的号令。项梁听取了范增的建议,便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项梁自称武信君。

后来项梁攻取定陶,杀了三川守李由,秦国眼看就要攻打下来,项梁也变得骄傲自满,很轻视秦军。但秦国大将章邯攻破了定陶,项梁也被杀。之后项羽又杀了代替项梁的宋义,楚怀王只好任项羽为上将,楚国军队也都归他统领。范增也成为了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很重用他,雅称他为“亚父”。

范增跟着项羽北救巨鹿,西破章邯军,秦国大部分都被项羽攻破。但到函谷关的时候,被刘邦的驻守军队拦在了关外。项羽大怒,囤兵四十万在鸿门,准备攻打刘邦。范增也劝项羽说刘邦有帝王之志,趁现在这个时机消灭掉他。

屯兵霸上的刘邦得到信后,怕惹不起项羽,就带着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和几百个随从来鸿门跟项羽赔罪,史称鸿门宴。项羽宴请刘邦的时候,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碍于面子,没动手。范增便找到项羽的弟弟项庄说:你哥哥不忍心杀刘邦,但今天不除掉他,以后我们就有得受了,你现在就进去假装舞剑助兴,伺机杀了刘邦。

于是项庄进入酒席舞剑助兴,时时要刺杀刘邦,但被项伯和樊哙化解了这个危机。项羽还一个劲地夸樊哙勇猛。怕再次遭什么不测的刘邦也趁上厕所的时候溜了,只留下了张良善后。张良估算着刘邦跑远了后,就跟项羽谢罪去了。还送了一对白壁给项羽,一对玉斗给范增。项羽倒是收下了,但范增把玉斗摔得粉碎,直呼人头都送上来了都不要,带不动,真带不动!

刘邦撤去了函谷关的驻兵,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还烧了阿皇宫,秦国正式灭亡。项羽分封天下后,又派人杀了义帝楚怀王。这件事不仅让诸侯很失望,也是伤了范增的心的。

汉三年,楚汉相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又断绝了补给,刘邦便派遣使者跟项羽请和。项羽想答应刘邦的求和,但范增认为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于是急攻荥阳,项羽急攻荥阳的同时,也派遣使者去汉营。刘邦用陈平的离间计,在使者来之前准备了丰盛的宴请酒席,等使者一到准备入席的时候,又撤掉丰盛酒席换上普通的,还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不好意思,安排错了,这个才是!使者回去就跟项羽禀报了这件事,项羽就怀疑范增跟刘邦有奸情,不再信任他,夺取了他的兵权。

之前钟离昧被项羽猜忌,现在范增也被项羽怀疑,范增大怒说:天下胜负注定了,你好自为之吧,我也老了,让我回家养老吧。项羽也没挽留,答应了范增回去养老。范增没多久就发毒疮死了。

东坡先生评论过说,杀义帝的时候,范增和项羽就开始有矛盾了,项羽也开始猜忌他。所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陈平离间计再厉害,能离间不怀疑自己手下人的君主吗?在没有被怀疑之前,范增早就应该离开项羽的。《遁卦》九四爻曰:好遁,君子吉,小人否(pi)。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下属,在君主不明的时候,应该早早离去,不失为君子作为。但又常因怀有私心,还贪图利益,苟且求安,没有离去,最终还是要受辱。

作为打工人是少有决策权的,但英明的领导也是会悉心采纳底层人的意见,从而发现人才,更别说有影响力的谋划者。那么,当你的领导品行不好和能力不行的时候,你是忍耐,还是离去呢?只不过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代价的!

如果内容还好看,还望记得点个赞

更多内容在发布,想看就此点关注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的能力和水平究竟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范增

    范增最大的毛病,是能识尽天下英雄,却识别不了自己的主人。比如说,表面上看对项羽恭敬诚服、唯命是从的刘邦,范增一眼就识出此人必成大患,力劝项羽于鸿门宴上杀之。但是他却始终识辩不出,项羽实非可辅明主,任范增有百般奇谋,也是最终成空。刘邦灭项羽后,曾叹息曰:“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三国名

  • 陈平的一个离间计,就让项羽和范增分道扬镳,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范增

    自古以来,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需要掌握很多东西,并且可以克服自身欲望之人,一个人的能力在很多时候,与性格有很大关系,要是性格缺陷太严重,即使能力再强,也可能最终一事无成。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十分多,比如项羽就是因为性格原因,最终导致失败,而陈平则是因为性格以及谋略,能够得以明哲保身,最终得以善终。

  • 范增为何给历史留下的不是足智多谋,而是一个被项羽抛弃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巢湖(今安徽巢湖市亚父)人。《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秦末农民战争时,曾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公元前207年,秦军围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他为末将。后归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

  • 深度分析范增对于项羽成为西楚霸王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范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楠猫编辑|楠猫前言范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谋士,也是项羽的老师,做为项羽的指导老师,范增在项羽成为西楚霸王的奋斗中有哪些贡献?范增帮助项羽消除心理障碍范增被项羽尊称为自己的亚父,也可

  • 范增出走:老朽的赤胆忠心你不领情,项王请好自为之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范增

    夏季,四月,楚军在荥阳围攻汉军,形势紧急。刘邦向项羽请求议和,将荥阳西面的地区划归汉国。但范增却劝项羽火速攻打荥阳,刘邦为此忧心忡忡。项羽已经怀疑上钟离眜等人以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虚实。刘邦备下丰盛的酒宴,命人端进。见到项羽的使者,刘邦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

  • 范增虽多次为项羽献策但并未提出纵览全局的谋划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范增

    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给范增单独列传,其事迹大多见书于《项羽本纪》。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各路英豪群雄并起,尤其是原楚国故地,反秦义士风起云涌,如过江之鲫。老谋深算的范增静观时局,不为所动。稍后项梁率军渡过长江,一路攻城略地,先后收编了陈婴、英布、蒲将军等众多义军,人数发展到八万人,成为陈县以西,

  • “楚汉之争”项羽战败后自刎,如果当初听范增的话,结局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范增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我国古代经常发生战争,就算没有任何理由双方也能开战,胜利一方不仅可以一战成名,还能获得对方的领土,受苦的当属身处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贪欲乃人类

  • 范增的悲剧:项羽杀了此人,他就该退隐江湖了

    历史人物编辑:阡陌君标签:范增

    “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王安石《范增二首》其一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楚国王室后裔、一个放羊的孩子熊心被义军首领项梁尊为楚怀王,这是项梁的军师范增的建议。王安石在诗中认为,只要义军吊民伐罪,就能得人心,没必要立楚怀王。但那个时代离战国不远,秦朝摇摇欲坠

  • 鸿门宴,范增为何要项庄舞剑,不埋伏刀斧手杀刘邦?苏轼说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范增

    “刀斧手”和“摔杯为号”,常常在古装剧中出现。实际上,古代很多历史人物确实常常采取埋伏刀斧手、然后“摔杯为号”的做法,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达到夺权、或者扫平对手的目的。具体可以参考小说《三国演义》,书中的孙权、周瑜都干过这事。这种表面其乐融融、实际暗藏杀机的宴会有个专属的历史名词:鸿门宴。而“鸿门宴

  • 周公是怎么处理流言蜚语的?和范增相比,高下立判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范增

    周武王驾崩后,由他的儿子姬诵即位,即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就由周公旦代理朝政。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周公的几个兄弟的不满,尤其是蔡叔和管叔。他们在封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要谋权篡位。谣言很快就传到了朝廷,很多人都对周公产生了怀疑,周成王也不例外。面对这样的局面,周公波澜不惊,他首先去找德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