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龙争虎斗,顷刻兴亡过手。
汉朝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权臣,甚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立皇帝的记录。
从公元前86年汉武托孤开始,到公元前68年去世,这18年时间里,霍光是大汉王朝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皇,甚至连号称大汉朝最后一位明君的汉宣帝刘病已,在他的面前都不得不卑微敛翼。
汉宣帝为了形容他跟霍光之间的相处感受,还给我们发明了芒刺在背这个成语。
那么,这个霍光究竟有何本领,能把汉宣帝拿捏得死死的呢?
故剑情深的背后算计
公元前74年,霍光废了昌邑王刘贺的天子之位后,就迎立汉武帝时期太子刘据的孙子,当时只是一介平民百姓的刘病已当皇帝。
昌邑王刘贺来到长安之后,就给自己在昌邑国时期的班底大肆分封,差点就夺了霍光的权。此事对霍光来说可谓是教训深刻。
这个新皇帝必须是孤立无援,绝对不能够有自己的后台班底。不然的话,这种事情还会再次发生。这也正是他为什么选择了一个平民百姓来当天子的原因,一介布衣,没有后台,也没有见识,能玩得过我这个老江湖吗?
可没想到,这个汉宣帝跟他的老祖宗汉文帝一样,都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人。
汉宣帝刚刚上位,摆在台面上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立谁做皇后。当时朝廷大臣们都觉得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必定是未来的皇后。谁敢与她竞争啊?
可是,汉宣帝原先是有一个结发妻子叫做许平君的。按理说,这是名正言顺的皇后,可是大臣们却偏偏当做看不见。
谁也不敢得罪此时如日中天的霍光,霍光也觉得这件事情是板上钉钉的。
他自己的外孙女,上官太后是皇帝的长辈。如果自己的女儿再成了汉宣帝的夫人,那么汉宣帝的后宫就是他家的后院。如果以后霍成君生的是儿子,那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继承人。在他死后,霍家的荣华富贵也将会得到保证。
但对于汉宣帝来说,真要这么搞,天下还会是老刘家的吗。说不定哪天一杯毒酒下肚,就会死得不明不白。
汉宣帝的破局办法非常有意思,他没有像刘贺那样跟霍光正面冲突。他告诉大臣们,我丢了一把剑,希望大家能帮我找回来。
大家都是老江湖,闻弦歌而知雅意。皇帝此举,无非就是告诉所有人,他是个念旧的人。谁敢在这时候让皇帝抛弃糟糠之妻,那就是陷皇帝余不仁不义,就是个奸臣。
这就是所谓的故剑情深。此言一出,朝廷大臣们纷纷改了口。而霍光也是个讲究吃相的人,看见没有人响应,他总不能自已跑去跟汉宣帝说,你必须要娶我女儿吧?
彼严我宽收人心
汉宣帝赢了第一回合之后,就开始了反守围攻。在7年前的公元前81年,汉朝曾经发生过一次燕盖政变。说的就是桑弘羊、上官桀这些托孤大臣,联合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一起想要扳倒霍光,没想到被霍光给反杀。
此事之后,霍光对于桑弘羊这些人的党羽是穷追猛打,斩尽杀绝。
当时地方的各路执法官员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抓起人来是宁枉勿纵,刑法非常严酷,搞得大家伙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天一个逆贼同党的帽子,就被莫名其妙地扣了下来。
当时只有一个人鹤立鸡群,这个人就叫做黄霸。唯有此人,在霍光的压力之下,执法宽舒,网开一面。汉宣帝就趁着这个机会把他提拔成了廷尉,也就是国家司法部部长。
此人上任之后,一改之前国家的司法风气,大家紧绷着的心终于可以放回肚子里了。此举的作用就是让那些担惊受怕的人,全都成为了汉宣帝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他们会感谢汉宣帝而反感霍光。
皇帝这是用了一种非常廉价的手段,给自己收获了一大波人心。
当初昌邑王刘贺就是因为表演不到位,不得人心,所以他被废的时候,大家连个谴责声明都没有发过。现在,汉宣帝已经深得人心,霍光想要故技重施再来一次,那已经不可能了。
老狐狸的反击
到了这一步,汉宣帝还想要再接再厉,给自己的祖父太子刘据翻案。如果翻案成功,那么他祖父就还是汉朝的正版太子,他继承皇位,那是理所当然。
也就是说他的皇位就是自己顺位继承的,而不是霍光给的。以后,霍光就不能在他面前拿这件事情摆资历了。
当时汉宣帝在朝廷上抛出一个问题,我那可怜的祖父,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谥号。你们说应该给一个什么谥号才对啊?谥号就是人死后对他一生的总结。如果是一个好谥号,那就证明他这一生是正面的,当年那件事就是个冤案。
汉宣帝之前连赢两局,估计是有点飘了,殊不知此举犯了大忌。
这时,老江湖霍光一出手就把他直接封印。
霍光手下的人在朝廷上说:“你那个祖父啊,当年起兵反对自己的父亲,不是个好东西,我看那给他的谥号就应该是个“戾”字!”这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谥号。
史记:六月,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故皇太子谥曰戾,史良史良娣曰戾夫人。”皆改葬焉。
汉宣帝这步棋走得太急了一点,因为现在朝廷上大多数的老臣,都是当年那件事情的亲身参与者。如果真的给他的祖父翻案,那大家的历史问题就解释不清楚了。
所以,他的这件事情就遭到了老臣们的一致抵制。最后朝廷上盖棺辩论,你的祖父就叫戾太子吧,你的祖母叫戾夫人,你看多般配。
霍光觉得还不够,他还要在太子刘据的棺材板上加两颗钉子。他在朝廷上以诏书的形式提出建议,希望拔高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因为如果把汉武帝拔高到,跟汉高祖汉文帝一样的历史地位,那么他所制定的东西就不能够随便推翻。而如果汉武帝不是个好皇帝,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就有待商榷。
史记:夏,五月,诏曰:“孝武皇帝躬仁谊,励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联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庭中,皆曰:“宜如诏书。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帝巡狩所幸郡国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
至于汉宣帝这个诏书,他是不下也得下,不然就是不孝。
结果也很明显,大家都是汉武帝时期走过来的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要把汉武帝捧高。这两招一出,就将汉宣帝的出身变得很不光彩。以后一旦遇到什么分歧,霍光就可以随身拿这件事情去拿捏他。
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啊,汉宣帝这碗水还是太浅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