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班超,率36人使西域,楼兰火烧匈奴,和田斩巫师,疏勒擒国王!

班超,率36人使西域,楼兰火烧匈奴,和田斩巫师,疏勒擒国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年史观 访问量:3934 更新时间:2024/1/16 20:51:50

班超,率36人横绝大漠,用31年臣服50国,再通西域!

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超现实的人物,他们拥有巨大的能量建功伟业,拥有奇思妙想或超前的眼光,让世人怀疑其是穿越过去的。比如两汉之间的王莽,宛如天外飞仙,一系列超前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的光芒。再比如卫青,霍去病,张骞或迸发出巨大天才创造力,或以自己惊人的毅力,其丰功伟业在历史天空中闪耀。

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他也做到了,他思想意识超期,军事指挥意识高超,还具有天才般的创造力,钢铁般的意志。他在西域31年,只有36名勇士,臣服了50多个国家,以一己之力,再通西域。他就是——班超。

我们先了解一下班超。他的父亲班彪,东汉著名史学家,《史记后传》他编写了65篇,他的哥哥班固撰写了史学巨著《汉书》,她的妹妹班昭不仅是与蔡文姬齐名的才女,留有影响巨大的《女诫》著作,还是史上第一女史学家,完成《汉书》中的八表。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班超应该舞文弄墨的工作,他也曾经在官府抄书补贴家用。不安于现状的班超,弃笔从戎,跟随窦固出使西域。

我们先来了解下当时西域与中原的关系。西汉时期,张骞打通丝绸之路后,已经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进行了有效的管理。王莽篡汉后,他将西域诸侯国由王降为侯,引起西域各国大为不满。此时中原打乱,西域趁机断绝来往,在匈奴的策动下,纷纷脱离东汉政权,西域再次脱离了大汉的管理。从此,由张骞一手开拓,卫青,霍去病,李广利拼死创造的业绩,最终毁于一旦。

江山辈有人才出,这时年已不惑的班固,大器晚成,横空出世。他随窦固出征匈奴,这次并没有带多少兵,只要36人,班超认为用好这些兵足以。其实这36人,并不是什么武功高超,智勇双全的人,他们大多都是流放的罪犯,流浪的亡命徒,还有不良记录的违纪者。

第一次出使西域,在边境即打破匈奴,打了胜仗,士气大振。这只是班超胜利开始,班超的第一站来到了鄯善(楼兰),这时匈奴使者带着百名精兵也来到了,鄯善王进退两难,首鼠两端。这时班固发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乎,三十六勇士,跟后来的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一样,借助西域风大,干燥的环境,火烧百余名匈奴士兵,最终是鄯善王臣服归汉。班超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千里之外异国他乡,作为使节团通过暴力手段使西域国家臣服的,傅介子做到了,班超也做到了。

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就这样大获全胜,汉明帝喜出望外,派班超为领队第二次继续出征西域。这次皇帝想给他配置更多的人马,班超说36人足以。

班超第二次出使西域,重点国家是于阗(和田),这个国家完全被匈奴控制。在这里,于阗对班超很不友好,巫师要斩杀汉使的马匹安抚神灵,班超答应了。于是乎,巫师悲剧了,当场被斩首,跟随巫师去的宰相也被一顿鞭打。阗王被班超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呆了,他到听闻过班超在楼兰斩杀匈奴使者,却不敢想像势单力薄的班超能在东道主国家大动干戈。于阗国王,别无他法,只能臣服大汉。

正是因为他对时局的精准判断,西域各国欢迎汉朝羁縻式管理,并不喜欢暴力的匈奴。所以才敢横绝大漠,以霹雳手段,取得一个又一个奇迹。

班超继续征服下一个国家疏勒,这次班超胆量更加超乎寻常,他派部下田虑去疏勒国,告知如愿意臣服就招降,否则直接将其擒拿。强将手下无弱兵,田虑看到怠慢的疏勒国王兜题,毫无投降之意。毫不犹豫地进行了抓捕行动,动作之快,以至于旁边的侍卫都没反应过来,兜题就束手就擒了。外交艺术娴熟的班昭没有斩杀兜题,而是将其放回了龟兹国,致使龟兹国跟疏勒决裂。

班超经过两次出使就臣服了鄯善、于阗、疏勒等西域三国。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即位,决定暂时放弃西域,下诏让班超率军队回国。这次决定差点断了班超的功绩,在于阗国民的挽留下,班超决定继续留在西域。他以疏勒为基地,联合南道诸国,进行合纵连横策略,攻破始墨。80年,汉成帝又给他派去1800余人,班超采取的是“以夷制夷”的策略,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班超大施拳脚,先后灭莎车,又联合大月氏,重新打通丝绸之路。91年,汉朝重新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没多久,西域大小五十国全部归附汉朝。

班超能取得如此成绩,与他娴熟的外交技巧,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坚强的毅力和见缝插针的机敏不无关系。也离不开张骞在西域留下的美名,卫青,霍去病,李广利在西域打下的威名。总之,班超的成功即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是时代成就了英雄。

标签: 班超

更多文章

  • 班超离开西域之后发生了什么?为何汉朝要放弃对西域的统治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班超

    班超在西域经营三十年时间,彻底将将西域纳入汉朝的统治。班超回朝之后,任尚接任西域都护的职务。可惜任尚的水平远不及班超,没多久西域诸国就起兵反叛。公元106年,西域诸国率兵大举进攻任尚,任尚紧急上书求救。接到任尚的求救,朝廷立即派遣梁慬率领五千羌胡骑兵前往救援,顺便召任尚回国。当梁慬赶到的时候,却发现

  • 班超在西域工作共计三十一年,年已七十一岁,提出回到内地!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班超

    班超是东汉时人,年少时孝敬父母,很爱劳动,读书多而广,说话有辩才。家里穷,常做文书工作赚点钱,供养母亲,他胸有大志,有一天对文书工作不耐烦了,忽然把笔扔下,叹口气说:大丈夫就是没有别的雄心壮志,也应该学习张每为祖国开辟吸域,建立功助,怎能长期干这无脚的笔里工作呢?后来他随大将窦固出击匈奴,勇敢善战,

  • 中华民族一路奋进,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班超:听说你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班超

    如今的中国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而且中国人也越来越自信,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到越大,可有些人就是眼皮浅,见不得别人好,总喜欢找事情,惹是生非。中华民族强大了几千年,什么风雨没有见过,强敌一个接一个都化成了灰土,唯有中华长存。 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传承最悠久,历史最深厚,文化积淀

  • 班超为啥能凭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班超

    在东汉时期,出现了两个非常出色的人,一个是班超,另外一个是班固。这两个人都是非常出色的。他们一个凭借出色的能力降服西域。另外一个则是《汉书》的作者。可是有一个问题:班超为啥能凭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的?张骞通西域其实,班超并不是凭借一己之力降服偌大的西域的。提到汉朝和西域的渊源,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

  • 班超是谁呢? 班超的功纪有哪些? 继承父志的少子班勇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班超

    班超(32~102),扶风平陵(今咸阳市东北)人。班彪之少子、班固之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居家孝谨、执勤劳苦,有辩才而涉猎群书。31岁时仍家贫为官佣书以供养,尝投笔叹曰:“大丈夫……犹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此后由汉明帝派遣到西域,效力沙场,常以少击众,征战31年。他曾“不入虎

  • 李广故事汗血宝马破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李广

    西汉年间,匈奴频频骚扰边关。这年匈奴大军压境,兵锋直指飞狐关(保定境内,今称飞狐道)。汉景帝,即刻调李广为将,驻扎飞狐关,抗击匈奴。单于得到消息后,即刻跟手下商议。一位手下禀报,探听到汉军一条重要消息,汉天子命一将领,将30匹大宛的汗血宝马,送往飞狐关李广处。单于一听,顿时眼就亮了,叫:“汉军不是我

  •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广

    在汉代汉武帝手下,有很多开疆拓土,为汉王朝赢得江山和天下的战功赫赫的武将,他们为汉代全盛时代的强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正是在四方安定的情况下,中国汉代才进入了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其中,李广是汉武帝手下最为悲情的臣子之一。古代中国有李广难封这一说法,就是后世的人感叹李广虽然功勋卓著

  • 李广战绩不如卫、霍,为何很多唐诗称赞李广,却鲜少提及卫霍

    历史人物编辑:箫吹明月标签: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贵。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不封缘数奇。唐朝的边塞诗,很多都在称赞李广,令人不解的是,李广的战绩远远不及霍去病和卫青两人,为何

  • 李广心声:厄运如风,伴吾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李广

    -壹-李广难封。早在文帝当政时,就曾这样评价过刚参军不久的李广:“可惜你生不逢时,如果在汉高祖时期,万户侯岂在话下!”就这无心之语,却似一个魔咒伴随了李广一生。其实文帝所言也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此后景帝、武帝之时,虽然国内整体升平,但局部战乱却时有发生,作为军人的李广,本是可以有用武之地的。但坏就坏在

  • 声誉下的李广,与自己过意不去,才是莫大的不幸

    历史人物编辑:澜阅史记V标签:李广

    自古文人墨客抑郁不得志,常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作为流传千年的名句未必句句符合客观的历史事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话虽然不中听,可用来形容一生不得封侯的李广,却有着七分恰当之处,李广的点背有着必然的原因。政治敏感度低李广的悲剧最早源自年轻气盛。汉景帝时期,爆发西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