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志说防城港,第2期:马援平乱,泽披南邦

志说防城港,第2期:马援平乱,泽披南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六度问科技 访问量:124 更新时间:2024/2/12 4:19:33

中国“两汉”时期有两位“伏波将军”,一位是灭掉南越国的路博德,一位是南征平乱的马援。论武功,路博德胜马援一筹;论治,马援比路博德高许多。武功会随着血痕的淡去而消失。文治却给后世遗留丰沛的福泽。两相比较,路博德后来没有被多少人记起,马援倒是晋升为“神”,他的庙祠遍布岭南,世代享受民间烟火,甚至远及东南亚。

东汉建武年间,交趾(今越南)太守苏定“贪暴好杀,州人苦之”。他杀害了交趾人征侧的丈夫诗索,征侧愤而起兵要为丈夫报仇。于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与妹妹征贰并肩为,与朝廷叫板,公开叛汉,得到了九真、日南、合浦诸郡的骆越人、巴人的普遍响应,率部攻下了60余城。岭南因之兵连祸结,死者无数,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劫难。

“二征”起事的警讯传到洛阳,东汉王朝于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冬天封马援为伏波将军,领兵南征交趾。

刘华 摄

刘华 摄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少年时家庭贫困却胸怀大志,他曾自励,“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老当益壮”。从军之后,纵横北疆数十年,身先士卒,亲冒兵矢,为巩固北部边防立下了赫赫战功。此时虽年届六十,他还是以社稷安危、国家一统为重,毅然率兵南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年轻时许下的诺言,直到垂暮之年仍永志不忘。

刘华 摄

刘华 摄

马援的队伍自中原地区出发,沿长江、湘江、灵渠、漓江、浔江、北流江、南流江到达合浦郡。合浦与交趾相邻,中间交叠着北部湾和十万大山。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重重山岳和海洋都成了险阻,不利于马援用兵。马援反复筹算,并征询当地居民的意见,利用骆越人造船的经验,在北部湾赶造成大量适合于海战的兵船2000余艘,然后自南流江口西进。“缘海而进,随山勘道千余里”。在防城港市境,水路汉军经企沙、白龙、北仑河口南下,于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抵达浪泊(今越南红河、苏厉江附近),与前来阻击的“二征”队伍激战。

▲马援率水路兵部征讨叛乱浮雕(伏波文化公园)

而陆路汉军沿十万山南北两麓向西向南推进,激战于今那良枫木岭、红英岭、马头山一带。“二征”战败后退,马援紧追不舍。途中一面攻城掠寨,一面招降纳叛,善后安民。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正月,“二征”战死,但她们的行为却得到当地百姓的同情。她们的庙宇至今还遍布越南各地。

▲马援征战雕像(伏波文化公园)

马援是一个儒者,更是一个智者,获胜之后,他没有沉溺于胜利。尽管这是一次不对称的较量,但他的北方健儿也死去十之四五了。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已经出现,他有理由也有能力按照自己践行的儒家精神安排这里的秩序和生活。

史籍记载,马援在交趾推行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

“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

“西南治远,路途千里,分置斯县治。”

“上言‘太守苏定,张眼视钱……宜加切赦’后定果下狱。”

史籍记载表明,马援进一步巩固郡县制度,建设中心城市,修通道路。改善交通,兴修水利,方便灌溉,鼓励耕作,发展农业,结合实际,推行法律,施行仁政,惩治贪腐等。其中著名的有马援南征时有意开挖潭蓬运河,以方便漕运,但由于河段岩石遍地,工程艰巨,加之征事紧迫,无暇兼而顾之,不得已半途而废。他希望以德服人,以儒家精神调和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南疆自此安定了数百年,红河三角州成了鱼米之乡,日南成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马援率部开发和建设南疆浮雕(伏波文化公园)

建武二十年(44年)秋,马援率余部回到京师。在这之前,他还实行了一条十分英明的举措,让一部分愿意留下来的北方子弟留在当地,与骆越居民一起生活。这些人很快就适应岭南的生活,爱上这片温暖而肥沃的上地,也爱上美丽而勤劳骆越女子,他们被史书称为“马留人”。经过近两千多年的民族融合,他们的子孙构成了新壮族,新越族。中原的文化、生活方式与行为规范给岭南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伏波庙马援雕像

防城港人对马援的文治武功崇敬有加,他的英雄事迹被人们传唱,为他设祠立庙。今那良汉城、大河、大勉等地设立伏波社坛祭拜。京族人—骆越人后裔也称他为“镇海大王”,每年哈节都为他歌功颂德。在防城港市罗浮金鸡岭上有座伏波庙,内有一楹联云:“泽披南邦流五垌,名成东汉炳三都”,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马援的文治武功。

来源:防城港电视台

编辑:符潇文

校审:廖翠荣

标签: 马援

更多文章

  • 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马援

    题/马援,并非大汉第一个伏波将军但绝对是最为出名最成功的伏波将军文/安静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

  • “马援铜柱”是什么,为何在越南被当地视为禁忌?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马援

    越南在古代被我国断断续续地统治了千年之久,这点是事实,因为在现在的越南官方历史还详细的记载了从古至今越南人民的“正义反抗”。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怪异的传统,只要国内一安稳,中原王朝就会出兵打越南和朝鲜。所以在秦、西汉、东汉、吴、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唐、南汉、明这些朝代,越南都是中国领

  • 刘秀和马援之间的微妙关系:志同道合,互相欣赏但若即若离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7)文/江湖闲乐生建武十六年春,西北形势已大定,东汉光武帝刘秀便将陇西太守马援召回京师,拜为虎贲中郎将(秩比两千石,掌禁中宿卫及扈从,主虎贲郎千余人),要跟他商量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关于帝国的币制问题。原来王莽篡位后,竟下令废黜了西汉长期使用的五铢钱,大造宝

  • 越南英雄“二征姐妹”,背叛中国后被马援这样处理,越南一直否认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马援

    相信很多朋友到越南旅游之后,会看到街上有许多庆祝“二征姐妹”的活动,作为越南的英雄,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完完全全是两个“叛徒”而已。 当年的中国叛徒,如今被越南奉为“女英雄”,当年背叛中国之后,被名将马援以一种方式处理,可惜在越南民间被彻底美化,一直不承认她们应得的下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现在

  • 战国赵括与东汉马援、三国马超,他们会有血缘关系吗?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叶公说史标签:马援

    国时期,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后来,赵国派赵括代替原来的主帅廉颇,主动出击中了秦军白起设下的埋伏。断绝粮道,没有援军,突围不成,以致45万赵军在此战役中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年纪幼小的被放回去报信。因为此战的失利,后世人们把赵军主帅赵括冠以“纸上谈兵”的典型代表。此标签就成了赵括的人生标志。赵括和马姓有什

  •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东汉名将马援为何没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马援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讨伐西南得胜而归,在朋友前来庆贺的时候,马援跟他谈起了自己的志向:"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便是典故"马革裹尸"的由来。马援将军为东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可有人就不解了,为何劳苦功高的马援,不在东汉的"

  • 创业明星:成语“老当益壮”源于刘秀名将马援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马援

    话说更始帝刘玄被赤眉军和更始政权叛将联合绞杀后,虽然之前因为政治利益多有冲突,但听到族兄的死讯,很是宽厚仁爱的刘秀还是大感悲伤,所以便诏令大司徒邓禹将其安葬于霸陵(今陕西西安附近),算是以德报怨。之前,刘秀曾用怀柔政策劝降了杀兄仇人朱鲔,朱鲔也因刘秀的宽宏大量把自己反绑起来去见刘秀,刘秀亲解绳索,让

  • 马援将军何故缺席“云台二十八将”龙虎榜?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马援

    马援东汉名将,早年丧父,但少时有大志,最终也得偿所愿成为一代良将。但他为何缺席云台二十八将龙虎榜?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二月,光武帝刘秀崩逝,由他的第四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刘庄登基后,一切施政纲领都基本尊奉光武旧制。史载,刘庄倡导儒学,大兴文教,注重刑名之学,他大权独揽,一言九鼎,绝不

  • 陕西扶风县:马英九远祖马援将军之墓地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马援

    探寻马英九远祖马援将军之墓地2005年前后,马英九对赴台同胞说:我的祖籍是陕西扶风,汉代的那位伏波将军马援是我的远祖,明朝末年,扶风马家的一支辗转到了湖南衡阳,我就是这一支的后人,所以,追根溯源,我的确是扶风人。据《后汉书》记载:马援南征五溪蛮,战死疆场,却遭奸臣梁松诬陷,被汉光武帝降诏追收一切印绶

  • 马援病死于军中,为何却遭光武帝责罚?遭到小人陷害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马援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年),已经六十二岁的马援主动请缨,领兵四万南征五溪蛮夷。因南方湿热,军中许多将士都感染疫病,马援也未能幸免,并在第二年病死于军中。然而在马援死后,他却遭到了光武帝的责罚,刘秀追夺了马援新息侯印绶。马援的家人也十分害怕,“宾客故人莫敢吊会”,将马援草草安葬。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