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援铜柱”是什么,为何在越南被当地视为禁忌?

“马援铜柱”是什么,为何在越南被当地视为禁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桑成阳 访问量:4612 更新时间:2024/2/12 4:19:53

越南在古代被我国断断续续地统治了千年之久,这点是事实,因为在现在的越南官方历史还详细的记载了从古至今越南人民的“正义反抗”。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怪异的传统,只要国内一安稳,中原王朝就会出兵打越南和朝鲜。

所以在秦、西汉、东汉、吴、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唐、南汉、明这些朝代,越南都是中国领土。不过后来的这些朝代能够安稳地统治越南,还真得感谢一名东汉大将,就是因为他留下了6个字,震慑了越南2000年。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派出苏定前往交趾当太守,当地享有权利的部落首长不愿意奉命,其实这也难怪,人家土皇帝当得好好的,突然你汉朝就派了个顶头上司过来,换谁谁都不乐意啊。

于是到了公元40年,征侧和妹妹征贰起兵造反,至于为什么女人可以带头,这貌似是越南的传统吧。那时候的苏定手里没有一兵一卒,自然是被这两姐妹给打了回去。得知这件事后,汉光武帝震怒,下令全国各地储备军粮,准备一举干掉这对姐妹花。

于是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42年,汉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伏乐侯刘隆率领汉兵8000人攻击交趾,一路上,势如破竹,无人能挡。马援率军大破越南反贼,斩首千余,受降万余人,公元43年正月,马援成功斩杀了征侧和征贰,并派人将头颅带回了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让人给马援带了一份口谕,大概意思就是让他除恶务尽。大老板都这样说了,马援只能向南一路杀了下去,斩杀了五千多越南叛军,终于将岭南彻底平定。当战事彻底结束了之后,马援还在当时汉朝统治的最南端(相当于现在的越南中部),立了个铜柱。

上头写了六个字,

“铜柱折,交趾灭”,以此来警醒越南人莫要反叛。

而这根铜柱对于越南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以至于到了现在,“马援铜柱”都还是当地的禁忌。

马援是东汉名将,也是马超的先祖,建武十五年,因“度田”不实,刘秀处死十余名郡守。有一天,光武帝对马援说:“我为了地方官度田不实,杀的人多了些,现在想想有点后悔。”马援回答:“死得其罪,何多之有!但死者既往,不可复生也!”刘秀听后大笑。

建武十六年被征为虎贲中郎将。建武十七年(41年),又被拜为伏波将军,领兵南下,平定交阯女子征侧、征贰的二征之乱,功封新息侯。此后,匈奴、乌桓侵扰三辅,马援认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又主动请兵出击,光武帝担心他年事已高,不准许。马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光武帝笑说:“瞿铄哉是翁也!”于是派他与马武、耿舒共同出征。

马援著有《诫兄子严、敦书》,是劝诫侄子马严和马敦的家书。当中名句“画虎不成反类狗(犬)”广为流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是他在南征胜利归来与亲友聚会时说的话,表达了他志在边疆、舍身为国的气概,不拘泥于儿女情长。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典略》,三国时军阀马腾、马超是马援的后人。

马援祠位于陕西咸阳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在湖南省渌口镇湘江分流渌江边,有一处为马援建造的寺庙,名伏波庙。马援墓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西3.5公里的伏波村。

标签: 马援

更多文章

  • 刘秀和马援之间的微妙关系:志同道合,互相欣赏但若即若离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马援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7)文/江湖闲乐生建武十六年春,西北形势已大定,东汉光武帝刘秀便将陇西太守马援召回京师,拜为虎贲中郎将(秩比两千石,掌禁中宿卫及扈从,主虎贲郎千余人),要跟他商量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关于帝国的币制问题。原来王莽篡位后,竟下令废黜了西汉长期使用的五铢钱,大造宝

  • 越南英雄“二征姐妹”,背叛中国后被马援这样处理,越南一直否认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马援

    相信很多朋友到越南旅游之后,会看到街上有许多庆祝“二征姐妹”的活动,作为越南的英雄,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完完全全是两个“叛徒”而已。 当年的中国叛徒,如今被越南奉为“女英雄”,当年背叛中国之后,被名将马援以一种方式处理,可惜在越南民间被彻底美化,一直不承认她们应得的下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现在

  • 战国赵括与东汉马援、三国马超,他们会有血缘关系吗?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叶公说史标签:马援

    国时期,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后来,赵国派赵括代替原来的主帅廉颇,主动出击中了秦军白起设下的埋伏。断绝粮道,没有援军,突围不成,以致45万赵军在此战役中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年纪幼小的被放回去报信。因为此战的失利,后世人们把赵军主帅赵括冠以“纸上谈兵”的典型代表。此标签就成了赵括的人生标志。赵括和马姓有什

  •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东汉名将马援为何没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马援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讨伐西南得胜而归,在朋友前来庆贺的时候,马援跟他谈起了自己的志向:"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便是典故"马革裹尸"的由来。马援将军为东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可有人就不解了,为何劳苦功高的马援,不在东汉的"

  • 创业明星:成语“老当益壮”源于刘秀名将马援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马援

    话说更始帝刘玄被赤眉军和更始政权叛将联合绞杀后,虽然之前因为政治利益多有冲突,但听到族兄的死讯,很是宽厚仁爱的刘秀还是大感悲伤,所以便诏令大司徒邓禹将其安葬于霸陵(今陕西西安附近),算是以德报怨。之前,刘秀曾用怀柔政策劝降了杀兄仇人朱鲔,朱鲔也因刘秀的宽宏大量把自己反绑起来去见刘秀,刘秀亲解绳索,让

  • 马援将军何故缺席“云台二十八将”龙虎榜?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马援

    马援东汉名将,早年丧父,但少时有大志,最终也得偿所愿成为一代良将。但他为何缺席云台二十八将龙虎榜?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二月,光武帝刘秀崩逝,由他的第四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刘庄登基后,一切施政纲领都基本尊奉光武旧制。史载,刘庄倡导儒学,大兴文教,注重刑名之学,他大权独揽,一言九鼎,绝不

  • 陕西扶风县:马英九远祖马援将军之墓地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马援

    探寻马英九远祖马援将军之墓地2005年前后,马英九对赴台同胞说:我的祖籍是陕西扶风,汉代的那位伏波将军马援是我的远祖,明朝末年,扶风马家的一支辗转到了湖南衡阳,我就是这一支的后人,所以,追根溯源,我的确是扶风人。据《后汉书》记载:马援南征五溪蛮,战死疆场,却遭奸臣梁松诬陷,被汉光武帝降诏追收一切印绶

  • 马援病死于军中,为何却遭光武帝责罚?遭到小人陷害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马援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年),已经六十二岁的马援主动请缨,领兵四万南征五溪蛮夷。因南方湿热,军中许多将士都感染疫病,马援也未能幸免,并在第二年病死于军中。然而在马援死后,他却遭到了光武帝的责罚,刘秀追夺了马援新息侯印绶。马援的家人也十分害怕,“宾客故人莫敢吊会”,将马援草草安葬。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马援:马革裹尸,忠君报国,为何最终兔死狗烹?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马援

    我们都知道马革裹尸这个词语,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出自于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三国演义介绍刘备手下的五虎大将之一马超时,总会先说他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可见此人名声之响亮。我们也知道,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罕见的几个不杀功臣的皇帝,可是这位伏波将军马援死后,刘

  • 马英九将赴湖南祭祖,根据族谱记载,马氏祖先原是汉代名将马援!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标签:马援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根据台媒披露的消息,前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将于3月27日至4月7日赴大陆祭祖,这也是自1949年以来,74年中首位踏上大陆的中国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九龙,第二年才被父母带到宝岛,他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宝岛完成。马英九虽然没有在大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