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

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攀 访问量:2464 更新时间:2024/1/10 23:41:36

题/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

文/唐晋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汉武帝一朝末期大汉的余威逐渐收敛,汉宣帝一朝是大汉朝控扼匈奴、西域最后的荣光,到了汉元帝时期,此时的大汉已经臻至巅峰,若不突破体制更上一层楼,否则便是半道中衰、余威尽失。很不幸的,作为主政者的汉元帝并不具备父亲(汉宣帝)、曾祖父(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对外用兵并不采取全面扩张的态度,这便使得戍守边疆的将领士卒,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用战功晋升的好机会。陈汤便是生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陈汤画像)

严格来说,陈汤并不是一个正面的历史人物。据史料记载,陈汤当时受到富平侯张勃的举荐,在官场一度升迁晋位,恰逢当时其父去世,这意味着陈汤应该遵守礼制,辞官回乡为父守孝。这也是在当时“以孝为本”的大汉所严格提倡的价值观,甚至汉朝遴选官员的方式便是“举孝廉”,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做官,先看你是否孝道。

然而陈汤的选择是隐瞒父亲的死讯,不曾回乡为父守孝。这无论是放在汉朝,还是如今来看,都是极为恶劣的行为。

尤其是在当时的汉朝价值观评判下,陈汤此人可谓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无论其人与其父是否有什么情感纠葛,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之下,这简直是十恶不赦之罪,比谋反也就差那么一筹了。处决的结果是陈汤下狱论罪,举荐陈汤的富平侯张勃也被遭到罪及,被削除封户二百。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陈汤此人有着极端明显的功利心,说白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达到利己的目的。但是,这并不影响陈汤压抑在内心的野望滋生。

(跻身军伍,任职西域校尉的陈汤)

背负着不孝之名的陈汤在朝堂之上肯定是混不下去了,不甘寂寞的他将目光眺望向远在大汉的西域之地。汉元帝继位初期,大汉举国上下皆笼罩着汉武帝、汉宣帝用兵外族,屡建奇功的传奇故事,陈汤自负有奇谋勇略,同时对于官位爵禄也有着明显的渴求之心,如果不用兵于外、立下奇功,那么陈汤这一辈子在大汉的朝堂都不会有立足之地。

自此,汉元帝一朝少了一个碌碌无为的文臣,却多了一个心怀野望的边将。然而现实的惨痛又给了陈汤一个巨大的打击,由于在位的汉元帝喜好儒术经学,对于前代父祖劳师远征、喋血西域的军阵战事是全然不感兴趣。

使得担任西域副校尉的陈汤苦闷不已,无论其人心中有怎样的野望,身具多大的才资本事,以汉元帝为首的朝堂所定下的基本国策已经摆出来了,以一个区区的副校尉又能改变什么呢?

(汉元帝刘奭剧照)

陈汤告诉了世人,只要心中有野望,就一定能改变现状所设的困境。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虽无大患显现,可在西域边疆却有暗流涌动。汉宣帝时期匈奴内部相互攻伐不休,都为了争夺大单于的桂冠,见此空隙的大汉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打击老对手的机会,便将呼韩邪拥立为匈奴部的大单于。

这时候作为匈奴部争夺大单于之位胜出的郅支单于听闻此消息之后不乐意了,然而匈奴在汉武帝时期与大汉相争,延续到汉宣帝时期,早已经不是大汉的对手了,明面上压根不敢与汉朝对抗,只好在西域诸国蚕食大汉经营的势力。

作为西域都护府的边将,陈汤对于郅支单于的图谋可谓是一清二楚,便与袍泽将领甘延寿一同商讨出征剿灭为祸西域的郅支单于匈奴一部。原本按照正常程序,边将是不可擅自领军出征的,你有计划有图谋,先上书朝廷,等待皇上和公卿大臣的议定之后,再行定夺。

毕竟兵者为国之大事,绝不可轻举妄动。与陈汤一起为谋的甘延寿也是这么想的,便打算上书朝廷。

(汉军铁骑)

陈汤劝阻了其人上奏朝廷的意图,在长安为官的几年里,陈汤对于皇帝以及主政公卿也具备相对清晰的认知,所谓上书请求出兵剿灭郅支单于,对于朝堂公卿大臣来说,简直的愚不可及。在汉元帝为首所倡导的儒学经义的影响之下,满堂的儒生经士只会口若悬河的批评别人,无谋无胆识,根本不可与之商讨。

艺高人胆大的陈汤想了一条绝妙的主意,矫诏出征!

这简直是在拿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了,所谓“矫诏”,即是指伪造皇帝的命令,此等罪行比谋反也相差不到哪里去了。可陈汤也不知是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在伪造的皇帝诏命之下,集结了西域诸侯国的城郭兵、屯田汉军,合计四万余人。直接省下了朝廷集结兵马粮草、派遣大军前来支援了,一切自主行动。

结果也是出人意料之外的,陈汤、甘延寿率军突袭郅支单于部众,全胜而归。就连郅支单于本人的头颅也被斩下,完成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以边疆擅自领军出征还大获全胜的战绩。这别说是郅支单于没有预料到,就连大汉远在朝堂之上的汉元帝和公卿大臣都没想到,这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简直是被陈汤用的出神入化。

(陈汤率军出击郅支单于兵线图)

可事情的结果并不值得欣喜,陈汤一来矫诏,二来擅军出征,这都是大罪中的重罪。虽然在凯旋而归之后,即时向汉元帝请罪,但本着瑕不掩瑜的原则,主政的公卿大臣对于陈汤的行为还是报以否定的态度的,但不乏有人因陈汤立下的赫赫战绩辩护,认为其人有罪可谅,汉元帝实则也颇为欣喜。

其实客观的评价陈汤的事迹,很难辩论出一个是非高低。矫诏出兵按照律法来说确实的重罪,可斩首匈奴单于(郅支单于)无论是对于边将来说,还是对于国家、帝王来说,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在汉武帝到汉宣帝一朝,对阵匈奴者不乏功绩赫赫的战将,但却未曾有一人能够斩获单于首级,这就好比匈奴打到长安把刀架在了汉元帝的脖子上一样,怎么说也称得上是旷世无双了。

(郅支单于剧照,被陈汤斩获)

这个时候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功不掩过,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主政者的心思。幸运的是汉元帝虽无用兵于外的宏图,但陈汤建立下如此赫赫战功,作为皇帝的汉元帝也感到与有荣焉,便赦免了陈汤罪过、封为关内侯。

作为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陈汤的形象无疑的矛盾的。在其人被赦免罪过之后,无论是在官场、军伍,都失去了能够左右大局的地位,再无出头之日。

直至汉成帝刘骜即位之后,西域乌孙国发生内乱,西域都护段会宗率军前往平叛,却深陷乌孙乱军的泥沼,朝廷历经汉元帝一朝积累的空谈儒生风气,商讨了半天没有对策。

(汉成帝刘骜剧照)

便寻求年至花甲的陈汤出策平乱,然而陈汤气定神闲的告诉汉成帝,不出五日、乱局必解,结果真如其人所预料的一般无二,事后果然收到乱军被平定的讯息。

由此观之。陈汤不仅有勇略,还具备大略远谋。当然很多人会评价其人为事图谋,太过于偏重奇策险计。

但平心而论,像陈汤这样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将帅人物,其实很难收敛或者压抑自身的心志。要知道这句话几乎影响了后世数以百代对于天汉雄风的深刻理解,让后人真正明白了属于汉朝的盛世,不为人所侵犯。

(陈汤的名言)

尽管陈汤在为人做事上多有瑕疵,可从人尽其才的出发点来看,其人真可谓是生不逢时,假若生活在汉武帝、汉宣帝,大汉对外扩张时期,以陈汤的勇略奇谋,绝不会逊色于卫青霍去病赵充国等将领。

惜哉!陈汤一身奇才不能尽数施展!只待后人围绕其人的功绩与是非评说。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西汉最后的诤臣王章:本与皇帝密谋除害,却因皇帝心软被害

臣子竟可以评价皇帝?看看汉朝的谥号制度,堪称古代的“民主”

夜郎自大的底气何在?坐拥十万精兵,地处贸易枢纽

靖难之役真的可以避免吗?朱元璋为何不选择能力卓越的朱棣?

标签: 陈汤

更多文章

  • 昭君出塞意义甚微,彼时的汉强匈弱要感谢我大汉猛将——陈汤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陈汤

    汉宣帝时,匈奴内部同时出现五个单于,互相残杀,最后仅剩下匈奴南方的呼韩邪(ye)单于以及匈奴北方的郅支单于。两个亲兄弟互相博弈,郅支打败呼韩邪,并将它的地盘逼到汉朝边界。呼韩邪此时十分危险,南方的大汉帝国与匈奴存在百年之仇恨,西方各国又是汉朝与郅支单于的附属国,东方又有逐渐强大的乌桓(原东胡国,后来

  • 西汉将星陈汤:他立下不世之功为何籍籍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D科技馆标签:陈汤

    他是中国金句“犯壮士虽远必诛!”的版权人,敢于制定圣旨的铁杆狠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见面的西汉名将——陈汤!从头开始,永不坠落天上陈汤,字自贡,现山东人。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汉书》中记载陈汤家境贫寒,乞丐无德,大概意思就是陈汤平日只能靠乞讨和借钱为生,没有节操。.但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陈汤却非常

  • 虞诩是怎样打败羌兵的?训练士兵的方法?如何维护武都郡的安定?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虞诩

    东汉安帝刘祜的元初年间(du114年—119年),西南方的羌人发动武装起义,进攻汉朝的城zhi池,汉安帝派任尚为中郎将,到与羌人交界的地方去驻守。歌县县长虞诩对任尚建议说:“兵法上说:‘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这是不变的道理。我们和羌兵打仗,羌兵骑马,一天能跑几百里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用步兵追击

  • 耿恭守疏勒时,仅仅几十个人是如何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耿恭

    耿恭守疏勒的事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战中,耿恭杰出的军事才能,汉军将士的忠诚坚韧,大汉朝廷的大国气魄,都值得后人铭记。可是,由于缺乏足够宣传,其事迹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少听过“十三勇士”事迹的朋友也未知其详,以至于以为其不过是“靠几十人抗拒两万”的西游记一般的神话。危急之势75年,取得天山之战胜利的

  •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震撼古今,结局却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耿恭

    唐诗《老将行》:“誓令疏勒出飞泉。”讲得就是东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耿恭与麾下将土在敌重兵围困下坚守不屈的故事。所展示出的,是汉军的坚甲利兵之志,数百人就敢于纵横万里之外的开拓进取精神,及以一当五的战斗力,与汉朝版的中国军人不抛弃、不放弃的袍泽情。而史书记载:耿恭在坚守疏勒孤城时,车师“后王”王后因其

  • 东汉战神耿恭血性抗击匈奴,书写“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史话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耿恭

    文/文史旺旺东汉班固《汉书》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已成为中国军魂和血性的象征。中国人面对外敌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典型案例不得不提东汉时期的“十三将士归玉门”。 2019年2月13日,一部名叫《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的电影演绎了这段故事,相信有不少朋友可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通过电影画面,我们

  • 壮志饥餐胡虏肉是真的,讲的是大汉耿恭,真人版大兵瑞恩!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耿恭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个情节并不陌生: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瑞恩被敌人围困,他的兄弟们在战争中全部阵亡,一旦他也走了,家中的老母亲便完全失去了依靠。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战部又派出了八名士兵去营救尚不知死活的瑞恩,一路上危险重重,他们甚至怀疑担着八条生命的危险去就一个具体的生命是否值得。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体现了人

  •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耿恭

    在历史上,有一个猛人比霍去病、卫青有过之而无不及,用“神人”形容也不为过。在网上广为流传着“他以几十人抵御匈奴两万大军”的传说,令很多人惊为天人。那么,历史的真相真的就如网上流传的那样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探究其中的真相。这个猛人叫耿恭,为人比较低调,但却被匈奴人奉为“神人”。耿恭,

  • 耿恭拜井得泉的历史典故及其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耿恭

    东汉王朝196年,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儒家之盛,风化之美,三代以下仅见。而光武中兴、燕然勒功、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然而其中耿恭拜井得泉、13壮士归玉门之历史典故,却鲜为人知。一、平车师耿恭耿家在东汉可谓名将世家,耿弇、耿纯、耿秉、耿国,皆当世名将,耿氏一脉累叶以功名自终,荣宠与国相始终。耿恭

  • 不抛弃不放弃,跨越万水千山,只为拯救你-大汉英雄耿恭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耿恭

    公元75年,汉军主力从西域撤退,耿恭和关宠各率数百人驻守金浦城和柳中城。匈奴单于认为良机已到,集结了数万大军准备复夺西域。面来势汹汹的敌军,耿恭决定以有死无生的精神来捍卫金浦城和大汉勇士的尊严。他利用毒箭,利用夜袭,一次次打败匈奴,杀伤敌军,终于迫使匈奴解围而去。耿恭也乘机撤退到更适合坚守的疏勒城。